◆李江琳
(湖北省通山縣通羊鎮第二小學)
優化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李江琳
(湖北省通山縣通羊鎮第二小學)
何謂“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指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思維,在一定時間內(一節課)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而高效語文課堂指的是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學生的自愿學、快樂學的課堂;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課堂;提高學習率、降低課堂時間損失率的課堂;實現教學目標的三維化的課堂。
高效課堂它是一種使課堂教學產生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的教學理想;是一種使課堂呈現出教師輕松教學、學生愉快學習的教學形態;是一種將構建學生認知與激活情感、教學控制與情境設計融為一體的教學形態。作為教師教學永遠的追求,高效課堂應當是一個從追求高效的教學理想轉化為實現教師高效地教和學生高效地學的動態過程,即在課堂40分鐘內實現課堂教學功能和作用最大化,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最完美整合,最求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的最大化變現。
1.提高備課效率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備課是教師積累知識、設計課堂形式和提高業務的過程。做好備課是優化課堂結構的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瓶頸。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精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教師而言,學會分配精力和準備課的時間對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十分關鍵。善于教學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往往會先發散自己的思維,思考最佳著手點,而不會急于動筆的。在備課時,我們應當將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現狀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慮,例如如下思考:如何使自己預設的目標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最適合,如何搭建平臺才能使學生更容易參與進來,倘若在教學過程學生遇到問題,怎么調整才會讓學生走出的教學困境。因此,高效的備課,不應將具體的備課筆記作為衡量備課水平和態度的唯一度量,而應當綜合考慮教師的儲備是否能從容面對學生。
2.創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興趣是人們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興趣,就會想探究其奧,就會積極主動執著地去學習,因此高效課堂教學應當做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萬事開頭難,因此,作為一堂課的切入點,導語的設計應當起到先聲奪人,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的作用。優美生動的導語可以創造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情境,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學生遐想、期盼,進而與教學內容產生共鳴。以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為例,開始講課之前可以先為學生播放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的視頻,使學生從視覺上感知到西沙群島美麗和富饒的所在,從而產生想要走進課堂的欲望。
(2)帶著感情授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當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授課帶有的的激情,做到自己的情感和授課的內容應該體現的情感相一致,同時借助自己肢體語言的配合來將授課內容和學生的情緒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例如在播放《富饒的西沙群島》相關視頻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表情和動作將看到的珊瑚、海參、大龍蝦等海底景觀朗讀出來表演出來,并讓學生自己展開聯想,想象自己來到海底,看到的珊瑚是什么樣子,海參是什么樣,大龍蝦是什么樣,并把他們的動作表演朗讀出來,讓學生和老師一起興奮、一好奇、一起高興、一起探求,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課堂提問要講究技巧,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課堂提問應當基于教學目的設計,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清楚教學重難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以跟好地幫助學生走進文本的講解和及時評價教學效果,掌控教學的進程。在確定了提問的目標后,應當精簡問題,努力做到問題的精當,這也是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自覺行動。以我教授小學二年級語文《狐假虎威》一課為例,當我的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后,都笑老虎的愚蠢,于是此時,我便順著學生的思維巧妙地提出:“假如老虎再次抓住了狐貍,他將會怎樣做呢?”這一問題,這引起了他們積極地思考,不一會兒工夫,他們便積極發言,有的說狐貍會再次騙過老虎,有的說老虎肯定會吃掉狐貍……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整個課堂氣氛也熱烈起來,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3.合理安排時間,掌控教學過程、安排適量練習,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時間就是效率,就是一切。合理的時間安排及高效的時間利用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我們要合理分配一堂課的學習、講解及練習三部分的時間構成。講授不宜超過15分鐘,練習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課堂上要做到少講多練、精講多學。教師要精心設計學、講、練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
課堂練習及課下復習是評價學習概況、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最理想的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與當堂的教學內容相一致。作為一個鞏固過程,課外作業基于學生的自身發展情況,要有彈性。同時課內外作業的涉及要分層考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并獲得發展,練習的設計切忌重復。各科作業應當做到到隔天反饋,做好學生的課后的輔導工作,及時認真解決作業存在的共性問題,單獨解決個別問題問題,避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出現積壓。加強學生的練習,因為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僅靠教師的“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而應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練”出來的,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以達到學生個體能力的全面發展。
4.積極挖掘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
學生學習興趣來自哪里,是來自于學生與老師情感的溝通,來自于與文章作者情感的共鳴。小學教材內容十分廣泛,可謂是一部小型的“多姿多彩的感情世界”。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深入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老師、與作者產生共鳴。
如人教版(以下例子相同)六年級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主要是通過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來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由此來激發學生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了讓學生進入這一情感世界,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入題談話。首先老師問:“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除夕之夜時在做什么?”這一問題提出后,班級同學馬上就興奮起來,紛紛爭說自己在大年夜吃團圓飯得壓歲錢的幸福史。正當學生感情撩起時,老師肯定說:“我們的同學過年時都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得到父母長輩的關心和愛護,都很幸福。但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她不但不能上學,還要在大年夜里赤著腳,在街頭賣火柴,最后凍死在街頭……”當老師談到此時,停了片刻,深沉地嘆了口氣。在老師的感情牽動下,學生也隨之傷心地嘆道:“是啊,小女孩的命運太悲慘了,資本主義社會也太黑暗了。”就這樣學生的感情不知不覺地被老師帶入了課文意境。
當然學生感情的啟動,需要老師恰到好處的點撥,不同的文章內容,需要不同的方法老點撥,如在教學四年級《長城》一課時,我在讓學生理解長城的長及長城建筑的不易時,采用計算比較的方法來設計一些問題:長城長有一萬二千多里,如果我們每小時走10里,每天走八個小時來計算,要從長城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走多少天?長城一萬二千多里,高8.5米,頂厚5.7米,底厚6.5米,共需要多少土石方?如果每人每天可填2立方米,共需要多少勞動日?通過讓學生計算比較后,學生就會更具體地了解到長城的長及建筑的不易,就會更深刻地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在教四年級《呼風喚雨的世紀》一文時,我引導學生想象,憧憬未來的發達、繁榮,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明天的感情。
5.大膽運用各種教學手段
讓學生學于趣中,學于樂中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是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融洽、默契的課堂氣氛的關鍵,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材、學生特點精心設計,大膽選用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的手段。
如在教學五年級《草原》一文時,教師可以出示草原掛圖,輕聲播放草原笛奏牧曲,同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段,“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這里的天比……”學生就會在觀察掛圖、欣賞音樂、傾聽老師的有感情朗讀中,對草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并深深誰體會到草原綠、大、美。在教學六年級《詹天佑》一文中的詹天佑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的片段時,我們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板畫“兩端鑿進去”“中間鑿井法”“人字形路”示意圖,通過學生板畫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更具體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詹天佑杰出的智慧和創造精神,而且能從枯燥無味的文字敘述中擺脫出來,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樣做還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想象板畫能力。
老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讓課堂成為一個動態的、開發的生命體驗,讓師生在課堂互動中,靈感自由創造。
如在教六年級《匆匆》一文時,我以“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去來得匆匆的?‘聽聽作者跟你說了什么?’讀二、三、四自然段,大家的可以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聯系生活感悟”為主線,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既能涉及主題理解、語言的品析,幫助學生從作者、從自身的不同角度去感悟文字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去體驗作者的情感,讓平躺著的文字站起來,與作者同呼吸、共命運。這樣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老師的串講時間,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收到良好效果。
[1]達新潔.淺談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策略[J].神州,2011,(14).
[2]秦慧.談談課堂提問的藝術[J].文學教育(中),2010,(11).
[3]張亞男.語文教學與德育的關系[J].文學教育(中),2010,(6).
[4]張惠瓊.談談新課標下的古詩歌教學[J].文學教育(中),2010,(6).
[5]魏平.淺論語文課堂提問藝術[J].絲綢之路,2009,(10).
[6]陳文善.課改后語文課課堂問與答[J].大眾文藝(理論),2009,(6).
[7]張彩.閱讀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文學教育(下),2009,(3).
[8]田秋榮.英語課堂提問藝術研究[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