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秦皇島市海港區橋東里小學)
淺談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王艷華
(秦皇島市海港區橋東里小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及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走進了學校的課堂,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化資源,也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作為一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我也欣喜地看到,信息技術給數學學科課程帶來的前景,所以在自己的教學中,充分的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取數學知識,大大的提高了數學課堂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主動地去學習。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我就運用信息技術和學生比較熟悉愛看的動畫片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天,大頭兒子要求小頭爸爸帶他去逛公園,看到公園里有不同形狀的輪子車,大頭兒子很好奇,便先坐正方形輪子的小車,小車動不了。然后,小頭爸爸讓他改乘橢圓形輪子的小車,車終于能開動了,但車很顛簸,根本坐不住。最后,大頭兒子坐在圓形輪子的小車上,小車很平穩地向前滾動,大頭兒子開心極了。學生們看得很開心,我馬上就提出了問題:圓形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有什么不同呢?圓形輪子的小車開起來為什么平平穩穩呢?很自然地就引出了要學習的新知。通過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在情景中自覺地、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思考狀態。
小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應當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滲透生活中有數學的觀念,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或者運用信息技術,結合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運用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走進生活,把學生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見到的,感受到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融入課堂,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現實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充分調動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例如,在教學二年級數學中《平移與旋轉》一課時,課本中介紹的就是生活中的現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處?但對于二年級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來講卻是十分陌生的,學生對書中的例子電纜車、升降機大多一無所知,給概念的認識帶來一定的難度此時我便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出示了生活中常見的電風扇轉動、行駛中的小汽車等學生熟悉的例子,讓學生觀察,把學生的視角從課內擴展到課外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之中來認識概念,了解作用,增加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看到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美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在《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的報告中指出:“實在說來,沒有一個人能教數學,好的老師不是在教數學,而是激發學生自己去學數學”,“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數學理解力時,才能真正學好數學。”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更多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展。例如,在預習設置時,我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出各種不同層次思考題,讓學生自己運用計算機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去預習,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學習熱情特別高。通過這種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在信息技術多媒體這樣的交互環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這種主動參與性為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某些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這就為教師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份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并最后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教師無需更多的語言,只要借助計算機所顯示的圖像,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于學生面前。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充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夠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作為教師,要不斷研究,深入挖掘,為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適應21世紀的新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