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教育局)
淺談作文創新能力的培養
◆陳 玲
(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教育局)
眼下不少人在為學生作文無甚新意,缺乏個性而嘆息、不滿時,是否注意到更為嚴重的現狀是多數學生作文不是無“新意”、缺“個性”的問題,而是基本功不扎實,缺乏起碼的“規范”,離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有一段差距。因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基于“規范”,從“規范”起步。
1.思想內容
立意要正確、積極、健康、明確,而非消極、落后和不知所云、東拉西扯的“非規范”。其次,表達形式上,無論是構思謀篇,還是結構安排;無論是表達方式運用,還是文體的選擇,都離不開“規范”的訓練。比如說教學中訓練學生結構技法的時候,要使學生懂得結構是使文章成形的一種藝術手段,是文章的“骨架”。一篇文章,無論內容、體裁、篇幅怎樣,其結構總離不開一定的方式,如縱式、橫式、復式等。可實際上一篇文章怎樣開端,如何收尾;又怎樣上下銜接,前后照應,學生懂的并不多,師生重視和訓練也不夠,學生寫作時“腳踏西瓜皮瞎滑”,從而導致文章結構散架或畸形的情況屢見不鮮。要真正提高作文檔次,必須適當引導學生研究文體特征,訓練他們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促使他們努力寫出文體“個性”。創新不是不講文體,而是要強化個性特色,文章個性特色的標志之一,就是文體特色鮮明,滋味足,耐品嘗。
2.語言運用
文字的“基本功”萬不可忽視:一是語句合乎現代漢語規則;二是文字書寫正確;三是行款格式適當;四是正確運用標點符號。那種病句連篇、書寫錯誤、格式不當、一逗到底的文章,又怎么能說是“創新”之作呢?因而中、高考作文評卷,把卷面和書寫列入評分標準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文中的“規范”和“創新”并不矛盾。從寫作理論上說,“規范”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規范”基礎上的升華、升格;“規范”是“共性”的東西,“創新”是“個性”的東西,“規范”寓于“創新”之中。古人所說的“收”與“放”,現在常說的“基本功”與“個性”、“入格”與“出格”也都是這個道理。從寫作實踐來看,古今中外許多名家名篇之作,固然篇篇新意四溢、個性凸現、千古不朽,但仔細品味,其中也同樣蘊含著大量內容和形式上的“規范”萬分。而像我國古典詩詞有著極為嚴格的格律約束,可一篇篇詩詞仍顯現繽紛的色彩,留傳后世。目前的開放性作文訓練中,經常提倡寫作“自由文”、“放膽文”、“新概念作文”、“創新作文”,這是培養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的一種訓練手段。但真正高質量的“自由文”、“放膽文”,又有哪一篇不是“規范”之作呢?閱讀了第一、二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獲獎作文,在你為它的新意擊掌時,從中你也一定會發現其“規范”的精神。
總之,作文訓練要“創新”,先“規范”,循“規范”,爭“創新”。
作文創新離不開創新思維。創新當然要打破思想的枷鎖,拆除陳腐觀念的藩籬,但這決不意味著可以率意而為,背離求真務實。求真,就要遵循思想原則。
1.思維要合乎邏輯的原則
讀一篇《駁“無欲則剛”》的“創新”作文。文章說“有了求知欲人類才能發展,才能強大,所以‘有欲則剛’。”林則徐“無欲則剛”中的“欲”,大家都知道是指“私欲、貪欲”。如此創新,誰能信服?
2.思維要尊重歷史
這里的“歷史”是廣義的概念,既指已經過去的久遠年代的事實或背景,也指剛剛發生的事情或出現的現象。在大家都批判“科舉制度”時,倒可以寫一篇贊美“科舉制”的“創新”作文。因為在“科舉制”之前,我們“選拔”領導或官吏,無非是更不科學更不先進的“禪讓制、世襲制、舉薦制”之類。
3.思維要具有科學的“辯證觀”
思維要遵循辯證唯物主義的“聯系地、發展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的原則。“塞翁失馬,焉知非?!敝皇菢闼氐霓q證觀,并非真正的唯物主義辯證觀,實際上它是機械循環論,“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都是有條件的,有內外因的。
總的看來,在強調培養創新時,我們不要過多地強調“標新立異”,虛幻空靈等所謂的“創新”寫作理念,把學生引向了虛幻獵奇遠離生活的歧途。任何創新都是在求真務實基礎上產生的,作文創新能力培養同樣要基于求真務實。
人通常是有個性的,由于長期的程式化作文訓練與僵化的作文評判等諸多原因,導致了張揚個性者吃虧,四平八穩者,甚至說套話、說正確而深刻的廢話者也得利。學生的個性受到挫傷壓抑。培養學生的作文個性,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創設一個尊重個性、崇尚個性的文化環境和評價機制;更需要我們語文教師高揚民主精神,不用模式拘囿學生的思維,不用唯一標準衡量學生的作文,善待學生的“創見”,創設表現自我的機會,培養他們善于接受新東西以豐富發展自己的敏捷性、內心世界豐富與人格空間博大的想象性、不惟權威而大膽懷疑的挑戰性、敢為人先而能自我控制的自主性,真真切切地讓他們張揚個性,有一份心理安全感和成功感。這樣才能逐漸喚起他們的個性覺悟,激發他們的個性追求,形成他們的個性品質。
其次,多側面地引導學生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正如運動員的運動才能是教練員發現培養的一樣,學生作文的個性優勢,也需要語文教師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發現、引導、展示、提高。不妨從四個方面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寫作個性潛能,訓練他們表現自我的技能。一是觀察的個性?!罢妗碧幙矗约冋嬷垡娭?“細”處看,自滴水之光見太陽;“深”處看,由礎潤之象見風雨;“另”處看,從闌珊之處見蹊蹺;“無”處看,于蜂逐馬蹄得花香。立足于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景象自會不同。二是思考的個性化。順著思,順理成章見成熟;反著思,反彈琵琶翻新曲;兩面思,辯證推求出灼見;整體思,整合出巧見功力;局部思,眾里尋巧見機智;反饋思,以古類今獲新知;前瞻思,超前預測見創意。立足于自己的腦子想問題,感悟自會不同。三是想象聯想的個性化。就接近聯想而言,可從縱向展開,可從橫向生發;更可以用象征聯想,形象包裝展現個人的情思;用遠隔聯想,自由伸展出奇效。四是表達的個性化。善意揚者,錯綜之中生魅力;善映襯者,相得益彰顯匠心;善巧合者,掘巧用巧巧取勝;善蒙太奇者,分鏡組合別有味;文言功底厚者,鋪陳對仗有雅趣;現實口語好者,調侃幽默出俗韻;灑脫者,不拘一格求其活;嚴謹者,循規蹈矩務其實;兼容者,淡妝濃抹巧相宜。總之,守法度而不唯法度,求公理而不失自我,隨性而發,揚長避短,“短長肥瘦各有態”,文有個性終可愛。
當然,個性不等于思想性和藝術性。追求真、善、美的個性,才有思想可言;遵循藝術規律的個性,才有藝術可言。只是,學生在個性形成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偏差,這并不可怕。只要引導得當,前景是燦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