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安田
(西藏昌都縣第一初級中學)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
◆牟安田
(西藏昌都縣第一初級中學)
語文課程標要求,七至九年級的學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在“附錄”中提出了“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古今中外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當代文學作品、科普科幻讀物和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這就對閱讀的內容、范圍、字數等做了具體規定。對此,在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問題已引發了當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始終是閱讀的主體,只有當學生對閱讀有興趣了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內課外都能勤讀、愛讀。首先,是要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多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多讀教材,掌握好語文的思想蘊含和文化內涵,做到閱讀認知教學與人格教育的結合和統一。教學中要因人而異來不斷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認識,提高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品味。其次,要讓學生以讀為樂,當學生在閱讀中有了收獲,他們并會受到成功的鼓勵,作為認識主體的價值和潛能,要讓學生獨自去品嘗,去領悟閱讀的樂趣。
2.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閱讀的獨立性。學生的閱讀是教師永遠都不可能替代的,我們作為教師只能從閱讀內容、閱讀技巧、閱讀方法上加以引導,讓學生自己充分去感知、發現、辨別、理解到再認識的活動過程,從而讓學生達到閱讀的個性化。只有學生自主的閱讀,才能從課內到課外,從教材到課外讀物,從學校到社會去博覽群書,通觀社會,從而汲取豐富多彩的文化乳汁。
3.教學中可用設疑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設疑是常用的教學方法,為了激起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必須致力于提高“問”的藝術。教學《孔乙己》時,當學生們讀完課文,大概了解孔乙己是個受封建教育毒害極深、窮困潦倒且迂腐麻木的人物形象后,可設疑:“孔乙己是個可憐的人,理應被大家同情,可為什么課文卻里多次寫到大家在笑他?其中,不僅有酒店的老板,甚至還有同樣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酒店小伙計及短衣幫們。”在這個問題下,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有學生說是孔乙己的語言、動作惹人好笑,也有學生說是黑暗的社會促使了人與人之間的麻木、冷漠。最后在老師的引導與總結下,認識到:作者在本文中除了控訴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外,還真實地揭露了當時群眾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使學生從另一個方面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即是一種師生間及文本間的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生命對話的過程。從這種意義上說,閱讀教學與語文素養培養的關系十分密切,它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價值非常重要。閱讀教學的實質指出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有結合自己的生活與實踐經驗,要以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參與到文本對話中,才能領悟到作者的情感,感悟到作品的內容和風格,感悟到作品內容的豐富性和多義性,從而達到移情啟智的目的。
教材的每篇文章,不僅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滲透了生動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它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必然是深刻而廣泛的。當學生在閱讀文章中獲得一個個讓人情感激蕩的意境,品味一幅幅讓人賞心悅目的風景畫面與把握作品的底蘊時,其人文素養就在學生的閱讀中得到自覺的培養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可借助自己已掌握的文化知識與生活經驗,運用閱讀策略及個人所獨具的情感體驗、價值觀和創新思維,獲得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提高。
閱讀的本質就是“讀”,學生在學習中永遠是主體,閱讀教學必須要以學生自己閱讀為主。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中學國文學習法”中說:“閱讀總得‘讀’。出聲念誦固然是讀,不出聲默讀也是讀,乃至口舌絕不運動,只用眼睛在紙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謂‘目治’,也是讀。”閱讀教學如果沒有學生自己的實踐,就像在作文教學時沒有學生自己的寫作實踐一樣,肯定收不到任何實效。對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全部情感,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親身體驗,使客體的知識經學習后變成主體的知識。
每一作品都包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個人情感的不同性,并不是一切都能實現意到筆隨。對于這種語言的缺失,在人際交往中還可以借助姿態、神態得到適當的理解,而在書面交往中作者或許只能留出些誘導空間,或許只留下一串延伸的概念符號,這就為讀者提供了解讀的契機。每當此時,教師要在把握作品內涵的基礎上,扮演作者、模擬作者,解答學生的疑問。這里有一個重要教學點——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反復閱讀作品,從作品中獲得啟示。
當前,社會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知識信息也在不斷的加速和共享。對此,在影響并改變人們精神追求和生活質量的因素中,閱讀也是其中的重要途徑之一。信息的共享加速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但信息的獲取來源于閱讀,可見閱讀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1.如今的讀物數量種類繁多,閱讀時盡可能選擇有用的信息。要引導學生借助互聯網、圖書館、電子書等方式,讓自己的閱讀空間更加廣闊,同時,也不要丟掉報刊等讀物。音樂、舞蹈等聲色世界作為介質的傳播方式也在與日俱增,這些都要求人們通過閱讀去看懂、善用,這就給閱讀帶來了又一個發展需要。
2.閱讀內容多姿多彩、瑕瑜互見。讀物多、內容廣、信息量大、形式多樣,在讀者面前呈現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是人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物,但是,其中有精華的也有糟粕的,甚至還會有黃色的低級東西,使之成為人們精神世界的垃圾,這就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讓學生學會篩選信息,去偽存真,取其精華。
3.政府重視的程度也呈上升趨勢。就中國教育而言,對于閱讀的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從大綱要求語文的工具性到新課程標準明確具體要求閱讀量、閱讀內容都要擴大,從而使閱讀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