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玲
(連云港市海州區幼兒教育中心)
讓五顏六色的球“活”起來
——略論球類游戲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
◆蔣 玲
(連云港市海州區幼兒教育中心)
創造性作為信息時代必須具備的能力,越來越受到學生家長的重視,在人才素質的構成中,好奇、想象、創造是非常重要的要素。當代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必須具備較強的創造性,才能適應高科技的社會。
在人的一生中,孩提時期是最富創造性的時期。因為幼小的心靈是自由的,他們往往沒有清規戒律的制約,也不受客觀情理的束縛,因而經常“標新立異”。幼兒的創造力孕育在新穎奇特的幻想中,萌發在令人頭疼的惡作劇中。創造性是兒童積極性的一種最有價值的形式,是保障兒童多種活動順利完成的心理品質。本文將試論球類活動對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作用。
幼兒對球類活動的青睞,應該說從一生下來就有。小嬰兒時,母親常常會用各種球形玩具引導孩子;剛剛學走路,大人們會在孩子面前放一個球,不管是塑料的,還是膠皮的,娃娃們總是不由自主地用小腳去碰、去踢。一種向往,一種追求,從小就已經萌發了。兒童時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他們好動、好強,積極向上,追求新奇。他們喜歡變幻莫測、趣味橫生的運動。他們極力想在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球類運動正是符合了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孩子們在激烈的比賽中,在群體活動的對抗中,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那么如何在球類體育活動中改變以往動作的模仿與重復。使球類活動富有變化,具有多樣性,讓幼兒感興趣,從而發揮幼兒自己的創造力呢?以花樣拍球為例,我做了以下嘗試:
1.為幼兒提供不同材質的球,豐富幼兒對球的認識
眾多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一致認為,幼兒在情緒興奮愉快時其創造力就處于最佳狀態。為此,我們在球類活動區中投放了大量的不同類型、不同質地、不同大小、五顏六色的球,以吸引幼兒對球的興趣,滿足不同幼兒的玩球需求。在讓幼兒充分體驗運動給自己帶來快樂。依據幼兒的心理特征,幼兒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孩子們在球類區盡情地玩著。能力強的幼兒選擇二人一起玩球;男孩子對籃球比較感興趣,他們就分組進行比賽,而且還對人員進行分工;拍球的幼兒在拍球的同時,嘴里不停地數著數,還不時吸引其他的幼兒來觀戰并幫著數數,而不會拍球的幼兒坐在球上玩。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這樣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玩球的過程中也充分激發和調動了幼兒的創造力,他們還創造出了許多新玩法呢!
2.引導幼兒對球的辨識,培養擺放和保管物品的能力
為了能讓幼兒充分地在球類活動中發展各種能力,幼兒園為每位幼兒配備了籃球,并且組織各班幼兒自主為自己的球做標記。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如小班的幼兒在自己的球上及球架上貼上了最喜歡的小貼畫或圖形作為標記,并加以不同的顏色來區分;中班的幼兒自己設計制作了標記貼在球上,這些標記有動物圖案,有自己的畫像,有喜歡的人物等;孩子們有的在球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有的標上了數字排序號碼等。孩子們用只有自己獨有的標記表明了哪個球是自己的,并每天都會去玩一玩,看一看,既發揮出了孩子的創造力,又培養了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了各領域之間的整合鏈接。
傳統的體育活動方式都是以集中活動為主的,教師有預設好的內容幼兒根據教師預設的內容開展活動,大多是幼兒圍著教師轉,幼兒沒有一定的自主權。在實驗中我們變“以集體活動為主”為“以分散活動為主”,采用分散集中相結合,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自主鍛煉的機會,使幼兒在與環境中的人或物互動的過程中鍛煉身體,發展基本動作技能,同時形成對人、對事、對物的正確態度,促進其各方面的發展。
而根據研究發現,在幼兒階段,對幼兒進行籃球運動的訓練,一方面能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和其他各器官的功能(因為籃球運動依賴于準確的傳、接、投、運以及起動、快跑、轉身和急停等動作技術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也能夠彌補幼兒園體育鍛煉中注重發展下肢而忽視上肢動作的不足,從而進一步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游戲是幼兒體育活動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情節有趣,形式活潑多樣適合幼兒生理特點,易于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愿望,對幼兒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長期進行單一的拍球動作練習,幼兒會有倦怠情緒。結合我班幼兒的特點,在花樣拍球中,教師設置各種障礙,或富有情節,或營造競爭氛圍。例如,一次《運糧闖三關》的游戲,教師提供梅花樁、平衡木及各種各種障礙物等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學習多種方式拍球,提高拍球的技能。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在拍球時創新玩法如運用和其他同伴不同的拍球方式,或引導幼兒運用輔助材料創造更多的玩法,像站高拍球,拍球轉圈等,既提高了不同層次的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也提高了幼兒拍球的技能,還發揮了幼兒運動潛能和探索潛能,使孩子們從“模仿學習”走向“探索學習”,從“被動運動”走向“主動運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也使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設想、體驗一物多玩、一物多變。如一物多玩的游戲活動,以玩《拍球花樣多》的游戲為例:開始教師問幼兒:“球應該怎么玩?”當幼兒馬上說出:“拍著走”、“慢慢拍”、“快快怕”等玩法當幼兒較熟練地掌握了《拍球花樣多》的基本玩法后,教師繼續引導:“除了單手拍、雙手交替拍之外,還可以怎么拍?怎么玩?”隨著教師不斷地啟發引導,幼兒興趣逐漸增強,很快出現了利用身體各部位玩球的多種玩法:如拍球有雙手拍、轉身連續拍、抬一下腳拍一下球、雙腳跳拍、邊走邊拍、手背拍、指尖拍等。
再如,教師提供健身圈與皮球,請幼兒自由探索各種玩法。在沒有任何指導的前提下,可以看到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想象力,變換出各種玩法:有的站在健身圈里向外拍球,固定住身體以此來鍛煉拍球時的平衡。
實踐證明,在球類體育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教師必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在球類體育活動過程中,通過創設體育活動區,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開拓游戲過程的發散性,尋求游戲結構的求異性,從而達到激發幼兒創造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