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商學院會計學院 吳玉彬 張嘉
真實、準確、完整、公平披露、易理解、規范性的會計信息是投資者作出良好的、理性投資決策的前提,為證券市場的建立及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是證券和法律制度之核心所在,對堅持證券市場高效率、公開性、統一性和公平性原則的具體體現,也對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起到保障作用。然而,我國資本市場在二十年左右的發展歷程中,暴露了許多會計信息不透明的案例。從ST紅光、深圳原野、鄭百文、瓊民源、銀廣夏、大慶聯誼、東方鍋爐、麥特到2009年的五糧液,每一次虛假財務報告的曝光都給投資者的信心帶來沉痛打擊,無不讓人觸目驚心。公開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已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關注的焦點之一,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具有深刻內涵,即上市公司發行證券、上市和交易等環節中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證券主管機關的管理規則和證交所的規定,以規范的報告方式和既定的程序向利益相關者提交申報與證券有關的信息的行為。通過將公司的財務、經營、投資結構、董事會等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予以公布的手段,向利益相關者披露反應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變動的貨幣信息及相關的非貨幣信息。作為對投資者的一直重要保護機制,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披露對投資者利益保護作用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另外,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高低還直接影響到投資人的決策、市場的運作、資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國家宏觀經濟政策。
虛假的會計信息披露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⑴偽造資產、虛構利潤,以達到吸引投資者的目的。⑵過度包裝招股說明書導致盈利預測嚴重偏差。⑶收入概念模糊,人為操縱利潤問題嚴重。個別公司對外會計報表中報出含稅收入,致使對外報出利潤與實際利潤相差甚遠;有的公司對不同使用對象來公布不同收入。
會計信息是一種時效性產品,過期信息價值將大大縮水。上市公司披露的虛假、滯后和遺漏問題廣泛存在,定期報告不及時。近期以來,雖然證券監管力度的加強,上市公司靠信息披露時間差謀取利益的問題有所好轉,但這類現象仍不乏存在,而且手段更加隱蔽。
雖然上市公司年報動輒洋洋數萬言,卻很少提及投資者特別關心的經營業績的回顧和分析、凈利潤的組成和變化的原因及下年度公司的預算,更不詳細解釋虧損原因,只是為自己尋找借口,以行業不景氣、受到新會計制度計提影響等客觀因素搪塞。卻絕口不提公司的內部原因,特別是企業的管理及營銷等問題更是草草敷衍幾句。經營狀況的披露不詳細、關聯交易披露不充分、虧損原因披露不清楚等導致了會計信息披露的不完整。
上市公司作為社會公眾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本該十分謹慎,但一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過程中相當隨意,不顧損害公司形象。部分上市公司在公布定期報告時態度缺乏嚴肅性,過于隨意的定期報告公布之后只有通過不斷的“打補丁”來補充報告。
當前我國許多上市公司不肯主動披露會計信息,而是把信息披露當作是一種額外負擔。不肯主動、自愿地去披露有關信息,信息披露的內容則是抱著能少則少、能不披露則不披露的態度。可見許多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著不可告人的陰暗面。
公司治理生態,即以公司治理機構為基礎,外加一系列獨立的社會中介機構構成的知識共同體。高質量的公司治理生態是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的基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受到公司治理生態的約束和影響。如果公司具有健康的公司治理生態,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一定是高質量的。但是,如果公司治理生態失衡,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出現財務欺詐。導致一系列財務欺詐的原因在于,那些本該獨立性的中介機構同時“有意識”地集體失效了,這樣會計信息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可靠性,為財務欺詐的孳生提供了土壤。綜上所述,一味地在技術角度強調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關注公司治理生態,注重以健康、高質量的公司治理生態來確保會計信息披露高質量。
隨著電腦網絡、電子貨幣和日新月異的核算及審核軟件的出現及發展,廣泛推行會計電算化已勢在必行,以便于更加快捷明晰、透明地進行會計核算,更加直觀地監督會計行為。在會計信息系統中加強現代化的網絡技術的應用,通過網絡傳輸數據,更加安全、快捷,更高效率地使用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導經濟領域的工作進展。
除了供產銷等業務流程,會計業務流程也屬于業務理財的范疇,會計信息的及時處理、披露直接受到合理的業務流程的影響。應該通過充分了解分分析現行業務流程,上市公司找出存在問題、效率不高的業務流程環節,對其進行改進、優化以及舍取,提高業務處理效率。作為提高會計信息處理、披露質量與效率的會計信息系統(AIS)、企業資源規劃(ERP)等軟件應引起上市公司的重視和青睞,如果上市公司還沒引進AIS/ERP軟件,應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如果上市公司已經引進了AIS/ERP軟件,應積極總結經驗,進一步優化、完善會計信息系統(AIS)、企業資源規劃(ERP)等軟件,進而達到優化業務流程的目的。
為充分發揮監事會的監督職能,監事會的構成比例是首先要解決問題,由股東大會選出監事會,要求監事會應對股東大會負責。為維護各方面利益均衡,應明確規定監事會中股東監事和職工監事的比例。其次,為保證監事會監督效力的充分發揮,應提升監事的整體素質,建立和完善績效考核和薪酬制度,增強監事的獨立職能。同時,還應拓展監事會的權限,在拓寬監督的范圍和深度,豐富監事會的監督手段的前提下,賦予監事會停止請求權、異常事件調查權及建議糾正權。
應以立法精神,將財政部門、國家審計機關和證監會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職權予以明確界定,充分利用監管資源,卓有成效地提高監管效率。應嚴厲處罰監管不力、效率低下,并對正常的會計行為和監管秩序造成負面影響的行為,建立健全對政府監管者的問責機制,強化對違規責任的追究。同時,果斷停牌那些股價出現異常,存在重大信息而又拒不披露的公司股票,直至披露相關信息為止。及時公開嚴肅處理在信息披露中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公司和個人,加大對違規個人的處罰力度。
首先,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必須博學多識,強化本領,除了熟練把握本國法律、法規、政府政策,還應認真學習其他相關國家的法律、法規、政府政策等等。不僅要學習高等數學,精通外語,還應熟練掌握社會科學以及計算機基礎知識。此外,隨著知識經濟的日益深入,會計人員的職能也越來越廣,對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要求也日益增強,會計準則的把握只是最基礎的一步,管理營運資本與投資戰略、控制核算生產成本與風險等能力也成為會計人員不可或缺的本領。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分析、判斷、選擇和決策能力,才能適應新時期會計職能的要求。
[1]葛家澍,杜興強.會計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丁玫.創業板市場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標準研究[J].財會通訊,2009(27).
[3]杜興強.公司治理生態與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問題探究[J].會計研究,2004(07).
[4]吳琳芳.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研究[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5]白憲生.上市公司治理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J].財務與金融,2010(01).
[6]孔龍,袁有賦.新編會計學基礎2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