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核工業地質局 崔陽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涌現一大批效益好、成長性強的中小企業,其中有些企業已經發展成為企業集團。在吸納社會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管理者素質不高,企業管理水平低。大多數中小企業脫胎于“家族式”的經營管理,主要管理者的素質普遍不高。導致企業生產、經營等管理環節水平低下,生產無用功增加,導致生產成本增高,從而企業在低效益上徘徊。而企業的管理者水平不高又導致了其對企業的發展沒有中長期規劃,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盲目性增大,管理者一般是看什么掙錢就生產什么,很少對市場信息進行調研并參考,導致企業貨物積壓,市場占有率非常低,資金鏈瀕臨斷裂。
(2)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凸顯。凸顯的原因,一個是中小企業本身的信用能力不足,同時,跟我們的貨幣政策有所調整也有直接的聯系。現在銀行貸款的利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企業的貸款不僅難貸了,就是貸到手了,成本也增加。另外,由于國家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利率,凍結了大量的流動性資金,使得銀行向中小企業放款的力度和速度都在減弱。據統計,每1000個成長型企業,融資缺口190個億,缺口非常大,這不僅會影響到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當前的生產經營,也會影響到中小企業重點項目的建設和推進。
(3)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創新是一個企業成長和壯大的柱石,但中小企業由于資金等問題缺少科研投入,又因為沒有自己的科研機構,造成企業開發能力弱,產品升級換代慢,產品技術結構落后,科技含量較低。長此以往形成了中小企業老產品多和新產品少,粗加工產品多和深加工產品少,一般產品多和名牌產品少,低附加值產品多和高附加值產品少的局面。與此同時,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實力的限制,往往難以吸引高層人才,多數中小企業只能依靠自身的發展培養人才,但由于環境、報酬等原因,自己培養的人才也難以留住。因此,許多中小企業即使意識到產品技術創新和更新換代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卻苦于無人可用、無人可選。
(4)社會責任有待進一步增強。一是誠信意識不足。少數中小企業在發展中仍存在不正當競爭、合同欺詐、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等問題,反映了一些中小企業急功近利,經營方向不正,守法意識和誠信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環境污染問題較為嚴重。一些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環境問題重視不夠,投入不足。三是勞動保障落實不夠。部分中小企業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為職工辦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在簽訂勞動合同、按時發放工資和保障勞動安全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5)中小企業人才吸引及隊伍建設問題突出。當前,中小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兩個方面的主要問題。 一是人才資源不足。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中小企業的發展急需各類人才來推動,但大多數中小企業人才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高端人才奇缺。二是從中小企業自身人才資源開發的情況看,存在“三重三輕”的傾向。一是重新緣裙帶關系,輕廣納四方人才。二是重招聘引進單一渠道,輕引“智”借“腦”多種形式。三是重短期人才效應,輕長遠規劃。
(6)創業精神有待進一步提高。創業意識不強,小富即安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企業多滿足于維持住現狀,缺乏創業精神。中小企業在創業過程中,對企業發展的目標定位也不高,把企業做大做強的意愿不強。有的企業滿足于維持正常運轉,略有贏利,能平平安安過日子就自我滿足,固步自封,發展意識不強。
(7)中小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這表現在許多方面:一是“小而全”,專業化分工水平低。二是低水平重復建設、重復投入,既表現為中小企業之間的重復建設、重復投入。三是小企業與在中型企業間組織聯系相當松散,缺乏較為密切的協作配套關系。大企業難以從小企業獲得低成本、高質量的零部件和中間產品,小企業更是難以從大企業得到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1)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政策、資金、市場等外部環境,更需要企業內部加強管理,提高經營水平。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訓,提高管理能力,引導中小企業加強基礎管理,降低成本,減少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強化營銷和風險管理,完善治理結構,推進管理創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引導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研發、管理、制造和服務水平,提高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能力。
(2)要加快創新步伐。包括制度創新,推進中小企業股權重構行動計劃,引導中小企業普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抗風險能力和永續發展能力,加快家族式企業的公司化改造,引導行業龍頭企業加快股權多元化改造。技術創新,抓好一批對全國工業轉型升級有重大推動作用的技改項目,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和共性技術研發基地,同時大力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加強對企業創新的支撐力度。管理創新,扶持專業管理咨詢公司,大力推廣“精益管理”、“流程再造”等先進管理經驗。
(3)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積極引導中小型企業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在保護、發展和改造傳統產業的同時,鼓勵企業發展高科技產業,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發展方式轉變。要優先發展適合各地資源環境優勢的產業,發展壯大商貿服務業、現代物流業、住宿餐飲業等主導服務業,扶持發展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新型服務業。加快產業聚集,培育產業集群,支持龍頭企業采用多種方式,對其上下游配套企業進行重組、改造。
(4)開辟融資渠道,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保證。在融資方面加大政府各部門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設立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加強企業與銀行之間的溝通,搭建平臺;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把中小企業作為主要對象,減化審批手續,加快審批速度,解決貸款難問題;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改制、上市,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行債券,進行資本積累;加快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立,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參股,發展壯大政策性擔保機構;大力發展以法人資本、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投資設立的商業性和互助型擔保機構,進一步激活民間資本。
(5)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適應加快發展的要求,努力培養造就一批職業化、現代化的優秀企業家。研究企業家成長規律,創造有利于企業家成長的環境和條件。加大培養措施,不斷提高以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為核心內容的企業家素質,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駕馭市場經濟和管理現代企業的能力。二是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建設高素質、社會化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全面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重點培養一批急需的機械制造、新材料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重視培養一批善于組織重大科研項目、掌握科技發展和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學科帶頭人和科技管理專家。三是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各級政府和中小企業應該安排專款,作為人才工作資金,專項用于人才的培養、引進、資助和獎勵等。加快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人才資源開發多元化投資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使人才開發投資的增長與中小企業發展相協調。
[1]陳乃醒.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與預測[M].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0.
[2]張政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創新政策制度環境[J].中國誠信,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