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崔孝和
“效益背反”是指在一個系統中相互影響的因素之間,如果增加其中一個要素的效益,就要以其他要素的效益減少為代價,這種現象在經濟業務中表現的更加突出,這也就不能理解為什么企業花費很大的氣力去控制經濟成本,結果成本不降反升。中小企業利潤空間低,風險抵御能力弱,做好經濟效益背反規避對于保持企業盈利能力,維持企業生產與發展而言非常重要,下面先分析一下經濟效益背反的表現。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小企業經濟業務同樣由運輸、存儲、包裝、裝卸等功能構成,這些功能之間存在著效益背反,比如我們為降低存儲成本,可以減少貨物的庫存量,但在材料需求量不變的情況下,就需要更頻繁地采購貨物,此時會導致運輸次數增加,使得運輸成本升高。在企業存儲成本小于運輸成本的情況下,整個企業的經營成本反倒會上升。因此,如果不能理順企業經營各環節之間的關系,將會導致經濟效益背反。此外,經營職能本身還存在著服務成本與服務質量之間的效益背反,服務質量有增加服務收益的作用,但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這也是一種效益背反現象。
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比較低,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不強,這將會導致企業內部部門經濟效益背反的發生。企業內部的采購、生產、銷售等活動服務于不同的部門,每個部門為了部門利益最大化會做出有損于其他部門利益的事情,例如中小企業的公司用車一般比較少,各個部門的用車需求比較大,尤其在銷售旺季,采購部門希望有更多的車輛用于材料采購,而銷售部門則希望有更多車輛用于產品銷售,增加某一部門的用車必然以減少某一部門用車為代價。
任何企業都不是封閉于外部環境的,它需要不斷地與外部進行資源、信息的交流,中小企業在這一方面更是如此,尤其是那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它們在整個供應鏈中尋找著適合自己的定位,處于這條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利用其信息、成本、技術優勢進行著博弈,它們之間存在著經濟效益背反,例如銷售方希望購買方自己運輸產品,而購買方則希望銷售方送貨上門,中小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中的議價能力有限,效益背反對中小企業負面影響顯著。
中小企業經營體系比較薄弱,其受到效益背反的影響也比較顯著,效益背反給中小企業經營系統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激勵障礙是指對業務體系內的某個組成要素采取激勵措施時有可能造成經營系統整體效益水平下降,例如為了降低企業的運輸成本,企業制定針對運輸部門的獎懲措施,將經營運輸成本與運輸部門的薪酬掛鉤,運輸部門會增加庫存量以降低運輸頻率,但存儲部門的成本則會上升,從而對存儲部門起到負向激勵,甚至會給整個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在分析經濟效益背反時,人們常用牛鞭效應來解釋信息失真帶來的負面影響。所謂“牛鞭效應”是指由于供應鏈的固有屬性導致的處于供應鏈上的企業對信息曲解自下而上逐步放大的現象。影響牛鞭效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受到需求預測的時滯性、訂購數量與訂購方式以及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我們以訂單為例,當訂單沿著供應鏈由下先上傳遞時,由于上游企業對可能接收到的訂單會有不同的預期,導致顧客需求被放大,此時,供應鏈內部的不同階段會以已發出訂單作為預測基礎,每一個參與企業都以下游階段可能獲得的訂單來進行生產。這樣一來訂單作為供應鏈內傳遞顧客需求信息的載體,其細小的變化都會導致上游企業生產數量的更大變化。上游企業為了避免出現斷貨肯定要保證供應數量略高于實際需求量,如此傳遞下去,訂單會帶來整個供應鏈的連鎖反應,訂單數量會沿著供應鏈向上越來越大,這是供應鏈上的每個企業都追逐高附加值而忽視效益背反的必然結果。
效益背反會導致企業采取導致變動性增大的行為,我們仍以訂單為例,如果企業預測需求量會增加為例,獲得批量采購的優惠,企業會大批量采購并且其數量會遠遠超過物資的正常需求量,按照上面提到的牛鞭效應,整個供應鏈的訂單需求被放大,使得訂單需求集中化,引起整個供應鏈上相關材料或產品的成本上升。
總之,效益背反不僅會導致企業內部經營活動出現矛盾,從而使企業的經營成本上升,企業效益下降,也會使得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由于忽視整體效益而造成個體效益的實質性降低。
中小企業經濟效益背反的根本在于忽視了經營體系的系統性,這就要求中小企業重新審視自己的經營體系,從整體的角度去規劃、管理企業的經營系統,基于這樣的考慮,在中小企業進行業務整合是一個不錯的途徑。
要實現中小企業業務整合的關鍵是實現經營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相互協同,從而減少系統內部的矛盾沖突,減少業務要素、企業內部的效益背反程度。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導致經濟效益背反的關鍵在于不同要素之間的目標存在沖突,只要將不同要素的目標統一起來,才能夠有效地減少甚至消除業務效應背反的影響。要實現這一目標就應該使業務系統的各個組成部門的目標服從于一個統一的、共同的目標,例如我們將存儲成本、運輸成本、包裝成本等目標統一為企業業務總體成本最低,這一目標受到上述目標的影響,而且彼此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通過這個目標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職能部門之間各自為戰,導致企業總體業務成本上升。企業在制定業務成本計劃時,可以統籌兼顧,總體規劃,最終制定的業務成本方案可能不是某個部門的最佳方案,但卻是整個企業的最佳方案,然后,企業以這個總體方案為基礎來制定各個部門的業務成本指標。企業各部門在執行業務控制成本時并不是要力求使得成本低于該指標,而是接近于該指標,也就是說業務成本控制的最佳結果不是局面成本的降低,而是整體成本的最低。中小企業在這一方面更是如此,尤其是那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它們在整個供應鏈中尋找著適合自己的定位,處于這條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利用其信息、成本、技術優勢進行著博弈,它們之間存在著經濟效益背反,例如銷售方希望購買方自己運輸產品,而購買方則希望銷售方送貨上門,最后,在制定部門考核指標、獎懲措施時,都以部門執行該指標的情況,越接近于該指標說明完成的越好。
信息傳遞障礙是導致經濟效益背反的關鍵原因,構建業務信息平臺可以保證信息在企業業務系統的準確、及時傳遞,保證整個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一方面整合業務信息資源,實現系統中各環節、各部門之間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另一方面整合社會業務資源,協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優化社會資源配置。
中小企業自身的規模小、資金有限,要建立統一規劃的業務信息平臺必須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在現有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按照業務整體規劃的要求進行適當的改進。在對現有信息系統進行改進時要著重于信息系統的標準化建設,使得業務信息平臺能夠與其他系統數據有效的對接,否則就會使信息化平臺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加快業務信息人稱的培養,為企業業務信息平臺的運行提供智力支持。
我國業務市場存在明顯的條塊分割狀況,這造成我國業務資源的低效利用和業務體系的重復建設,影響了業務業的發展,業務企業規模小,服務水平較低,難以提供全面、優質的業務服務。企業觀念落后,不敢將業務業務徹底外包,影響力業務市場上的需求。要打破這種被動局面,單純依靠市場推動明顯力不從心,從國外業務業發達、業務系統比較成熟的國家來看,業務資源的整合離不開政府的推動,日本、德國等國家都曾經制定了業務發展規劃,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投入大量的資金,完善業務基礎設施,統一業務標準,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業務信息平臺,推廣業務技術,培育專業的業務企業。我國業務市場比較分散,在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業務中心、業務基地,目前比較有效的有義烏、臨沂等全國性的商品集散基地,但總體來看,絕大多數業務中心的空置率較高,運行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業務整合的起步階段,依靠政府推動作用,從整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建設方面統一、同步進行,對于促進業務系統的整合是必要的。從整體規劃角度看,政府應建立全國性的業務中心,然后由各省區圍繞這些全國性的業務中心,建立配套的區域性業務中心,實現業務中心的統籌規劃。從基礎設施建設角度看,要對業務中心、道路建設、園區建設給予財政支持,完善業務設施與配套設施。從標準化建設方面看,應由信息產業部研究制定全國統一的,能夠與國際接軌的業務信息化標準,推動業務信息化平臺建設。
業務外包,又稱第三方業務,是服務外包在業務行業的應用,它將企業的業務承包給專業的業務企業,這里的第三方是指商品供銷方以外的企業。它與傳統業務的最大區別在于業務外包不僅僅是產品自銷貨方發往購貨方,而是使業務承包方完全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將所有職能部門的業務業務全部交由專業的業務企業來完成,包括運輸、存儲、配送等所有增值服務。業務外包相對于自營業務具有專業化優勢,能夠發揮規模優勢,因此,其經濟效益大大增強。業務外包已成為現代業務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一種能夠有效降低經濟效益背反程度,實現互利共贏的業務模式。中小企業業務體系規模小,其業務成本普遍較高,在將業務業務外包給專業的業務服務企業之后,能夠利用業務企業的專業優勢、信息優勢、規模優勢、管理優勢、人才優勢提高企業的業務水平。同時,再將企業業務外包之后,中小企業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于核心業務的開發,提高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從全社會的角度看,第三方業務的出現使得整個社會的業務資源能夠有效的整合,這種整合是建立在整個社會業務效應背反降低的基礎上的,因此,會帶來整個供應鏈上參與企業效益的提升,為此,要轉變業務服務觀念,提升業務服務質量,促進第三方業務的發展。
[1]靳偉.企業業務成本計算和業務成本管理[J].中國業務與采購,2010(7).
[2]王圣廣,馬士華.基于全球供應鏈的虛擬企業[J].管理工程學報,2009(3).
[3]孫清華,彭志忠.供應鏈多級庫存控制應用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2).
[4]高克義.包裝對業務成本和客戶服務的影響研究[J].業務技術,2011(5).
[5]王成林,李淑芬.促進流通加工發展的策略分析[J].業務工程,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