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發春
(山東省膠南市膠河經濟區后立柱小學)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平穩過渡
◆趙發春
(山東省膠南市膠河經濟區后立柱小學)
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知水平、生活習慣等方面出發,改變教學理念,在課堂中實行合作、交流的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新課程標準下,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教授課本知識,更多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學習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等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需要的不僅是讀寫,更主要的是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能掌握英語知識,能正確地利用英語進行交流,能用英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英語是國際語言,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更突顯其重要地位。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比較嚴重,學生學了英語卻不懂如何應用,書寫不規范,更甚者是學了幾年英語,連基本的發音、拼寫都不正確,達不到英語教學的目的。新課程標準的貫徹實施,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把素質教育融入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1.小學教師、學生不重視英語,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簡單,教師、學生都不重視英語教學,部分教師在只是注重英語的聽說教學,要求學生能認讀教材的內容就可以了,缺乏單詞發音、拼寫、記憶等方面的訓練,學生在發音和拼寫方面存在較大的錯誤。升高年級后,由于課程內容相對較難,單詞結構較復雜、句型較長,學生往往很難應對,有的學生連基本的認讀都做不到。
2.小學英語課時安排較少,不能滿足教學要求
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雖然教育部門大力推廣英語教學,但是,小學教學的安排還是以語數為主,英語的課時遠遠小于語數的,甚至有的英語課還用來上語數,英語教學得不到保障,學生對課程內容不理解,教師也不多做解說,學生只能按教師的要求背記考試內容來應付考試。同時,由于小學教師是“多能型”,身兼數職,在英語教學上往往不能全心投入,備課不足,教學草草了事,嚴重降低教學質量。
3.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不連貫,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中小學英語課程教材在內容上有許多重復的知識,中學教師不了解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只是按照自己的經驗實施教學,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改善,學生因為對這些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提不起興趣繼續學習。同時由于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上有一定的差異,不同的教師對同樣的知識點有不一樣的理解,學生不能自我調適這些知識沖突,從而導致學生對英語教學產生一定的排斥。
4.中學英語教學內容跨度大,學生接受能力低
小學英語教學是以聽說為教學重點,小學教師常是以游戲來引導學生學習英語,但是由于學生自身發展特點,往往是注重游戲多于學習,而教師也很難把握游戲與教學的度,所以,經常是一節課下來,學生玩得很盡興,但是該掌握的知識卻沒有學到多少。中學英語比小學英語難度大很多,而且聯系緊湊,一個環節學不好,就很難再跟上,同時中學教學模式比較呆板,小學生進入初中后,很難適應初中的教學方式,又由于基礎沒打好,就很難跟上教師的步伐。
1.改變觀念,重視英語教學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形成和提高時期,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進入小學課堂就是利用小學生的可塑性以及小學生的好學心理,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正視英語教學,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發展心理、性格特點等,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進行全面訓練,糾正學生的發音、規范學生的書寫,讓學生從小就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2.合理安排課時,提高教學的效率
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英語課時每周不能少于120分鐘,教師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教學,嚴禁在英語課的時候上其他課程。教師在課堂中要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備課,課堂上充當指導者、組織者、交際者、咨詢者,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不再是為考試而教學,同時注意為學生講解不懂的地方,讓學生能掌握課程內容,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3.改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游戲、活動教學是小學教學不變的主題,在教學中,應當設計一些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游戲、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從游戲、活動中獲取知識。設計活動時,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能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和生活是有關聯的,而不是獨立存在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學生的游戲過程中,要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促進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避免偏離主題。活躍的互動過程,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知識、掌握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4.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交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小學教師對中學教材內容的不了解是致使教師盲目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小學教師應該對中學英語教材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增加一些訓練,讓學生進入中學后能較好地適應中學英語教學。中學教師也要了解小學英語教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減少對重復知識的講解,把重點放在新知識上。同時,中學教師要注意中小學英語內容的整合,不能只是按自己的經驗教學,要注意幫助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融合起來,讓他們有一個統一、系統的概念。
5.中學教師要注意教學進度,給學生一個適應期
學生從小學進入中學后,不管是對于學習環境,還是對于課程教學,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所以,中學教師不能一開始就對學生提出高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漸引導和過渡。同時,中學生是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地區的,在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差異,教師要接受學生的這些差異,對學生一視同仁,除了課堂教學,課后還要注意和學生保持溝通,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而改變教學方式,讓所有學生都能較快地改變想法,進入角色,跟上教學進度。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學校教育不能再以應試教育為教學目標,而是要貫徹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新課程標準是立足于素質教育提出的,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小學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在學習、生活中靈活應用英語這門語言。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新,以減少中小學英語的差異,實現中小學英語的平穩過渡。
[1]樊筱琴.小學英語教學如何貫徹新課程標準.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2,(11).
[2]農紅宇.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探究.基礎教育研究,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