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
(常德市第三中學)
關于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幾點思考
◆胡 燕
(常德市第三中學)
從課堂教學目標要明確、課堂教學要有全局觀念、課堂教學要把握重點難點、課堂教學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四個方面,對如何打造高效語文課堂進行思考。
語文課堂 高效 教學目標
當前,課堂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但我個人認為,這絕不是對傳統教育的顛覆,恰恰相反,是傳統教育的一次升華。語文教育是整個教育的一部分,它必然要適應教育的發展和時代的需要。但無論怎樣改革、發展,都不能改變語文作為工具的神圣使命。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那么,如何適應時代需要,打造高效課堂呢?
一堂課必須有正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關系到語文教學方向的選取,關系到內容、程序、途徑、方法等的選擇。它是教師所預期的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達到的某種程度和變化。我們都知道,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應是一個包括知識、能力、智力、品德、學習方法等諸多內容的體系。這就要求所制定的課堂教學目標既要全面兼顧,又要簡明具體,便于在教學實踐中操作。概括起來,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可歸納為認知、情感和能力三個方面。語文能力目標,一要見之于學生和行動,二要給學生以練習的機會,因為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達成。思想品德目標是一個長遠的目標,也是一種理想的期望目標,難以用切實具體的語言表達。因此,應盡可能指出其特定所指,有了特定所指,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地滲透思想教育。
下面來比較幾個語文教案中的課堂教學目標。
A.《回憶我的母親》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作了解性閱讀,把握作者的思路;進行理解性閱讀,理解課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層。目標A與其說是課時教學目標,倒不如說是課文教學內容的課時安排。“了解性閱讀”這一目標究竟要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什么,記住什么,無法知道;“理解性閱讀”要讓學生理解什么,分析什么,也沒有提及。它沒有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描述,當然也沒有檢測學習效果的依據。因此,這一教學目標是空洞的、模糊的。按照這樣的“目標”施教,教師只需要在第一節課講完第二部分第一層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至于學生能通過教師的教能獲得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B.《山中避雨》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的含義和作用;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理解本文線索;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這一目標比A具體明確,指明了課堂教學的方向和結果。但是,這個目標所表達的只是教師教的主觀期望,主要考慮的是教師怎樣教,忽視了學生怎樣學。語言表達仍然比較籠統、抽象,檢測和評價的標準不具體、不明確,這就難以避免課堂教學過程的隨意性,效果的不穩定性。
C.《濟南的冬天》(一課時)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說出本文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方法及經動靜結合描寫、分層次寫景的方法來說明景物特征的語言特色。
②情愿目標。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有所增長。
③技能目標。能準確的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以及動態描寫的方法來說明景物特征,模仿課文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
這一目標是非常出色的語文課堂教學目標。首先,它有具體明確的教學結果。具體準確,可以觀察,可以操作,能夠測量。其次,它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因而是最佳的。
教學目標一經確定,就要將教學目標貫穿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充分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共同努力。
一堂課有一個教學目標,每一個學習階段也要確立一個教學目標。短期目標服務于長期目標。譬如,初三要求學生某方面的能力達到某一個層次,那么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初一、初二階段應該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哪些必要的鋪墊和準備?因為能力的提高絕不是一天兩天能實現的,這是一個動態的、漸進的過程。比如,現在語文考試中,許多學生一提賞析就無從下手,但無論小考、大考、中考、高考,鑒賞類題型總是有,且分量越來越重。這類題型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要求很高,作為教師就應該將這一難點化解,分散于不同的學習階段,慢慢地積累、提高。初一可能側重于修辭的妙用,也可能是字、詞的賞析;初二進一步,可能是語句、語段的賞析;初三可能就是寫作技巧、語言風格、思想內容的賞析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前一個教學環節是后一個教學環節的基礎,后一個教學環節是前一環節的深化,是知識能力的遞進,是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完美結合與體現。
教學中重點難點的確定既要吃透教學大綱,又要明確教學目的,既結合教材,更要結合學生實際。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難點不僅體現在多花教學時間對重點難點進行講述上,而且體現在對重點教學內容的藝術處理上。
作者在寫一篇文章前,面對紛繁的寫作素材,必須作一番認真細致的剪裁。同理,教師面對一篇課文,如果覺得這也不能丟,那也不能丟,面面俱到,不去取舍,必然事倍功半。只有非重點內容適當剪裁,才會有教學重點的集中凸現。對教學內容的剪裁應建立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同時還應考慮從單元及全冊出發,使篇與篇之間各有側重,互為照應。在同一篇課文中,教學重點可以是內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表現技巧方面的。重點要集中,難點要分散。比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就應是課文的第二階段。作者通過對百草園自然景物的多角度,多層次的繪聲繪色的描寫,表現了對百草園的深深依戀之情。其描寫井然有序,其用詞精確傳神,在教學中要對這一內容重點分析。課文中“似乎確鑿”“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些詞語和美女蛇、飛蜈蚣這些傳說故事的插述可作為難點處理,穿插于閱讀教學過程中分析。凸現了重點教學內容,還有一些也很重要的知識點怎么辦?可引導學生自己領悟或者在今后的課文中指它當重點凸現出來,否則,重點多頭,課文教學就無所謂重點了。
語段在文章結構上有相對的獨立性,在內容上有較為明顯的層次,重點語段不僅體現了全文內容的精華,而且往往包含著多方面的寫作技巧,語言準確而又鮮明生動。在課堂教學中扣住精彩語段中的綜合性知識點進行分析,引領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領悟和情感的體驗,就能給學生以具體、深刻的印象,就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精心選擇語段是教學的關鍵,是保證閱讀教學高效的前提。所謂重點語段,一是在全文結構中起重要作用的語段。抓住了這些語段,就可以研究作者構思的方法。二是刻畫人物最富特征的語段。 譬如,以記人為主的記述文和小說,一般是通過對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及其外貌、行動、語言和心理等的描述展開的。如《風箏》中第三段對弟弟的描寫。選擇最富特征的詳寫段落為重點語段,可以掌握寫人的基本方法,了解以記人為主的記述文的特點。三是精描細繪景和物的語段。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散文,往往要對事物的特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詳細的描寫,旨在借物明理,以景抒情。在教學實際中,有的語段往往不止具備一種特點,有的課文重點語段不止一處。這就要求課前一定要明確本節課教學的目的,用怎樣的教學方法來實現這一目的。當然,也應該充分認識到,語段教學只是篇章教學的一部分,不能替代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因而不能將它們割裂開來,而應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由段及篇,抓點帶面。
課堂教學中對課文的闡釋是通過教師的深入分析和啟發提問的師生雙向交流來實現的,這種分析和提問應注意緊扣重點。教師的分析要善于發掘課文表層下所隱含的深刻內容,既有關系到對全文理解方面的,又有關于段句深刻含義理解方面的。比如,《捕蛇者說》教學時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1)“永州之野產異蛇”,“異”在哪里?(顏色、毒、功用),(2)從寫作意圖上看,作者要突出其中哪一點?為什么?(突出毒,為襯托下文的“賦斂之毒”),(3)捕蛇者祖父、父親都死在捕蛇這件事上,自己也幾次險遭不幸,但為什么不愿更役復賦?沒有問結構,沒有問段意,學生對文章的思路卻有了明晰的了解,也從提問中掌握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另外,段句釋義也關系到對全文的理解,所以抓住有代表性的重點語句啟發學生透過表面作深層次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對文章中心主題的把握。譬如,《故鄉》中“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边@句話一語雙關,一方面,是實際意義,當時我正在坐船走路;另一方面,是隱含意義,是“我”對新生活的路、希望的路、國家民族出路的探索和艱難跋涉。后者正是作者的匠心獨運。把握這一點,學生對作者為何要把魂牽夢繞的故鄉的景和人寫得如此令人壓抑而悲涼了。如果不引導學生作深入思考,就不可能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不可能理解本文的主題。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善于挖掘隱含其中的語言表意因素,引導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開發”工作。
在對重點語段進行分析時,教師要注意防止單方面的講解,要使分析成為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這就需要科學的提問設計。所提的問題應該是緊密結合課文的,有思考價值的,甚至能引起爭議的,提問密度應適當加大。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段可設計一系列問題:(1)作者描寫百草園生機勃勃的景色,是按照什么季節的順序寫的?(2)寫靜物時運用了哪幾個形容詞,用“光滑”描寫石井欄確切嗎?(3)寫夏天的百草園選擇了哪幾種動物,通過哪幾個動詞描寫動物逼真的形態?“竄”換成“飛”好嗎?(4)我“拔何首烏滕”和在本段的前后都寫到桑葚,表現了兒童的什么性格特點?(5)本段春、夏、秋都寫到了,為什么沒見寫冬季呢?(6)本段描寫百草園的景色是同兒童的感覺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你能結合課文說明嗎?當然,還可以提出其他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答使學生對本段的內容和表現技巧有了較深的了解,為全面掌握全文的中心和對比的寫法做好了準備。
為了實現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到技能的能動遷徙,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各階段都要安排與之相適應的語文訓練,這種訓練的安排應圍繞重點。訓練的形式多種多樣,備課時可選擇與教學重點內容有密切聯系的訓練方式。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重點抓住了第二段的“讀-析-寫”,讓學生在朗讀中體味,在領悟中仿寫,結果一個課時學生不僅當堂完成了背誦,仿寫也很成功。
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是構成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是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教學方法與教學目的、學科性質、課程具體內容、學生實際等因素密切相關,任何教學方法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其他學科不同,它的教學內容豐富,同一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多元化,這就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在任何場合都能取得最佳效益的萬能教學法。但有一點必須把握: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一定要尊重學生對文學作品個性化的體驗和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穿插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并且將多種教法有機組合后運用到具體教學中去。
語文教學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更重要的是面對的學生不同,那么對教材的處理,課堂環節的設計等也必然會不同。只要我們與時俱進,更新觀念,還學生以課堂話語權,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把語文課堂打造成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殿堂,這樣的課堂,就是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