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學體育學院 謝成超
淺談“后奧運”時期中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與創新
西南石油大學體育學院 謝成超
自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之后,我國進入了“后奧運”時期。北京舉辦奧運會不僅是對我國綜合實力的挑戰,同時也為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但是,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面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體育部門人員提高重視,結合奧運會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創新經濟發展策略,以促進體育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而帶動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本文主要針對我國體育經濟中面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后奧運”時期中國體育經濟發展與創新的積極策略,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中國 “后奧運”時期 體育經濟 發展與創新
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社會各個方面都在積極的建設之中。我國作為體育大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受到了極高的重視,尤其是在我國成功舉辦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不僅是對我國綜合實力的考驗,更為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百年難得的機遇。因此,在“后奧運”時期,我國體育部門積極分析體育經濟的發展機遇以及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并以創新發展的眼光提出科學的解決策略,以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潛力的開發,進而在促進體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各國體育運動員與游客紛紛涌入我國,極大地促進我國各類消費的增長,為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1)奧運會的舉辦,需要大量的體育場館,而我國為了成功舉辦奧運會,不僅在北京修建了以“鳥巢”與“水立方”為首的諸多體育場館,同時也在青島、香港等地修建了很多的京外比賽場館。這些體育場館在奧運會結束之后,也將投入再利用,這不僅是我國體育產業的重要實體資源,同時也將為我國的體育產業帶來巨大的收益,帶動體育經濟的發展。
(2)奧運會是全世界人民的體育盛會,在這里匯聚了各國各種體育項目的優秀者,為了國家的榮譽而戰。因此,奧運會上的體育比賽是具有極高的水平的,不僅可以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同時也可以給其他國家提供參考價值。在“后奧運”時期,我國積極借鑒奧運會的比賽規則,調整國內比賽模式,以最大化提高我國體育項目賽事的質量。同時,高質量的體育賽事將吸引更多的觀眾,促進體育消費市場的擴大,也為我國體育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機遇。
(3)在奧運會舉辦時期,各國觀眾齊聚我國,極大地帶動了我國體育、購物、餐飲、旅游等產業消費的增長。“后奧運”時期,我國各個部門人員積極研究與創新,以促進這些產業的消費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另外,通過奧運會,我國國民對體育的認識得到有效提高,國民體育消費支出明顯增加,使體育經濟的發展呈現上升的趨勢,這為我國體育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可能。
奧運會的舉辦,為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但是如果我國體育部門人員不能把握機遇,積極分析我國體育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依然不能有效地促進體育經濟的創新發展。因此,要想在“后奧運”時期快速發展體育經濟,我國體育部門首要要做的即是認清我國體育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并詳細分析以便為創新發展策略的提出提供基礎。
(1)體育經濟市場的嚴格管理問題。“后奧運”時期,我國各種體育產業均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這種發展勢頭將極大地促進地區經濟與體育經濟市場的發展。但是,在體育經濟市場的管理中,則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交叉管理問題,制約著我國體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雖然一些地區已經制定了一些管理條例,但是這些規章制度的管理細節以及法律效力依然有待研究與加強,以促進我國體育經濟市場的法制化管理,從而帶動體育產業的規范化發展。
(2)國家對體育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持問題。“后奧運”時期,我國的體育消費才開始逐漸增加,但是作為第三產業范疇內的的體育經濟,國家對其發展的扶持政策還不明確,只是發行體育彩票,卻沒有其他相應的體育經濟發展引導政策與手段。這種不明確的政策扶持狀態與薄弱的扶持力度,對體育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不利的。
(3)國際體育產業的競爭壓力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一些跨國企業在我國設立分廠,影響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對體育經濟發展而言,跨國企業進入我國體育市場與我國的體育產業進行激烈的競爭,給我國體育產業帶來了很大的競爭壓力,如果我國體育產業不能有效提出創新發展策略,緩解競爭壓力,將會制約體育經濟的發展。
(4)體育經濟發展的高素質管理人員問題。任何經濟產業的發展,都需要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才能夠積極應對不同的狀況與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但是,在我國體育經濟發展過程中,管理人員的素質已經跟不上體育經濟的發展速度,主要表現在缺乏專業的體育知識,對經濟管理的手段也沒有進行科學、合理地創新。這樣的管理人員是不能適應體育經濟的發展,也是不能創新體育經濟發展策略的。
我國國民對體育產業的認識正在逐漸提高,體育消費支出也在不斷增加,因此,我國發展體育經濟是具有極大潛力的。體育部門工作人員必須解放思想與發展觀念,以創新的、科學的、合理的方法來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1)認清體育經濟市場發展主體,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我國體育在競技表演、健身娛樂以及無形產業三個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所以國家應該將這三個產業作為體育經濟市場的主體對待,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來擴大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同時還必須提高對大眾體育的認識以擴大我國體育的規模;另外,在市場管理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強化體育經濟市場的管理,尤其是對運動員轉會問題,更是需要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以規范體育經濟市場的發展。
(2)國家加大對體育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扶持,因此,國家體育部門必須積極完善體育經濟市場的管理制度,并配合國家其他部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國家相關政策的有效實施,比如稅收政策、體育基金政策等。另外,國家對體育彩票的發展應該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其商業化發展程度,并開發其他體育產業形式以促進體育經濟的協調發展。
(3)加強體育經濟市場高素質管理團隊的建設。我國要想促進體育經濟的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以科學分析體育經濟市場狀況,積極應對體育經濟市場變化,進而能夠制定創新的發展策略,以最大化地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國體育經濟市場的管理人員必須提高對自身工作的認識,積極引進先進的市場管理觀念,創新市場管理手段,在提高自身專業體育技能與管理素質的同時,最大化地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創新發展。
(4)調整體育產業結構以應對國際競爭壓力。我國大眾體育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國民對健身娛樂的認識不高,雖然體育消費支出已經大大提高,但是依然還存在巨大的潛力等待開發。因此,我國體育部門必須調整體育產業的結構,引導大眾進行體育消費,鼓勵民間資本對體育產業的投資,并結合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體育產業系統,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的競爭力,以應對國際競爭壓力,使體育經濟向著大眾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體育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此,體育部門人員提高了對體育經濟發展的重視,積極分析“后奧運”時期我國體育經濟發展中的問題,結合我國國情,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以促進我國體育經濟創新的、可持續的發展,進而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相信隨著我國體育部門對體育產業的不斷創新,體育經濟必將得到快速地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國利,楊成,蔡春娣.對中國體育經濟未來發展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6).
[2]蘭少軍.論奧運經濟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J].新疆財經學院學報,2006(03).
[3]彭博,許晶,李君遠.奧運會對我國體育產業和企業發展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8(29).
[4]杜云.影響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其開發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8(24).
[5]徐宏峰,薛鵬.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4).
[6]李迎春.北京申奧成功給中國體育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契機[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5).
F203
A
1005-5800(2012)06(b)-233-02
謝成超(1976-),重慶彭水人,西南石油大學,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體育社會學與體育教學及運動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