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財經政法大學 李 俊利
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力的標志之一,已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在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其創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不僅是其生存發展的根本,更是區域創新能力得以提高的關鍵因素。
河南省作為中部省份,如何利用好中原崛起的大好機會,提高區域創新水平成為當前的重大課題之一。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區域創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如2010年出臺的《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河南的決定》。本文運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河南省大中型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進行評價,進而提出促進大中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的對策措施。
對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相關學者建立了不同的指標體系,其中國家統計局在《2005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狀況報告》中提出的四大評價指標更能反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水平,更權威。因此本文采用該指標體系對河南省大中型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進行評價。
這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共包括四個一級指標:
(1)潛在技術創新資源指標。這一指標包括人力資源存量和經濟資源存量,主要反映某區域內的所有企業潛在的技術創新能力。選取工業產值、有科技活動企業數、有研發機構企業數、研發人員數、有科技活動企業所占比重、有研發機構企業所占比重、研發人員在從業人員中的比重七個二極指標作為衡量指標。
(2)技術創新活動評價指標。R&D經費支出和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指標是衡量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要指標,但由于是絕對指標,無法進行橫向比較,因此,另外選取兩個相對指標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和新產品開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來評價技術創新活動,因此共選取了四個二級指標。
(3)技術創新產出能力指標。企業技術創新的產出能力反映其各種要素組合產生的實際成效,因此該指標是評價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本文選取專利申請數、有效發明專利數和新產品銷售收入三個絕對指標和專利申請數占全國的比重、有效發明專利占全國的比重和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共六個二級指標來評價。
(4)技術創新環境指標。本文選取政府資金和其他資金在企業研發經費中所占比重兩個二級指標來衡量。
為了對河南省大中型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更全面的分析,以下分別運用2007~2010年的統計數據進行了縱向分析,以及運用河南省和中部其他省份數據以及全國的平均水平數據進行了橫向比較分析。
本文中所用指標數據均來自歷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或由其相關數據進行計算處理所得。
2.1.1 潛在技術創新資源評價
河南省大中型工業企業的工業產值在四年間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從12469.5億元增加到20728.3億元,增幅達66.2%,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資金保障。大中型工業企業數量從1885個增加到2010年的2536個,其中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比重從22.3%提高到25.2%,平均每四個企業中就有一個企業設有研發機構,是企業技術創新的組織保障。工業產值的大幅增加和研發機構比例的增加,為將來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在這些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比重在四年間下降了六個百分點,從31.35%下降到來25.40%;研發人員在企業從業人員中所占比重從2007年的5.10%下降到了3.10%,下降趨勢明顯,尤其是2008年較上年下降了近1.8個百分點。企業中研發活動比重的下降和研發人員比重的下降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極為不利。
2.1.2 技術創新活動評價
河南省R&D經費支出額四年間增幅高達116%,平均每個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從381萬提高到612萬,增幅明顯。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提高了近一倍,平均每個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2010年達到了571萬元。R&D經費支出和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所占比例均穩定在0.60%~0.72%之間,但四年間均略有提升。
2.1.3 技術創新產出能力評價
河南省專利申請數在2007~2010年間增加迅速,從2915件增加到5904件,增幅超過100%,但專利申請在全國的比重只維持在3.0%的水平,其中2008和2009年比重較高,達3.3%。擁有發明專利數四年間增加較多,增幅達163%,但在全國所占比重波動較大,2008年的2.73%較2007年的1.9%增加0.8個百分點,2009年這一比例繼續上升為3.08%,但2010年又下降至1.9%。新產品銷售收入是新產品開發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指標,在四年間增加了521億元,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所占比重卻從9.3%下降到8.4%。
2.1.4 技術創新環境評價
政府資金在企業經費內部支出中所占比重有逐年上升趨勢,從3.2%上升到3.8%,但仍處于較低水平。企業資金仍是企業研發活動的主要資金來源,并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從2007年的88.24%上升到95.78%。金融機構貸款和其他來源占比從8%下降為2.7%。技術創新環境不容樂觀。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河南大中型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水平在中部六省乃至全國的位置,本文將中部六省的相關指標進行了比較,并與全國平均水平進行對比,以找出河南自主創新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2.2.1 潛在創新資源評價
河南省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占總企業數的25.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8.3%,也低于中部地區平均水平26.2%,與湖南省相差近1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4位,居中部第4位。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數占總企業數的25.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7.6%,略高于中部地區平均水平25.1%,與安徽省相差13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5位,居中部第4位。河南R&D人員占企業從業人員比重為3.1%,略低于中部平均水平3.2%,居全國14位,居中部第4位。
2.2.2 技術創新活動評價
河南省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0.7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0%,位居全國各省份第18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5位,僅高于山西省0.04個百分點。說明河南省研發經費支出嚴重不足。在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所占比重為0.6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2%,在中部六省中僅略高于山西省0.03個百分點,在全國位居第21位,新產品研發經費嚴重不足。
2.2.3 技術創新產出能力評價
專利和新產品銷售收入是技術創新產出的主要表現。河南省專利申請數占全國的比重為2.97%,位居全國第9位。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3位,安徽和湖南分別占全國的3.86%和3.34%。有效發明專利數占全國的1.93%,位居全國第12位,位居中部六省第4位。新產品銷售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重反映了創新成果轉化為創收的能力,這一比重河南為8.39%,低于中部地區的平均水平16.62%,更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16.92%,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5位,僅高于山西省,在全國排名第21位。總體來看,河南大中型工業企業專利申請量較多,擁有的發明專利量較多,但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不足,創新對企業的創收貢獻較小。
2.2.4 技術創新環境評價
從研發經費籌集來源看河南省研發經費的主要來源和全國其他省份基本相同,企業資金仍占絕對比重。河南省研發經費中政府資金僅占3.8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36%,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5.24%,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省政府資金所占比重最大,為8.81%,位居全國第20位。企業資金在研發經費中所占比重為95.78%,位居全國第5位。在其他資金來源上,全國和中部平均水平均為0.87%,河南省僅占0.36%,嚴重偏低。可見,在研發資金的來源看,河南更傾向于依靠企業資金,政府和金融機構對大中型工業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嚴重不足。
從上述對河南省大中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橫向和縱向比較結果來看,河南省自主創新能力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2.3.1 潛在創新資源不足
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所占比重明顯偏低且四年來呈下降趨勢,企業亟待提高對科技活動的認識,增加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數所占比重雖然有所上升但與全國以及中部地區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企業中研發人員所占比重較低,在全國處于中游水平,在中部省份中與湖南、安徽、湖北差距較大,且呈下降趨勢。因此,總體來看,河南省大中型工業企業潛在創新資源不足,需要企業增加研發機構數量和提高研發人員比重,增加研發活動的開展。
2.3.2 技術創新活動水平較低
研發經費支出和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所占比重雖然四年來有小幅上升,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與中部地區其他省份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僅略高于山西省,在全國處于下游水平。因此,河南省大中型工業企業需要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創新活動水平。
2.3.3 技術創新產出能力較低
專利申請和擁有發明專利在全國所占比例分別為3%和2%,雖然位居全國第9位和第12位,在中部地區均排名第3位,但與發達省份有較大差距。新產品銷售收入在主營業務中所占比重嚴重偏低,僅達到全國和中部地區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總體來看,河南省大中型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低,尤其是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較低,對企業創收的貢獻較小,需要加強專利申請和發明專利的維護力度,提高技術轉化能力。
2.3.4 技術創新環境不佳
在研發經費的組成上,河南省企業資金仍占絕對優勢比重,政府和金融機構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嚴重不足,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因此,河南省對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環境欠佳,需要政府和金融機構等加強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為企業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根據上述分析結論,要提高河南大中型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由于在技術創新活動中,資金的投入是一項重要的資源,沒有資金的支持,創新活動將難以為繼。因此,企業自身應提高對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的認識水平,從企業收入中抽出更大比例的資金用于研發活動,提高企業的研發水平。另外,企業應在新產品開發上多投入,以更多的新產品去爭取消費者,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技術水平的高低不僅體現在專利擁有的多寡上,更重要的是為企業創造了多少收入和利潤,但目前河南省的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較低,使得很多的專利僅僅停留在知識產權的層次,沒能發揮它應有的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因此,河南大中型工業企業應加強技術轉化能力的開發和提高。
河南目前的創新資源不足,研發人員在企業從業人員中所占比例較小且有下降趨勢,而研發人員在技術創新活動中是最能動的要素。因此,企業應增加研發人員的比重,增強企業的研發隊伍力量。企業應多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增加技術創新資源的積累水平。
良好的自主創新環境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但目前河南的創新環境并不樂觀。因此,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大中型工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多的有利于促進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金融機構對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提供更優惠的貸款支持,并為企業提供風險資金,提高企業在創新活動中承受風險的能力。
[1]王鵬,李健,張亮.中部地區自主創新能力評價及提升路徑[J].中國工業經濟,2011(5).
[2]戴慶華.江蘇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現狀的實證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7(20).
[3]竺杏月,李旭紅.高新技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評價和提升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