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 李響
現代通常所說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是指以Internet為基礎的互聯網技術和以WAP通信協議為基礎的無線互聯技術以及兩者的綜合利用為手段的連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和商流并為相關經營活動提供預測決策和控制等參考手段和依據的管理中心,其基本構成一般包括三層結構,即人機交互的界面、業務邏輯層以及底層業務數據庫。信息化管理平臺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支撐能夠為企業的各項日常管理和商業模式的智能化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為企業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以及管理水平的持續改善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基本內涵構成及其對于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客觀上要求企業管理中進行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思考和著手: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基準和參考進行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的總體規劃布局和全面統籌,把對于企業各項業務環節和流程的信息化重塑作為信息化平臺構建的基礎和前提,信息化管理平臺架構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其對于需求變化的彈性和延展性,同時優化信息平臺底層數據庫規劃化接口設計為跨數據庫進行數據挖掘和綜合處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些問題構成了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的主要內容和領域。
我國企業管理中對于信息化技術及信息化平臺的構建利用。主要始于2003年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推廣和成長以及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的商務模式的興起。據統計2003~2010年期間我國企業著手進行信息化改造的企業數量年均增長幅度達到了11.3%,企業信息化平臺搭建過程中所覆蓋的企業各項管理環節和領域在2010年底平均達到了37.7%,接近了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2004年的水平,同時數據也顯示,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給企業的經濟效益增長的貢獻率該期間平均達到了18.3%,投入產出比平均也實現了1:9.4的中位水平,同時也帶動了企業各項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的飛躍。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和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和制約,歸納總結起來我國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中由于缺乏對于企業自身發展戰略和長遠布局規劃的高度和層次的關注,使得信息化管理平臺的設計和框架布局缺乏對戰略實現的支持力度和全局的統籌,信息化平臺構建和實施對于企業深層次發展和管理水平的可持續提升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據一份對我國企業信息化平臺構建中發展戰略關注方面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2003~2010年期間進行信息化平臺構建的企業中平均約有17.8%不到的比例把企業的發展戰略融入到了信息平臺的構建之中,即使在這一少部分比例的企業之中其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實施對企業發展戰略實現的貢獻率平均不到20%,同時數據也顯示,該期間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實施和開展并未給企業管理水平帶來明顯的促進作用,其相關系數僅為0.24,呈現較弱的正相關關系。
第二,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中由于缺乏對于企業業務流程和關鍵環節進行信息化的重新塑造和調整,使得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及其具體實施缺少了這個基礎和前提的鋪墊而影響了其總體設計水平和實施效果。據一份對我國企業信息化平臺構建中業務流程信息化塑造方面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2005~2010年期間開展信息化平臺構建的企業中平均約有超過45%的企業沒有事先對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和關鍵環節進行圍繞著信息化而進行重新塑造和再定義工作,當信息平臺投入運行滯后約有34.7%的問題來自于業務流程的阻塞和不暢通,直到2010年第3~4季度企業進行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中才有67%的企業給予了關鍵業務流程和環節進行了重新定義和優化調整。
第三,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中由于缺乏對于市場需求變化所引起的企業業務變更和運作流程更新要求的充分重視和適當預測,使得信息管理平臺的總體架構設計相對于市場需求變化而引起的組織變更缺乏彈性,其延展性和擴充能力不足。據一份對我國企業信息化平臺構建中系統架構擴展性方面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到2010年底我國擁有獨立信息化管理平臺的企業中其平均可擴展性不足其系統總規模的35.3%,而面對市場需求變化導致的業務運作大模塊的調整周期一般為1~3個月,而系統架構的總體調整平均需要2.7個月以上,這使得約有超過65.4%的因市場需求發生變化而導致的系統架構調整工作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其系統可擴展性是同期國外水平的約1/12.7。
第四,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中由于缺乏對于信息化管理平臺底層數據庫設計的標準化和統一化,使得其接口設計對于數據庫之間的鏈接和數據共享的支持力度較低,數據庫之間的數據綜合處理和數據挖掘程度較低且成本較大。據一份對我國企業信息化平臺構建中數據庫數據處理方面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2005~2010年期間實施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的企業中其系統底層數據庫設計和接口對于資源共享的貢獻率不足23.5%,跨數據庫平臺的數據流量占全部總數據量的平均比重不超過37.8%,該兩項指標數值與同期歐美國家相比分別低出31.3%和27.9%,同時數據的綜合利用率不足30%,各數據庫平臺的數據使用成本是同期國外平均水平的11.4倍。
根據信息化管理平臺基本內涵構成及其對于企業管理作用意義和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中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原因的基礎上,結合信息化管理的相關知識和理論特別是對我國企業信息化管理實施實踐的調查統計分析,同時參考國外先進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我國企業規劃和設計信息化管理平臺策略的建議和對策。
第一,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策略中應該對于企業發展戰略和長遠全局規劃在信息化平臺設計中的統籌和駕馭地位給予充分的確認和明確,以發展戰略為依據在信息化平臺設計中給予充分的體現和傾斜,從而提高信息化平臺構建中對于企業發展戰略的支持和匹配力度。信息化管理平臺對于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市場競爭狀況等巨大的作用意義客觀上要求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和層次去審視和對待其整體規劃和設計問題,并將企業戰略進行細分來尋求其用信息化平臺來表達和實現的途徑,從根本上來說企業構建信息化平臺并向其轉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因此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功能設計、模塊劃分和分布式部署方案等都要服務于這個戰略高度。
第二,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策略中應該對于信息平臺未來有效運行和流暢操作的企業各項關鍵業務流程和環節進行符合信息化要求的重新塑造和調整,建立信息平臺與企業業務運作流程并行的雙行運作線路和模式并提高兩者之間的互動性和相互支持性。從根本上說,企業由傳統管理模式向依托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轉變中具有本質的不同,這就需要對傳統管理模式所依賴的業務運作流程和關鍵環節進行符合信息化管理平臺所要求的信息化改造和重新定義,并以此為基礎來規劃基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業務運作模式和相關支持配套環節的部署,同時在大部分情況下兩種管理模式還需要并行運行,這就需要有效地處理其協調問題。
第三,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策略中應該對于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所引起的企業業務運作模式的變更給予充分的考慮和關注,從而增強了信息化管理平臺架構設計的延展性和搞笑可擴充性,從而打造具有相對于變化而言的高彈性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市場需求信息急劇變化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業務運作模式的動態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在信息化平臺架構設計中給予應有的關注和思考,企業信息化平臺的架構不但建立在解決現行問題滿足目前業務運作的需要,也要對于未來可能的市場需求變化所引起的企業業務運作模式和經營管理方式的變更有所預期和預見,從而增強整個信息化管理平臺對于變化的應變能力和容忍度。
第四,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策略中應該對于信息化管理平臺底層的數據庫架構和接口對于跨數據庫平臺的數據共享、綜合處理以及數據挖掘等提供便利的支持,以通過對數據庫所隱藏的關鍵商務信息和模式來發掘新的商業機會或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平臺底層的數據庫存儲了企業經營管理中大部分的商業信息,這些信息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發現問題、探索新知的重要資源,而在分布式部署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中各底層數據庫的產品類型系統架構以及數據庫表字段數據類型等都會存在較大差異,這就為跨數據庫平臺的數據綜合利用和挖掘制造了困難,這就需要在平臺規劃階段數據庫的選擇和系統分布階段就做出預期的規劃和設想,以充分使用信息化管理平臺中隱藏的有價值的商業信息。
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商務領域和商業模式上的成功應用給傳統企業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運用信息技術構建企業信息平臺成為信息時代企業管理走向信息化的重要基礎。本文針對目前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中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的建議和對策: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和全局規劃上來看待和統籌其信息管理平臺的總體構建和布局,信息化平臺的搭建必須以對傳統企業業務流程和運作環節的信息化重塑作為基礎,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架構設計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并能夠滿足其多變性需求而進行相應延展和修正,對于信息化平臺底層數據庫設計應該規范標準以為數據的綜合處理和挖掘提供強有力支持。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構建和順利實施。
[1]郇矢宇,董淵.企業信息平臺設計與實現[J].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2).
[2]任年海,胡德鵬.基于J2EE企業信息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時代,2009(01).
[3]傅景琳,李軍.建設企業信息平臺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8(27).
[4]朱從旭,李芳萍.基于分布式數據庫的企業信息平臺研究與實現[J].中國西部科技,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