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云
(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初級中學)
巧用媒體整合資源,生成高效思品課堂
◆王樹云
(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初級中學)
對于政治課,人們往往有這樣的記憶:老師是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照本宣科”;學生是埋著頭聽、劃、記,結果是很多人對政治課沒興趣,成績差。所以,政治課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是使其失去對學生吸引力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媒體教學則創設了一種感性的教學情景,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的感受與理解,從而將課堂教學帶入全新的境界。
長期以來,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只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偏離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再加上社會上不道德的、違法的現象的發生,家庭里一些不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行為的存在,使得思品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大打折扣,甚至被抵消。思品課在現實生活面前幾乎沒有說服力。所以,思品課教學必須回歸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如在講《讓我們快樂起來》時,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笑的作用,我從網絡上流行的論壇、比較搞笑的跟帖得到啟示,在課件上設計了“貼吧”:樓主:每天對著單位那群白癡說話讓我感到前途很渺茫……讓學生跟帖,幾個學生發言后,我呈現一貼:幸福吧你~因為對牛彈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牛每天對著你彈琴!學生忍不住笑起來。樓主:為什么越來越多人不想要小孩呢?學生先跟帖,從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的思維被問題套住了,一味的在思考不想要小孩的原因,我也給以肯定。呈現回帖:北京的高官說了,要從娃娃抓起。學生被逗得哈哈大笑……幾個帖子下來,學生上節課考試的緊張情緒煙消云散,在他們樂呵呵的時候,“笑的作用”已經解決了。接著在“教你一招”“怎樣讓我們快樂起來”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笑口常開”“多看看笑話、小品、相聲”“多看看幽默、漫畫”等等。
借助多媒體把生活帶進課堂,讓學生體驗生活,了解社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激發,就可以感覺到思品課的實用價值,既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還培養了學生的政治敏感性,使思品課的學科知識、教育功能得到有機地結合。
初中思品課的中考很注重閱讀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等等方面能力的考查,這些能力的提高是離不開學生扎實的語文基礎的。所以,借助媒體這個有力的助手把文學帶進課堂很有意義。
在學習《探索人生的真諦》中討論人生的價值、意義的時候,我播放了一段視頻:配樂詩朗誦《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學生深受感染,也大聲的跟著朗讀起來。然后提問:“為什么活著人的已經‘死’了,死了的人卻還‘活’著?”引出人生價值的大小不在于所活時間的長短的話題討論,氣氛很熱烈,真可謂詩句詠來,滿堂生輝。
除了詩句,課堂教學中還經常遷移語文上學生熟悉名言警句或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比如,在講《做人從知恥開始》時,用多媒體投影,名言賞析:(1)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2)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3)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4)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先讀再析,由于句子簡短,學生讀起來鏗鏘有力,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起來了。在分析、評析每句話的時候,學生根據自己的語文閱讀理解力,各抒己見。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思品課沾點文學的氣息,課堂也具有了別樣的精神風貌。最重要的是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提高了思品課教學的實效。
借用媒體把優秀的音樂作品帶進思品課堂,尋找音樂作品與思品課知識點之結合點,挖掘其教育功能,不僅增加了教學手段,提升了教學藝術,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掌握思品課知識的同時,受到音樂的熏陶,可謂“寓教于樂”。
如在講七年級《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一課時,需要簡單的先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這里我就借用了《走進新時代》這首歌,“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這三句話正好對應著黨所經歷的三個歷史階段。怎樣才能讓初一的學生很快地理解接受這首歌所具有的深刻內涵呢?經過反復思考,我做了這樣設計:在播放MTV之前提醒學生,注意觀看畫面中的人物及其與此同時出現的歌詞。因為在MTV中,“唱著東方紅……”畫面上出現的是毛澤東,“講著春天的故事……”畫面上出現的鄧小平……以便后面解決問題打下基礎。歌曲的MTV,把這首歌想表達的那種情感、那種時代旋律很完美的詮釋出來。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漸漸的陶醉了,有些人不由自主的跟著唱了起來。播完之后,讓學生談談聽完這首歌的感受,“很豪邁”、“MTV的畫面很大氣”“氣勢磅礴”……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接著,我問“這首歌你們聽懂了嗎?”學生點點頭,“聽懂了”。我順勢再完整的把歌詞呈現出來,“那請大家結合這兒的歌詞來說說這首歌所表達的思想內涵?”這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有難度,都懵了。我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不在于難住學生,而是激起他們思考的熱情,同時也想培養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歌詞就在眼前,如何提煉內涵呢?我進行設問,“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邁……我們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這兒的“我”“我們”指誰?“你”又是指誰?經過一番討論,學生給出這樣的回答:“我、我們”指中國人民,“你”指中國共產黨,這首歌歌頌了共產黨的豐功偉績,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黨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我被學生的回答,學生的智慧折服。
在這一教學片斷中,借助媒體提供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動感立體資源,學生情感受到熏陶,這個效果的實現不是隨意播放一首歌就會有的,而是需要教師去研究如何利用多媒體的影音效果啟發學生去體驗、去思考,以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