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鐵西區委黨校 楊英
由于國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市場對于企業的經營環境也逐漸發生改變,尤其是對于我國大批的中小型企業,由于自身的運營成本、技術水平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它們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沖擊。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9年,而其中經濟管理水平是影響到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一些中小企業管理觀念陳舊,有相當一部分管理者忽視了經濟管理的作用,使企業局限在只有生產的格局內,而自身的經濟管理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應當轉變管理模式,從經濟管理目標出發,對企業的經濟管理進行優化,進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企業的經濟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的活動,包括對企業的投資決策、融資渠道等,是一個完整的經濟管理的鏈條,并且也包含著經濟分析、制定運營計劃、財務監督等方面。這些環節層層相扣,與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息息相關,并且每一個環節都是企業管理的關鍵點,是領導者把控企業管理的核心之處。企業經濟管理的目標,指的是企業在一定的環境與經濟條件下對于經濟運營過程進行調控,并且達到預期的結果。它是企業的最終目標,關系到企業的健康發展,而經濟管理的目標是為了讓企業的整個資金運營工作能夠合理運轉。企業的經濟活動是維持企業生存的血液,如果停滯不動,企業就處于停滯狀態,難以獲得效益,因此經濟管理是企業工作的核心。
雖然我國中小型企業在近幾年有了較好的發展,但是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因此在經濟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企業法人代表經濟管理觀念意識淡薄。對于企業來說,經濟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轉變觀念能夠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但是我國依然有大部分企業的管理者,在經營過程中依靠順其自然的發展模式,而不是進行相應的經濟管理。他們認為經濟管理就是簡單的財務管理,通暢是記賬或者算賬。認為自己的企業只要記得賬目,就能夠將企業經營好。
其次,融資困難,運營資金嚴重不足。從全世界范圍來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并且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隨著我國金融市場范圍的不斷擴大,加上政府對于企業的扶持,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外的金融市場環境變化與競爭加劇,使得我國現代化企業制度與融資渠道有著相應的摩擦,因此企業在通過金融機構融資的過程中需要憑借自己的良好效益來獲得資金,而這些條件都是我國中小企業的弱項。
再次,財務管理工作效率較差。由于中小企業多數都是家族企業,因此傳統管理觀念根深蒂固,導致財務管理工作陷入困境。首先,人員對現金管理較松,使得企業資金閑置。一些領導者認為企業只有剩余資金,才能實現效益的提升,然而這些資金處于閑置狀態,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一些企業對于資金難以有效利用與規劃,容易陷入資金周轉困難的境地。其次企業的收賬工作緩慢,導致企業資金回收困難。這是由于企業沒有制定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使得人員控制松散,缺乏有利的催款制度,很容易形成呆賬。第三是企業存貨控制環節薄弱,許多企業的存貨往往比銷售的多幾倍,造成了資金停滯,不能周轉。
最后,中小企業缺乏相應的發展環境。在我國,中小企業是弱勢群體,它們規模較小,經濟管理觀念薄弱,因此政府對其支持力度不夠,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較窄。另外,由于我國政府在近幾年扶持大企業較多,尤其是國有企業,因此中小企業受到冷落,更難以發展自身的競爭力。
(1)中小企業的投資要面向全部市場,對于將要投資的項目進行風險預測與可行性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資計劃,降低投資的風險。首先,企業需要以對內投資為主要方式:第一是對于新產品嘗試性投資,第二是對于技術的創新投資,第三是對人員培養的投資。尤其在中小企業中,應當對人力資源加強建設,使企業擁有一批高素質技術型人才,這是企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同時,要以分散投資為輔,降低投資的風險。當企業在取得一定效益的時候,可以進行多元化的經營,進行分散投資。另外,還可以進行一些規范性項目的投資,例如當中小企業在形成一定規模之后,可以按照大企業的經營模式,進行規范性項目的投資步驟,進行經濟監理,對于整個經濟投資活動進行設計與運行,領導者需要注重國家政策,跟進戰略形勢,并且需要規避風險。
(2)強化企業法人代筆的經濟管理意識,轉變企業經濟管理觀念。當前我國在中小企業在當法人的同時,兼任經濟的職位,因此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將控制權和經營權集于一身,并且許多中小企業都是私人企業,屬于家族式管理,因此缺乏相應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小企業需要強化內部控制的風險規避意識,強化經濟管理。
(3)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加強企業財務內部控制機制。財務管理是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強化財務管理的透明度,中小企業需要將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與我國相關法律相結合,建立起企業規范的財務管理監督機構與工作制度,為財務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保障。在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需要合理地設置工作職位,明確員工的分工與職責,形成有效的財務管理內部制衡系統。對于企業的會計報表記錄、固定資產保管等崗位需要有不同的人員進行監督,對于財務信息需要嚴格審查與分析反饋,形成控制與考核的內部控制系統。另外,需要創設內部審計機構,將財務管理部門與內部審計機構分離,這樣才能夠實現監督作用。另外,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對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薄弱的環境制定相關的財務計劃,使財務管理落到實處,提升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4)拓寬中心企業融資渠道,尋求其他方面的支持。企業發展的血液就是資金,如果缺乏資金,企業便寸步難行,而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較窄,因此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中小企業特點來施行優惠的融資政策,為企業的融資提供良好的政治環境。可以從政府收入中以貸款援助等方式建設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扶持系統,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并且可以建立相關的社會服務體系,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拓展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形式。其次,政府可以為中小企業建立專門的基金,例如發展專用基金,擔保基金等,可以是地區政府對中小企業收取的費用或者金融機構的資金等,將資金專門用于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第三,政府可以對我國的資本市場進行創新管理,開拓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例如鼓勵個人創業,將個人的自己直接投入到企業發展中;其次發展企業的證券融資,鼓勵我國中小企業進行發放證券的模式,以便擴大生產;第三鼓勵銀行將融資渠道放寬,解除中小企業的貸款條件,擴大貸款抵押率。
(5)提高經濟管理人員素質,提升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秩序。在轉變相關的經濟管理機制的基礎上,需要建設一批有著較高思想素質與職業道德的經濟管理人員,這是施行經濟管理工作的基礎。在中小企業中,對管理人員要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與公平競爭的用人制度,對于高素質的管理人員,要積極引進。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制定激勵機制,通過績效考評等方式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對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出色完成。管理者需要對經濟管理與策劃人員的職業紀律進行教育,提升員工的思想與職業素質。并且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繼續教育與學習,讓他們能夠熟悉國家的多項政策與法律法規,對當前社會形勢有著正確的認識,樹立嶄新的經濟管理意識,使中小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發展。
經濟管理是中小型企業實現健康發展的核心,主要監督與管理企業的經濟指標,通過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控制財務活動來保障企業的良好運行。可以說,在當代企業發展中,經濟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我們經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經濟管理為中心展開。然而從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來看,成功與否都要取決于領導者的戰略目標,因此企業管理者應當轉變傳統經濟管理觀念,加強日常的經濟管理工作,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中小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趙定濤,李蓓.企業危機動態管理模式[J].管理科學,2005.
[2]王競達,于增彪,瞿衛菁.成本管理系統解析:實務發展、制度變遷和學術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7.
[3]李朝暉.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7.
[4]方永恒.“成本倒推法”在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4.
[5]焦學峰.關于當前路橋企業經濟管理的探討[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
[6]張萍,涂偉華.實施作業管理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J].商業研究,2005.
[7]劉蓮歡.淺談工程項目施工成本控制的管理[J].中國科技信息,2006.
[8]王河流,張江林.電子商務對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5.
[9]王競達,于增彪,瞿衛菁.成本管理系統解析:實務發展、制度變遷和學術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7.
[10]許彩國.價值鏈集成模式轉型與批發附庸化[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