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何紅梅
自7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迅速崛起。在促進國家發展及保持競爭力、提高我國市場經濟效率方面,中小企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實上,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雖然發展較快,但是,他們的經營環境并不理想,在融資方面表現尤為突出。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原始積累不足,信用等級較低等原因,難以從金融市場上獲得資金支持。我們知道,資金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既是其生存發展的“生命線”,也是不斷壯大的砝碼,因此,企業融資難問題首先得以解決,才能真正解決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難題。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經成為了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制約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要瓶頸。其現有的融資狀況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自籌資金、包括直接融資方式和間接融資方式的外源融資、政府財政扶持資金構成了中小企業主要的資金來源。從外源直接融資方面來看,由于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較發達國家發育尚不完善,對中小企業而言上市成本高、市場風險大使中小企業很難從證券市場獲得外源融資。從外源間接融資方面來看,銀行出于避險考慮,由于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較小、信用風險較大等原因也難以獲得銀行借貸融資。從政府對企業財政扶持資金方面來看,國有大中型企業成為了我國財政資金的主要資助對象,對于多數中小企業而言,獲得中央、地方財政扶持資金支持的可能性較小。其只能通過內源融資解決資金問題,主要來自于企業所有者投入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但是,企業自身積累畢竟有限,遠不足以彌補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缺口。因此,中小企業在融資時渠道是比較狹窄的。
借款利息支出和借款產生的相關費用這兩方面構成了中小企業主要的融資成本。銀行從保證所發放貸款資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兩方面出發,在貸款政策上,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的優惠利率對中小企業一般不予實行;從貸款方式上來看,抵押貸款或擔保貸款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采用的主要貸款方式,這類貸款不但辦理相關手續復雜,而且企業要承擔擔保、抵押資產登記評估等相關費用,這就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由于正規融資渠道狹窄,為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資金問題,中小企業有時候不得不尋求其他融資途徑,民間借貸就是其中一種,然而其高利率進一步會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
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經營風險大、資信等級低等企業自身素質問題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原因。同時,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產權關系不明晰,尚未建立現代的企業制度、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組織管理結構,并且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經營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勞動分配制度及人事培訓制度等。同時在中小企業內部具有融資專業知識的人才比較缺乏,他們在融資過程中,對具體的融資項目無法做到有效地管理,由此看來,中小企業自身素質不健全對企業的融資能力有很大程度的削弱作用。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既來自于中小企業內部自身主觀因素,也來源于諸多外部環境客觀因素。
(1)從企業性質來看,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由于它們的產業層次低,科技含量少,無法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需求水平,因此融資愈發艱難,生存空間愈發狹窄。(2)中小企業各方面綜合素質較低,信用狀況較差,除了高科技型中小企業外其余企業經營者綜合素質都不高,這就使得金融機構不能準確把握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3)部分中小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財產產權不明晰而無法作為貸款抵押的問題,同時,由于目前抵押財產變現難及可能存在多頭抵押等風險因素,使得銀行一般不愿意接受企業財產抵押。再者大型企業為了避免自身資產風險,也不愿意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使得中小企業由于無法提供抵押或擔保而難以融資。
中小企業融資主要受到政府、金融機構及信用擔保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首先,從國家政府層面分析,我國盡管在少數法律里面對中小企業有一定的規范, 但針對中小企業上市、貸款、擔保等融資方面的專門規范甚少,這就導致中小企業在生存發展時缺乏有效的法律保護。同時和大型企業相比,我國政府對中小企業不論是重視程度,還是扶持力度都不夠,并且,針對中小企業設置的融資門檻較高。其次,從金融機構層面分析,目前缺乏與中小企業融資相適應的金融機構。在直接融資方面,股權融資針對中小企業的上市門檻太高,債券融資中小企業往往達不到債券發行額度的要求,因此中小企業要通過直接融資解決資金困難難度較大。在間接融資方面,為了規避風險,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運作機制對中小企業融資也有一定的約束。再者,從信用擔保層面分析,由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還不完善,因此愿意為其提供貸款擔保的機構較少,雖然目前設立了相關的擔保基金,但是品種和數量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
企業要發展,創新是基礎。在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中,融資創新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迫切需要通過融資創新解決融資問題,因此,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理念,拓寬中小企業融資創新途徑,是解決企業融資難的當務之急。
據前文所述,企業融資主要來自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方面。就中小企業而言,應該轉變融資理念,在積極主動爭取外源融資的同時,正確認識內源融資的重要性。中小企業要提高內源融資能力,必須效仿大中型企業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完善企業社會保障制度、經營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勞動分配制度及人事培訓等制度。同時中小企業要在運用傳統融資工具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大中型企業以及國內外先進的融資經驗,充分認識和掌握最新的融資工具,以解決融資難問題。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相關部門也要在中小企業融資制度方面進行創新。
(1)優化中小企業融資外部環境。首先,國家應健全中小企業法律法規體系,通過完善相關法律的有關條款填補支持中小企業融資體系中的法律空白,將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方針政策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其次,建設中小企業信用環境,完善中小企業征信系統建設,改進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及相關管理辦法,從而,建立健全信用評審和授信制度。最后,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為使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得以提高,國家應組建相應的中小企業綜合性輔助體系,形成集信息、人力、設施等要素的協作體系。
(2)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第一,規范信用擔保操作程序,信用擔保機構應按市場化運作,發展互助擔保及商業擔保,實行政企分開,避免和防止在擔保過程中政府行政干預具體擔保業務。第二,加快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再擔保體系。一方面建立為地方信用擔保體系提供再擔保服務的中央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中心。另一方面建立對地市中小企業信用機構及擔保機構、商業機構進行業務監督和分擔擔保風險的地方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第三,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協作組織,規范擔保業務行為,保障專業擔保機構的合法權益,加強機構間的合作。同時,還應加快設立重點用于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或再擔保的中小企業發展資金。
前文所述,中小企業在轉變融資觀念的同時應充分認識和掌握最新的融資工具。目前,銀行貸款等傳統融資方式由于諸多因素限制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因此,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必須進行融資產品的創新。
目前新的融資產品種類繁多,例如:(1)買方貸款融資方式。這種融資方式是指在中小企業商品貿易中,企業的自身資金不足、財務管理狀況較差、提供抵押或擔保較困難,但是企業的產品銷路卻有保障,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就可以按企業間簽訂的銷售合同,對企業產品的購買方提供貸款支持。這樣賣方企業便可以向購買方收取一定比例的預付款,用以解決生產過程中的資金短缺,也可以由購買方簽發銀行承兌匯票,賣方企業可持票到銀行辦理貼現進而獲得資金。(2)異地聯合協作貸款融資方式。這種融資方式是指有些中小企業要么為某些大型企業提供配套原材料,要么是大型企業集團下屬的子公司,自身產品銷路非常廣,在生產協作產品過程中,中小企業如果需要補充生產資金,便可以尋求由一家銀行牽頭,對大型企業集團公司統一提供貸款,再由集團公司分別對協作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或者也可由牽頭銀行與異地協作企業的開戶銀行相結合,分頭對企業提供貸款。(3)出口創匯貸款融資方式。此融資方式是指對于生產出口產品的中小企業,銀行可以根據企業簽訂的出口貿易合同,或進口方提供的信用證,從而為出口企業提供打包貸款。對有外匯收入來源的企業則可憑結匯憑證向銀行申請獲得人民幣貸款。同時,銀行還可為有現匯賬戶的企業提供外匯抵押貸款,為出口業務較多的企業提供一定數額的技術改造貸款。(4)中小企業互助基金融資方式。這種新的融資方式是指把中小企業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組建一個企業專用資金賬戶,并且成立資金賬戶管理委員會,為資金出現暫時短缺的企業提供支持。(5)融資外包融資方式。這種融資方式主要是指由具有專業知識的融資外包服務商對中小企業的價值作出客觀分析判斷,以自身廣泛的融資資源和較低的融資成本為中小企業實現融資目標,同時也協助企業做好資金運作的戰略規劃及其財務風險管理。
當然,除了以上融資方式,現目前還有其他諸多新型融資方式可供中小企業選擇和爭取。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困境,不是靠政府、金融機構及中小企業某單方努力就可以實現的,需要各方主體的協調配合。因此,我國有關方面必須從自身特點出發,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理論水平進行分析研究,不斷從理念、制度、產品方面進行融資創新,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1]葉倩,馮丹慧.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融資體系的構建[J].商場現代化,2006(30).
[2]唐新貴,馮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創新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6(8).
[3]任明.中小企業創業階段的融資政策[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8(5).
[4]張潤斌.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創新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