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職業學院 王瑾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伴隨著高科技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全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及知識經濟的開始興起,企業尤其是集團化企業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特征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集團企業中各個企業只是著重于自己內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思想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具有前瞻性眼光的集團化企業已經不再僅僅考慮本企業的成本以及利潤情況,而是把采購、物資供應、產品生產、商品流通和銷售等環節視為一個統一整體價值鏈,進行供應鏈管理。怎樣管理、控制供應與需求兩者之間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降低產品庫存量,加快物流和相關的資金流的周轉速度,提高集團化企業產品生產與流通的效率,已經成為企業急切需要解決的事情,所以,企業開始對物流供應鏈的問題進行研究。實際上,國際上其他發達國家對物流供應鏈已經進行諸多方面的探究,但是在我國,物流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還比較落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要提高集團化企業在國際的競爭力,對物流供應鏈管理進行探究,必將會對我國企業采用先進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有著特別重大的作用。
因為集團化企業本身就具有產品及服務多元、規模大、涉及領域眾多的特點,所以其內部的物流管理也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因為集團化的企業其實就是一個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涉獵多個領域的“經濟實體的聯合體”,“聯合體”采用一定的方式把內部所有經濟實體自己擁有的資源匯集、整合在一起,進而實現物流資源的共享,打造具有更大規模的、更為節約資源的物流模式。
因為集團化企業的物流管理是“聯合體”內的大多數,甚至是所有經濟都參與的活動,這種管理活動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是空前的,所以必定帶來管理上難度的加大;同時因為它涉及到多個經濟實體,也會從各個實體的運營中和資源整合中學習到新的管理方法或者打開新的管理、運營思路。
很多集團化企業的供應計劃和生產、銷售環節嚴重脫節,原材料的采購方法和方式落后,物流管理方法缺乏規范。集團化企業的內部傳遞信息、技術處理與物流合理化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嚴重限制了企業內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采購活動的不規范,層層建庫使原材料、產品積壓現象非常嚴重,同時,因為多種其他原因造成了材料和產品進行多次的中轉和運輸,使很多集團內部的企業支出了大量的額外運費。
盡管少數大型集團企業通過采用ERP系統,實現了集團內部總體的計劃上報、審核批準、采購以及物資供應的微機管理和內部信息、現有庫存資源的共享。但是還有很多集團企業的物流管理缺少相應的信息交換平臺,還在采用較為落后的信息技術管理手段,信息技術水平比較低。還有一部分集團化企業已經對原來的物流管理方式進行轉換,但是因為設備以及人員培訓的投入費用較高,出現了被動地應用微機管理物資的情況。
盡管一些集團化企業設立了一整套較為科學有效的物流管理辦法,“集中采購——統一結算——直達配送”的物流運營模式已經初步建立,但是由于集團化企業受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比較嚴重,讓很多的集團化企業還保留著原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管理和組織模式,無論是原材料的采購,還是產品的銷售,企業的物流管理活動仍然依靠各自企業內部的自我服務來進行和完成,這些并沒有得到物流管理者的注意,企業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上缺乏內在動力源。
物流管理的整體規劃缺乏科學性,物流經歷的戰線長,配送效率較低,物流管理漏洞多,尤其是物資需求的計劃性太弱,進行無計劃的采購或者計劃性不足,先采購后補申請的問題較為普遍,這樣嚴重影響了批量采購效益與配送效率,而且也造成了物流管理環節上的疏漏。
一些集團化企業在庫存物品的保管、保養和回收復用方面已經取得了諸多成功的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品質方面也有了較好的管理基礎,然而在庫房的布局、貨品的存放、裝卸搬運等環節仍然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情況。庫存管理上仍運用傳統的儲備資金管理方法,根本沒有辦法對實際庫存動態進行及時地、準確地反映。正因為這種傳統的倉儲管理方式在短期內很難得到徹底改善,物資的存放、裝卸搬運等環節仍然會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況,嚴重阻礙了現代集團化企業物流管理方式的引進,進而影響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些集團化企業由于嚴重的人員以及其他負擔,企業自行培養物流人員的力度不夠,使得物流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比較落后,物流員工的整體素質較低,進而導致物流管理的工作質量比較差。同時又因為我國開設物流專業的院校比較少,導致中高級物流管理的專業化人才非常稀缺。
以上諸多因素使得集團化企業物流管理創新的動力嚴重不足。
在西方發達國家,集團化的物流管理實現了外部一體化,同時逐步邁向網絡一體化。經濟學家在不斷的探索、研究中看到:集團物流一體化過程中的一個或者多個環節有很多時候也是其他物流系統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說,以物流為紐帶,各個經濟體之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系統。這種網絡系統是集團化企業內部物流一體化的高級階段,也是物流一體化的將來的發展目標,而我國的集團化企業就缺少這種物流網絡。
很多西方國家在集團化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中通過運用領先的信息與網絡技術,將全世界的優勢資源做進一步的整理、優化,使其為自己的集團所利用,達到了資源共享、節約成本開支、提高物流效果的目的。而在我國,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在集團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中很少有應用。比如說,我國的物流成本水平(物流總費用/GDP)是18.4%,而美國只有8%;我國的商品周轉期通常是35日,但是在國外一般都在10天以下。我國集團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的這些差距都是沒有利用先進信息技術、無法實現資源共享造成的。
集團化企業模式一般采用集中采購、集中銷售,有利于發揮集團企業的整體化優勢。但是,正是因為集團化企業的管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每一個生產企業與銷售企業以及采購企業都形成了一種比較特殊的集團內物流信息的交換,這對整個集團的信息化提出了重大挑戰。因為集團化的每個企業內部、企業之間都存在極其密切的合作關系,各個企業之間的物流信息交換非常頻繁,在客觀上就要求進一步提高集團內各個企業的物流信息進行交互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集團企業內部的每一個企業很可能還在沿用原有的企業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一般的情況下,每個企業的信息系統都是不同的;即便是信息系統是一樣的,也都是在獨立進行工作,沒有實現聯網運作。究竟該如何實現集團化企業內部的物流信息的公用、交互和集成,高效率地處理集團內企業之間各個生產企業與采購企業的物流信息,逐步提升企業內部物流信息進行交互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已經成為集團化企業物流管理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4.2.1 樹立比較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進一步規范物流管理
我國大多數集團化企業都需重新評估其現有物流戰略是否能夠充分適應自身的運營環境和市場目標,不要讓集團本身或內部企業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不規范阻礙或削減集團整體發展進程,不然勢必形成惡性循環。
4.2.2 構建物流管理的費用考核體系
物流費用是任何企業物流管理的核心內容,集團化企業更是如此。從物流費用上進行管理和控制,也會“迫使”集團內部各個企業逐步認識并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及物流操作等方面的聯動性,從而對增強集團化企業內部物流一體化及市場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那么如何對集團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費用進行控制呢?最立竿見影的措施便是對集團內部各企業構建一套較為科學的物流費用考核體系。
4.2.3 建立適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物流體系
關鍵是用“整體”的觀點來構建物流體系。集團化企業的物流體系不僅涉及計劃、采購、倉儲、運輸以及銷售等眾多環節,更是牽連其內部各個企業,如若各企業的物流戰略、目標存在分歧或者在物流操作上各自為戰,就很難保持集團化企業的穩定性和強勢性。現代企業管理要求其物流管理的整體規劃務必科學化,運輸、倉儲等環節管理優化、歷時精短,配送效率提高,尤其是物資需求的計劃性要強,避免在物流成本上的此消彼長,而且也要根據相關信息預測物流變化及需求,規避物流管理環節上的疏漏。
4.2.4 加強物流管理知識的培訓,強化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
在物流體系中,人才要素是系統運作和發展的關鍵所在,這其中包括高素質的物流實際管理人員和物流具體操作人員。集團化企業所需要的物流管理人員一方面必須要有很強的實操能力與適應能力,即會運用信息手段、具備組織分析和整合能力、精通物流流程、富有創新及合作意識、懂得運作規律;一方面還要具有上下一盤棋的大局觀念與意識,這是集團化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所在。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集團化企業要想強化對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除引進科班出身的相關人才這一途徑外,更有成效的措施是花大力氣培養更符合集團企業自身特點和要求的真正的物流管理人才,可以通過短期強化培養基層操作人員,并建立績效考核體系,在此基礎上選拔、提升相關的中高級管理人才。若能建立長期的、穩定的員工終身培訓機制,受益匪淺的除了員工自身,更是集團化企業本身。
集團化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事宜值得深思和實踐,也將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莫測而產生新的要求和挑戰,需要相關部門、企業及人員要以前瞻性的眼光研究它的長足發展。
[1]王懷明,郭曉軍.集團化企業內部物流信息集成的研究[J].制造業自動化,2010(5).
[2]李良.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煤炭企業集團物流發展策略淺析[J].中國總會計師,2010(3).
[3]王志英.構建集團化船舶行業物流平臺[J].中國學術期刊文摘,2007(20).
[4]黃勁.集團化連鎖對信息系統的挑戰——集團化連鎖企業物流解決方案簡述[J].全國商情,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