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劉勝兵
改革開放以來,旅游日益成為一種流行的、大眾的消費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并呈現出個性化、休閑化及多元化的特征。隨著人們的消費需求增長和交通工具的普及,鄉村旅游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成為休閑的時尚選擇。作為促進我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合理打動內需、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鄉村旅游的發展如火如荼,也引發了現階段理論界的關注而體育旅游作為另外一種方興未艾的戶外休閑活動,與鄉村旅游異曲同工,又有極強的互補效應和廣闊的結合發展空間,所以需要我們仔細分析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認真探討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的結合開發和整理的對策。
我國的鄉村旅游作為一種產業而言,起步較晚,但興起之后的發展勢頭比較良好。鄉村旅游經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自發式發展,和之后九十年代的倡導式發展之后,現階段已經成為當今旅游發展的生力軍。我國對于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也比較重視。為了發展綠色GDP,落實實踐科學發展觀,僅在2010年,全國就建成了一百余個鄉村旅游特色縣。這些鄉村旅游特色縣以點帶面,初步形成了一個輻射周邊、特色突出、產業鏈條齊全的鄉村旅游格局,并在發展中不斷壯大,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帶動效應非常明顯。
鄉村旅游發展到現階段,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游山玩水的概念范圍。現在的游客需要集健身、娛樂、休閑、文化于一體的新型旅游方式。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的結合,應運而生,并日益吸引更多的游客,成為未來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比如如云南傣族農歷四月的潑水節,環青海湖的自行車旅游,另外再比如陽朔地區的拋繡球活動,以及貴州少數民族鄉村的對歌、采茶、打魚、曬網,以及彝族的火把節等等。還有的鄉村因地制宜開展豐富有趣的戶外游戲和集體活動項目,如信任背摔、速降溜索等一些適合在鄉村戶外進行的拓展項目,這些項目使得游客既可以走入自然,體味鄉村風情,又可以放松心情,得到體育鍛煉的豐厚樂趣,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
現階段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在很多地區比較趨同,不少景點存在比較相似的鄉村旅游,而不從本地實際出發,來開發特色的鄉村旅游和體育旅游項目。致使不少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開發的項目比較單一,缺乏相應設施,缺乏自身特點,亟待在深入有效地分析游客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和開創適合鄉村旅游特點的體育旅游活動項目。
在一些地方的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發展中,部分群眾對體育領域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和相關知識了解不夠深入,甚至沒有一些科學的保護意識,導致地方的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發展所依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流失問題日漸突出,一些傳統民俗技藝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如貴州省安順市馬官鎮流行一種舞花燈的民俗體育運動,當地有一位花燈老藝人技藝超群,但是隨著老藝人的去世,他掌握的部分花燈技藝卻沒有能夠被傳承下來,造成了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大損失。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當地的鄉村旅游和體育休閑旅游無疑是一塊很好的素材。
隨著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的日漸興起,以及農民致富愿望的日益強烈,在一些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自然資源的地方,農民集資辦旅游,或是農民企業家開發旅游資源的熱潮隨之涌動。這些當地農民或者企業家用其自身的審美觀來大刀闊斧地開發這些鄉村旅游資源,卻往往在閉門造車中顯現了鄉村的庸俗化內容,這是比較突出的。其實究其實質而言,鄉村旅游實際上就是一種體驗旅游、一種體育旅游,這種旅游使得城市來的游客們在體驗鄉土風情的過程中獲得對鄉村文化比較切身的感受。然而經營農戶過分追求如何滿足城市游客的需要,甚至把本來極具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人為地武斷改造成趨附城市生活品味的休閑場地,從而使得一些鄉村旅游和體育旅游開發南轅北轍,失去持續發展的基礎。
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結合發展進行的旅游活動中,對淳樸民風的沖擊效應客觀存在。因為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可避免地要給旅游目的地的社會風氣帶來影響。再加上經濟利益的驅動,使得一些以前非常純樸的農民學會了“宰客”,淳樸的民風蕩然無存,引起了前來進行鄉村旅游和體育旅游的客人的強烈不滿,經濟利益糾紛時有發生;另外還有的地方過分追求旅游業附加價值,甚至由此產生了一些低級、色情、不健康的旅游項目,偏離了鄉村旅游與體育旅游的本來目標和含義。
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的結合開發,途徑很多。比如對于一些水資源比較豐富地區的水塘、溝渠,我們可以組織開發漂流活動、賽船活動、游泳活動、釣魚活動以及拓展訓練等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而對于一些山溝地帶則可以因地制宜地適當開展一些登山、速降、攀巖、對抗、燒烤等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游人既可以在娛悅身心的運動中鍛煉身體、增進健康,又可以在鄉村風情和戶外美景中陶冶情操,舒緩情緒。特別是對于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水泥森林之中的人們,在鄉村旅游中參加體育活動,確實是有益身心。
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利用當地鄉村旅游資源的優勢,通過采取適當的優惠政策,鼓勵當地院校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到鄉村旅游開發區進行野外生存訓練或者其他課外教育,通過學生,尤其是外地生源的學生的口碑效應,帶動更多的鄉村體育旅游參與者加入進來,既能夠加強當地鄉村旅游和體育旅游的品牌知名度,也能夠潛移默化地開發一批年齡適中的鄉村體育旅游潛在客戶,同時還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人文教育和課外鍛煉作用。
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的互動開發要以民俗體育特色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把自然生態旅游、鄉村人文旅游以及鄉村體育旅游精密結合,形成點、線、網結合的格局,積極對民俗體育旅游產品進行新的開發和定位,構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俗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互動機制。堅持市場導向是民俗體育旅游發展的動力和經濟基礎,堅持民俗體育項目的特色不動搖是民俗體育旅游發展的根本。只有積極推進民俗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的互動,才是鄉村休閑旅游的科學發展道路。
目前,針對鄉村旅游和體育旅游缺乏統一部署、協調開發的現狀,雖然客觀來講,組建統一管理確實在現有情況下比較困難,但是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可以相互協調,結合本地鄉村旅游資源現狀和潛在開發價值,積極實施各具特色的精品戰略。在此過程中,要特別關注相關民俗體育項目的旅游資源開發,為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民俗體育旅游大餐,通過多種途徑的努力,積極塑造知名度高、競爭力強的鄉村體育旅游知名品牌,使得鄉村體育旅游充滿生機和活力,不斷得到創新和發展,以滿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實踐證明,一般游客對鄉村旅游和體育旅游的要求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游客希望得到真實的、自然的鄉村旅游體驗;另一方面鄉村的衛生狀態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落后現狀使得不少城市來的游客非常不適應。也就是說,游客追求的反向性是有限度的,甚至是表面的,而是在居住環境和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反向性。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制定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積極尋找旅游地農民和游客興趣的結合點,以實現“雙贏”,加強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適應旅游業現代化的趨勢。
鄉村旅游和體育旅游的發展都必須具備有其自身的文化內涵,這是其開發的潛在特質,也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只要我們與時俱進、方法得當、措施有力、落實到位,那么體育旅游與鄉村旅游的結合開發,將會產生積極而良好的社會效益。
[1]史斌,等.對開發西部體育旅游資源的初步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 (6).
[2]貴州日報.烏當區打造鄉村休閑型旅游品牌[EB/OL].http://www.gog.com.cn,2007-09-19.
[3]陳紅星,張華影,朱偉,等.廣西龍勝縣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20(3).
[4]席玉寶.從體育運動的演變及休閑特征論體育休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
[5]宋光春.2008奧運會對我國經濟及大眾體育需求的影響[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7,(1).
[6]熊志沖.民族體育特征功能和傳播方式[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