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教育學院 李靜 范曉宏
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背景下,任何企業都處于生存和發展的激烈競爭中。一個企業如果想要凸顯它的競爭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就必然會追求單位時間的最大產出,只有如此才能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物流信息系統的應用在這一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物流信息系統是把眾多物流信息結合成一個有機系統,通過各種方式搜集、選擇、輸入與物流業務相關的各種有效數據,經過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計算機處理,輸出對管理工作有用的信息。從某種程度上說,供應鏈系統中的每個組織利用物流信息系統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將企業的各個部門、環節鏈接成為一個統一的、協同運作的系統集合,實現充分的信息共享。供應鏈系統中的各個組織能否及時、準確地獲取各種有效信息,直接關系到整個供應鏈效率的提高。當然,這個系統是柔性的、動態的,隨時可以依據客戶需求的變化進行實時地調整,并以快捷、有效的方式向客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產品和服務。
目前,有許多企業的高層領導在決策過程中仍然局限于參考以往的生產習慣和時間計劃表,而經常對全球競爭的激烈程度和范圍估計不足;企業為了獲得競爭優勢,確保在同行業競爭領域中占領一席之地,就要對產品的質量和成本給予相當的重視,然而卻對在強化生產的同時所需要做的相關機制的改進及改進所需的時間估計不足。這個時候,準確的信息和快速的通信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美國ZDL集團在華分公司GAE環境工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機械集成型制造企業,從2001年開始在企業內部應用F-SHIFT軟件系統,意在將財務子系統和生產子系統結合為一體,這在當時確實解決了相當一部分采購訂單收發貨及財務收支預算問題。然而,在系統實施了四年之后,越來越多的問題逐步暴露出來,諸如物料描述規則不規范、庫存盤點數量更新不及時、采購訂單收貨滯后、財務報表結算項目不清晰等等。
由此可知,物流信息系統管理軟件在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為客戶提供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方面,確實有著獨到的優勢。然而,任何一套物流信息系統的實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不斷更新。
選擇一個適合自己企業的物流信息系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綜合考慮多重因素,并將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融入其中,具體而言:選擇一個一般意義上的“最好的”軟件產品不如針對本企業實際情況選擇一個最為適用的軟件產品,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既要滿足企業當前發展的需求,又要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機遇和挑戰;要選擇有成功用戶先例的軟件產品,因為成功的用戶可以驗證軟件產品及其相關服務的有效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在開始選擇軟件之前,應先進行一些基本的培訓,了解相關的知識后再作選擇;應當確定軟件產品的哪些修改或擴充是必需的,以及由誰來承擔這些工作,自己、供應商還是第三方,如果是上游供應方,需要鞏固與供應方的關系,以便發生問題時對方能在第一時間出現;保留原有系統中的優勢部分,綜合軟件性能價格比,使軟件選擇的總成本最小;軟件選擇隊伍中應包括對企業組織有影響力的人、將來要參與系統實施的人以及數據處理部門的相關人員。
以蘇寧環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寧)為例,現行的SAP/ERP系統已經是蘇寧的第四代物流信息系統。針對企業自身的運營特點,蘇寧在自己的平臺上開辟了一塊專門針對供應商的客戶服務。供應商可以直接向在線客服提問咨詢,蘇寧再通過專門組織的團隊做出回應。實現系統對接后,對方可以直接在系統上看到蘇寧的采購訂單,信息及時展現,方便快捷。
任何成功的物流信息系統,實際上都是在圍繞著一個原則進行,那就是“人的原則”,即以人為本、落實到人、為人服務。“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指的是在管理過程中以人作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以實現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系統的決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受益者都是與系統有著這樣那樣關系的人;企業團隊中的各級人員都應對系統實施有一個充分的理解,使自己參與其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參與程度、中層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以及基層員工對系統的使用程度都是系統能否成功運行的重要因素;企業領導對系統運行的推進和督促,項目負責人的職業精神,系統顧問的專業技能、關鍵用戶的協調配合以及最終用戶的實際操作,所有這些無一不體現出人的因素的重要性。所有這些人的努力工作,都是為了輸入系統中的信息和數據準確無誤,而這些信息和數據又都是在為處于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人們作好自己的現實工作提供著現實的依據和作業資源。
系統實施與現實的生產操作流程和運營方式是否相適應是需要一段時間,一個過程才能檢驗出效果的,所以這個過渡期是系統上線成功與否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不可避免地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凸顯出來,需要信息系統中各個環節人員的重視和配合,才能得以及時解決。
3.1.1 基礎數據不準確
如果庫存記錄或物料清單不準確,計劃人員和生產人員就不能根據這些數據做出有效判斷來指導生產。這就是系統實踐者們常說的“如果輸入的是垃圾,那么輸出的也肯定是垃圾”。 因此,作為上游的控制環節,基礎數據是否準確直接決定著整個系統效率的高低。及時準確的信息輸入是系統高效運行的前提條件。
3.1.2 企業高層領導不重視
這是系統不能順利實施的最為關鍵的因素,選擇并運行一套信息系統,企業高層領導必須參與其中,這是戰略意義上的事,戰略層次上的問題沒有解決清楚,下游的戰術層次和操作層次必然潛伏著各種各樣的矛盾。
時任蘇寧信息中心負責人的任峻作為第四代SAP/ERP系統建設實施的重要親歷者,為我們提供了有關項目實施的一些資料:整個項目是在2005年7月20日啟動的;系統方案的提供商為SAP公司,后期負責幫助系統實施的顧問來自IBM公司;用于系統項目上的軟硬件及實施費用超過1億元;從全國各地各部門抽調了150名在各自崗位上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員工組成項目組成員。所有這些工作的推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親自開動員大會,還專門設立了一些獎懲措施。因為作為的企業高管、決策層首先要認識到這個大工程需要這樣的前期工作基礎,只有如此系統實施才有可能順利進行。
3.1.3 關鍵崗位員工調換工作
如果新員工的培訓不能及時跟上,同時關鍵崗位的員工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調換工作,就容易產生因新員工不了解情況盲目上崗而使整個系統實施受阻的狀況。
3.1.4 有些員工不愿放棄業已習慣的工作方式去使用系統
有這種情結的員工總是希望通過修改系統來適應他們原有的工作方式,事實證明信息系統的實施將會大大改變人們原有的工作模式,大家必須對這一改變做好充分準備。誰不能適應新的工作方法,誰就必將成為淘汰的對象。
3.1.5 某些員工對系統缺乏主人翁的精神和感情
如果只有少數人在進行系統實施工作,其他部門的人員不介入或只是以提供幫助的方式參與其中,整個項目的推進將會相當困難。每一位員工都應當意識到,企業的發展與自身的發展息息相關,企業發展得好,才能為個人提供更好地發展平臺,因此,每一位員工都應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到信息系統的實施當中。
(1)領導的全面支持和始終如一;(2)高度重視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建立必要的責任制度和考核制度;(3)建立系統目標并據以衡量系統的性能,持續不斷地向目標邁進;(4)重要員工才是成功規劃和實施系統的基本保證,沒有經驗的人不要放到關鍵的崗位上;(5)用于培訓的費用要比忽視培訓將要付出的代價小得多,所以不要壓縮培訓費用;(6)一定不要忽視專家的幫助,自己干將比聘請有經驗專家的花費更大;(7)不要把手工系統的工作方式照搬到計算機系統中去;(8)系統上線不要急于求成,同時也要避免實施過程太長,要有必要的緊迫感;(9)樹立全員參與的意識,建立主人翁精神,才能充分發揮系統的效益;(10)系統不能包治百病,訓練有素的用戶可以找出問題的癥結并予以解決。
物流信息系統實施以后,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這就需要定期維護這些系統工具,隨時與上游供應方保持聯系,以應對現實企業環境的不斷變化,這些變化主要包括企業新增生產線、改進生產工藝、增加子公司等等。
員工的再教育是一個伴隨著企業經營發展的長過程,員工的再教育應當緊密地和企業的運行機制相結合。人們對所學知識的遺忘過程會有一個所謂的“半衰期”,即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對以往學過的知識慢慢忘記。因此需要進行再教育和再培訓來不斷強化記憶;對于企業高層管理者也存在著再教育的問題,他們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需要接受系統的培訓。任何高層管理者的變更,對系統運行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他不了解系統的原理,完全有可能因其自己的某種疏漏而造成系統功能的降低。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經過三到四年的過渡期,中國的物流市場將全面對外開放。屆時,世界市場上的諸多物流企業將跨進國門,如何應對如此激烈的競爭?國內物流與國際物流能否順利接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相關的物流信息系統能否順利運行。正確選擇、建立、實施、運行、維護一套物流信息系統不僅關乎本企業的生存發展,也關乎我國物流的市場化程度。因此,我們應兩手抓,既要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又要重視實踐經驗的積累,只有如此才能增加自己在國際物流市場上競爭的籌碼。
[1]成志明.蘇寧背后的力量[M].中信出版社,2009.
[2]佚名.華東成為物流供應鏈軟件應用最大市場,2011.
[3][美]杰弗瑞.萊克.精益制造的14項管理原則:豐田模式[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4]彭巖.物流企業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駱溫平.第三方物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