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玲 王瑞芳 李博
骨關節結核主要繼發于肺結核,脊椎結核發生率約占骨關節結核的50.9%[1]。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是較嚴重的骨關節疾病,近年來發病有上升趨勢,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椎體的嚴重破壞及神經損傷。本組通過對30例兒童脊柱結核的CT資料分析,以提高對本病影像特征的認識。
1.1 臨床資料 30例脊柱結核中,男21例,女9例。年齡9個月至16歲。所有病例均有腰背部不適或疼痛,其中11例以咳嗽、超過2周以上的低熱、乏力等結核中毒癥狀就診,7例以下肢無力就診,其中2例表現為下肢癱瘓。經臨床體檢,23例發現不同程度脊柱后凸畸形,占76.6%。
1.2 檢查方法 用GE Prospeed AI螺旋CT機,常規兒童病變部位脊柱掃描,層厚3 mm,層距3 mm。不合作患兒正常自然睡眠或10%水合氯醛灌腸鎮靜。
2.1 病變部位 30例脊柱結核患者中,病變椎體共90個,病變胸椎58個,占64.4%;病變腰椎24個,占26.6%;病變頸椎7個,占7.8%;其余1例病變在骶椎。本組病例未見單獨附件骨質破壞者。每位患者受累椎體個數多≥2個,平均受累椎體數為3個。
2.2 CT表現
2.2.1 椎體破壞 本組兒童脊柱結核病例以連續性椎體破壞為主,主要表現椎體內溶骨性低密度骨質破壞,呈囊狀、不規則或隧道樣,病灶邊緣可有較明顯骨硬化征象,病變椎體楔形改變,部分椎體明顯壓縮,呈融椎表現,椎體高度變小。其中19例骨質破壞區內可見死骨形成,占63.3%。病變椎體骨皮質破壞長度與椎體破壞區最大徑相比,前者多大后者,少數反之。骨質破壞主要發生在椎體前中后部,較少出現椎體中后部受累。根據專著[1]分型:中心型占19例;中心型合并邊緣型6例;主要表現為邊緣型3例;中心型繼發韌帶下型2例。本組中心型椎體骨質破壞占63.3%,超過有文獻報道57.1%[2]的比例,說明該型是主要的病變征象。本組邊緣型占10.0%,其發生概率與文獻報道相符[3]。
2.2.2 椎間盤受累情況 本組病例均表現多椎體受累,合并椎間隙狹窄、累及椎間盤病例占86.7%(26/30),中心型者不伴明顯椎間隙狹窄者居、受累椎間盤與病變椎體、椎旁膿腫分界不清楚。
2.2.3 椎旁膿腫及椎旁軟組織情況 兒童脊柱結核椎旁軟組織受累較常見,55%~95%的病例會出現鈣化或不伴鈣化的腰大肌寒性膿癢[4]:表現椎旁腰大肌等正常軟組織受累,密度降低腫大或呈囊性表現;椎旁膿腫密度與鄰近軟組織密度相當或略低,其范圍較病變椎體廣泛,可沿椎旁組織間隙向下流注至髂腰肌膿腫、腹股溝深部膿腫,甚至腘窩膿腫。膿腫內出現沙礫狀或條狀鈣化是脊椎結核膿腫重要特征之一。本組病例出現椎旁膿腫病例25例,占83.3%(25/30),其中膿腫內見鈣化灶5例,占20%(5/25)。
2.2.4 硬脊膜及神經根受壓情況 病變椎體骨質破壞嚴重,椎體壓縮變扁可使后方硬脊膜受壓,后側方神經根受壓。本組病例不同程度硬脊膜或神經根受壓者21例,占70.0%(21/30)。
2.2.5 附件受累情況 相鄰椎體破壞區的附件可出現溶骨性骨破壞征象,多累及椎弓根,椎板較少受累,本組11例可見椎弓根破壞灶,占36.7%,沒有出現孤立附件骨質破壞病例。
3.1 通過本組病例分析,顯示兒童脊柱結核以胸椎中心型骨質破壞伴死骨形成最多見,超過80%病例伴椎旁膿腫。椎體骨質破壞、死骨和膿腫內顯示鈣化是脊柱結核較特征性的表現。同時兒童脊柱結核相鄰多椎體發病比例高,椎體高度變小,單純孤立脊柱附件骨質破壞很少,所以,融椎亦是其典型椎體骨質破壞特征表現之一。
3.2 本組脊椎結核出現后凸畸形23例,占76.7%,說明兒童脊柱結核對兒童脊柱發育的致畸率很高,且牽涉很多病例需外科手術治療[5],說明兒童脊柱結核對兒童脊柱發育的致畸率很高,正確診斷,早期有效治療至關重要。
3.3 兒童脊柱結核硬脊膜和神經根受壓發生率高,本組占70%,容易出現臨床神經癥狀,故小兒下肢無力或截癱時,尤其應警惕脊柱結核的可能,不應完全關注小兒腦發育不良等腦部異常。
3.4 兒童脊柱結核的病因與成人脊柱結核類似。主要由血行播散進入到骨髓腔引起,對椎體形成骨質破壞,繼而引起椎旁和椎體膿腫并累及椎間盤和椎管;也可直接擴散或經蛛網膜下腔擴散,直接擴散系由肺結核、椎旁或椎前淋巴結結核侵犯所致,蛛網膜下腔播散少見。
3.5 脊柱結核的病理[1]:在病理組織學上,骨關節結核可分為干酪樣壞死型和增生型。前者較多見,其特點是干酪樣壞死和死骨形成;病變突破骨皮質時,在相鄰軟組織內形成膿腫,局部無紅、熱、痛,被稱為“冷膿腫”或“寒性膿腫”。增生型較少見,以形成結核性肉芽腫組織為主,無明顯的干酪樣壞死和死骨形成。脊椎結核發生率約占骨關節結核的50.9%。
3.6 脊椎結核應與下列疾病鑒別:①化膿性脊柱炎:多單節或雙節發病,破壞進展快,骨質增生硬化明顯,骨贅或骨橋形成。②脊椎轉移瘤:在脊椎結核和脊椎轉移瘤,椎弓根破壞常是明顯的征象,且均多為椎體廣泛破壞后累及之,但轉移瘤很少累及椎間盤和前縱韌帶下蔓延,且不會形成椎旁膿腫。③椎體壓縮骨折:常有明確外傷史,多累及一個椎體,呈楔狀變形,無侵蝕性骨質破壞及椎間隙變窄。
兒童脊柱結核臨床上發病隱襲,病程緩慢,癥狀較輕。全身癥狀可有低熱、食欲差和乏力。但兒童對自身病癥常敘述不清,常致誤診、漏診或延誤診斷。本組病例試圖通過CT影像的分析,總結該病的特征性表現,有助于更好服務于臨床,提高影像診斷正確率。
[1]白人駒,張雪林.醫學影像診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53-554.
[2]宋敏,李子平,劉文,等.兒童脊柱結核的CT表現.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09,18(5):262-264.
[3]許達生,陳君祿,黃兆民.臨床CT診斷學.廣東:科技出版社,1998,12.
[4]李欣,邵劍波.中華影像醫學(兒科影像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590-591.
[6]白金廣,劉素萍.兒童胸腰椎結核的手術治療.脊柱外科雜志,2007,5(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