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涓
從事口腔修復工作20多年,作者最苦惱的事情就是不能為那些牙槽骨嚴重吸收的牙列缺失特別是下牙列缺失且經濟條件差的患者解除疾苦。全口義齒無法給患者良好的穩固和固位,更無從談及咀嚼功能;種植義齒的高昂費用讓此類患者望而卻步。那么,如何延緩牙槽骨的吸收就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十幾年來,作者有意并盡可能多的保留過去認為必須拔掉后才能做全口義齒的殘根、殘冠,經治療后在其上制作覆蓋義齒,隨訪5年觀察患者30例,結果發現,保留牙根部位的牙槽骨豐滿,沒有明顯吸收,義齒穩定性好,固位力強,患者佩戴舒適,咀嚼效率高,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30例患者,年齡56~85歲,男20例,女10例。余留的殘根、殘冠不松動,牙周情況良好,牙槽骨組織無吸收者18例;牙齒有1°松動,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但不超過根長的1/3者12例。覆蓋基牙單頜2~4個15例,4~8個15例;要求30例患者均保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和衛生狀況。保留的殘根、殘冠均做過完善的牙周及根管治療。
1.2 方法 若為牙根,可將牙根磨至與牙齦平齊,經完善的根管治療后預備根管,制作帶樁的金屬頂蓋;若為殘冠,根管治療后可保留3~5 mm牙冠,磨除唇頰面倒凹,制作短冠金屬頂蓋或長冠金屬頂蓋。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轉移頜關系,排人工牙,試戴,調頜等同全口義齒。矚患者每次進餐后都要摘下義齒,清潔義齒組織面及覆蓋基牙,防止覆蓋基牙齲壞及牙齦炎癥發生。囑咐患者2個月復診一次。
觀察5年,30例患者保留牙根部位的牙槽骨均無明顯吸收,有2例患者因未遵醫囑出現牙齦炎,經及時治療已治愈。患者感覺義齒穩定固位好,咀嚼效率高且經濟實用易適應。
義齒的穩定性和固位力是依據牙槽骨嵴的大小和形狀而定的。高而寬的牙槽骨給義齒以良好的穩定和固位,咀嚼效率也隨之提高。牙槽骨對穩固義齒,支持頜力起重要作用,牙槽骨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義齒的修復效果。牙與牙槽骨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1]。牙槽骨對牙起支持作用,而牙對牙槽骨的保持又起關鍵作用。牙槽骨隨牙的生長、萌出而發育,依牙及牙周組織的健康和功能而得以保持。一旦牙齒喪失,牙槽骨就會快速的吸收,改建和萎縮,所以預防牙喪失是預防牙槽骨吸收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另外,牙周膜對延緩牙槽骨吸收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牙周膜是參與咀嚼活動的重要組織器官之一,其內有豐富的本體感受器,能接受機械刺激,并將刺激的強弱信號傳入神經中樞,同時神經中樞也傳出相關信號,調節機體相應的組織器官,作出對刺激的恰當反應,避免機體組織器官受到損傷,防止或減少牙槽骨吸收。臨床研究證實[2],無論是天然牙還是死髓牙根,只要有牙周膜存在,均可辨別食物團塊的大小、厚度、硬度、粗細質地等。覆蓋義齒是支持在天然牙根上的修復體,保留了天然牙應用的生理辨別能力,能感知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區別食物的形狀和硬度,使口腔支持組織免受或減輕創傷,有效防止或減緩牙槽骨的吸收[3]。傳統的全口義齒之所以越戴越松,除了牙缺失后牙槽骨持續不斷的吸收,導致牙槽嵴萎縮外,因牙喪失所致的牙本體感覺喪失導致神級中樞不能反饋性的調節頜力的大小,過大的頜力加速了牙槽骨的吸收和萎縮。所以,保留牙根及牙周膜對延緩牙槽骨吸收至關重要。覆蓋義齒就是基于這個道理而制作的修復體,它免除了患者拔牙的痛苦和等待傷口愈合的時間,避免了牙槽骨的吸收,保護了口腔軟硬組織的健康,還具有辨別頜力和食物大小的生理功能,且易于修理和調整。覆蓋義齒所承受的咀嚼力,部分咬合力可沿著牙根經過牙周膜傳遞至牙槽骨,對牙槽骨產生生理性功能刺激,有利于牙槽骨的健康和保持[4]。對于殘根、殘冠的保留,現在研究表明,對于牙槽骨的重度吸收,牙槽骨內僅余4~5 mm的基牙,經完善的根管治療及牙周治療或殘冠截除后若能保持1∶1的冠根比,仍可做覆蓋義齒的基牙[5]。適宜的冠根比例,使基牙的頜力趨于軸向,減輕了基牙上的扭力,側向力,旋轉力,也保護了基牙,而且可使原來松動的牙根有所好轉[6]。通過臨床觀察和X線片比較發現,調整冠根比例后的基牙牙周組織健康狀況有明顯改善,松動減輕,牙槽骨致密,骨小梁增多且呈功能性排列。因此,利用余留牙制作覆蓋義齒,有支持、穩定、加強固位及保存牙槽嵴的作用,并能保存天然牙應有的生理辨別能力。臨床研究表明,戴用覆蓋義齒的患者的觸覺敏感性明顯高于戴用一般義齒者,其咀嚼食物更為有效,并能很快適應新義齒,提高咀嚼效率[7]。對于經濟條件稍好的患者,保留牙根做覆蓋義齒,可在牙根根管內放置附著體,增強義齒的固位和穩固,使患者能更好的發揮咀嚼功能[8]。
覆蓋義齒使用后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牙齦炎、牙周炎及覆蓋基牙繼發齲壞,所以,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衛生習慣,積極采取防齲措施如制作金屬頂蓋,囑咐患者常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時注意清潔基牙等十分重要。定期復診,及時解決已出現的問題,保護覆蓋基牙健康,延長義齒的使用年限。
總之,覆蓋義齒保存了以前認為必須拔除的患牙,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延緩了牙槽骨的吸收,具有良好的穩定、固位和咀嚼功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徐君伍.口腔修復學.第 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39.
[2]馬軒詳,趙依民.口腔修復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3.
[3]賈立軍,張亞麗.半口覆蓋義齒和全義齒咀嚼效率及咬合力的比較研究.臨床軍醫雜志,2008,36(4):512-514.
[4]施玉芳,黃穎暉.覆蓋義齒適應證探討.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5,3(2):100.
[5]張雅俐,張德斌,武常虹.利用殘根、殘冠行全口覆蓋義齒的臨床觀察,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0,32(7):7.
[6]李建軍,馮海蘭.覆蓋義齒的遠期療效.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98,25(2):73-76.
[7]蔣菁.覆蓋義齒臨床修復效果觀察.中華現代醫學與臨檔,2006,4(5):72-73.
[8]魯偉,高玉萍,毛水惠,等.全口覆蓋義齒改良修復的臨床研究.中國臨床醫生,2010,38(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