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清 牟志霞
無痛胃鏡使患者無需再忍受插鏡所帶來的咽喉不適及劇烈惡心、嘔吐等痛苦及心理上的不良后果,有效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穩定血流狀態,減少胃穿孔及心肺并發癥的出現。這對患者、操作者及疾病的診治均有益。我院對226例患者行芬太尼配伍異丙酚靜脈麻醉進行無痛胃鏡檢查,效果滿意。現將臨床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芬太尼配伍異丙酚靜脈麻醉行無痛胃鏡226例患者資料,患者年齡10~78歲,平均44歲;胃鏡檢查前常規準備;監護儀監護血壓、心電圖、心率、脈搏和氧飽和度,無麻醉禁忌證。開始靜脈推注芬太尼0.8 μg/kg,隨后緩慢推注異丙酚2 mg/Kg,患者意識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后即開始檢查,檢查過程中據檢查時間長短及患者反應酌情追加異丙酚。2~30 min檢查完畢,檢查后6 min內隨即完全清醒。186例胃鏡一次靜脈注射藥物成功完成檢查;另外40例因扭動,添加異丙酚0.5~1.0 mg/kg?;颊甙察o后實施檢查至結束,鎮痛效果滿意,無一例檢查者有痛感,鎮痛有效率為100%,未發現呼吸暫停。
根據鎮靜深度和對運動的反應分級:1級個別患者焦慮,躁動不安;2級清醒,安靜,合作;3級安靜入睡,僅對指令有反應;4級入睡,對高聲反應活躍,對輕叩眉間或聲覺反應敏感;5級入睡,對叩眉和聲覺反應遲鈍;6級深睡眠或意識消失,處于麻醉狀態。要完全抑制咽喉反射,往往需要深至5~6級的鎮靜,目前的內鏡鎮靜術多維持在3級以上水平。
由于消化內鏡檢查常需患者的配合,因此理想的內鏡檢查的鎮靜終點標準是“清醒鎮靜”,該概念于20世紀70年代由最先引用,其目的是讓患者安靜,不焦慮,注意力下降,遺忘,可遵囑作出反應,配合檢查。無痛胃鏡時利用藥物對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從性,使內鏡檢查和治療操作得以順利進行,雖行動遲緩但仍具有語言交流和合作能力,麻醉師的鎮靜麻醉效果不能超過這個限度。
3.1 注射部位及靜脈血管疼痛 選擇前臂大血管,使用異丙酚前將2%利多卡因2~3 ml和5%葡萄糖稀釋1倍,緩慢靜脈推注。
3.2 呼吸暫停 若出現呼吸暫停,立即行面罩上氧及人工輔助呼吸,一般數秒至1 min后,SPO2恢復至正常。
3.3 心律失常 主要出現心動過緩及竇性心動過速,心動過緩者給予阿托品0.5~1 mg靜脈推注。
3.4 躁動及嗆咳 胃鏡進入咽喉部,有少數人有嗆咳及躁動出現,加注異丙酚0.5~1.0 mg/kg,可使操作順利進行。
3.5 低血壓 使用麻黃堿10~20 mg即可。
術后應觀察患者至少半小時,并密切觀察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及意識情況,達到以下標準方可出院:血壓恢復至術前或接近術前水平;清醒如常,能正確應答;步態穩健。術后處理:術后3 h內需有人陪護;術后當天不能騎車、駕車,不能從事高空作業或操作重型機器,以防意外;當天禁食辛辣食物,1~2 h內忌飲含酒精的飲料,進食不可過飽。
無痛苦消化內鏡檢查也稱清醒鎮靜內鏡檢查術(conscious sedation endoscopy),是指應用一種或多種藥物抑制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減輕患者的恐懼及焦慮心理,提高痛閾,保持一定程度神志清醒,輕度意識喪失,有完整吞咽、咳嗽等保護性反射,無任何痛苦的情況下,保證內鏡檢查和治療順利完成[1]。本研究顯示,無痛胃鏡檢查術中和術后均是安全的,已為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靜脈麻醉藥異丙酚已廣泛用于臨床,但其鎮痛作用弱,且隨劑量增加時對循環、呼吸抑制也隨之增加,術中還經常出現注射區疼痛和體動反應、蘇醒延遲等并發癥,因此,臨床上常配伍其他鎮痛藥或局麻藥以完善鎮痛效果。芬太尼是最常用的中樞性鎮靜藥,比嗎啡作用強100倍,起效快,作用時間短,一般劑量不引起呼吸抑制。應用芬太尼配伍異丙酚靜脈全麻實施無痛胃鏡檢查是一種安全、舒適、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術前了解病史和體檢,術中密切觀察可減少不良反應,避免并發癥。
[1]徐富星,季大年.無痛苦消化內鏡技術臨床應用現況.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