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喜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節奏的變化,疾病譜也發生了改變,冠心病是常見病、多發病,是當今社會危害中老年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殺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輕化趨勢。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冠心病占相當比例。因此,護理人員應當使患者及家屬認識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并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或積極控制相關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來減少或消除危險因素。“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學模式,使患者的觀點日益受到重視,老年住院患者對有關病情治療、自我護理知識與技能需求比較迫切。所以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我們注意了解患者對疾病有關信息的需求,根據患者不同的知識背景和心理承受力,選擇適當的形式和時機,滿足患者的需求,幫助患者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及可能的對策,提高他們在醫療保健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參與性,消除其焦慮緊張的心理情緒,使患者產生一種安全感。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使患者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從而改變患者的不健康行為和問題,使其行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1]。由于我科收治的患者多為冠心病患者,如何實施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生存質量,現探討如下:
根據老年患者生理機能減退、反應能力、記憶力、理解力均有下降的特點,應妥善安排宣教時間,反復多次進行健康教育,以老年人能接受、不感吃力為標準。我科將教育項目的內容制定成標準護理教育計劃,逐日實施,以保證教育工作的落實,從而提高了教育質量。
2.1 文字卡片與語言講解相結合 將健康教育的內容寫成卡片,逐日指導患者學習,語言表達力求口語化,盡量不使用醫學術語,對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相關項目加以解釋。
2.2 宣傳板報 建立宣傳欄,定期更換,同時在墻面上設計圖片,滿足不識字的患者及陪床家屬的心理需求,內容盡量通俗易懂[2]。
2.3 個體指導 對于無法接受文字卡片教育,護士必須將宣教內容同時向患者及家屬反復多次講解以加深記憶。在教育過程中有家屬的參與,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遵守教育計劃,保證教育效果。同時,家屬了解有關疾病的知識也有利于其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支持與幫助。
2.3 鼓勵患者多提問,對患者最關心的內容進行耐心、詳細解答,直到老人滿意為止。將冠心病有關健康教育內容和出院指導簡明扼要地編寫成冊子掛在病房內,內容要具體,短而精,便于記憶,寫出的內容應該是老人最重要的且最需要家人知道的,供患者及家屬閱讀。
2.4 計劃性教育和隨意性教育相結合:將冠心病有關知識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地介紹給患者,也可在晨晚間護理和治療過程中通過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所需內容,進一步進行健康指導。
2.5 寓教于社區服務中,患者出院仍與我們保持密切聯系,隨時接受咨詢。
3.1 患者入院后,首先幫助患者盡快熟悉病房環境。主要介紹主管醫生,主管護士,病區護士長以及與患者有關的各項制度、常規檢查等以取得配合。
3.2 解除患者顧慮,做好心理護理。冠心病屬于慢性老年性疾病,長期的病痛,給患者的身心帶來折磨,因此醫護人員應用理解的心情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并要塑造樸實、自然、可信、給人以親切的外在形象,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合作。我們非常注意尊重老年住院患者,每天早晚兩次查房,主動問好,征求患者意見,詢問飲食、睡眠等一些生活問題,消除他們的孤獨感、抑郁感。護理中,注意觀察并掌握老年患者的生活規律和習慣,工作有預見性,及時解決患者存在問題。從不喊患者床號,而是喊“某老”或“某老師”,好多入院時脾氣古怪的老年住院患者入院后都能與我們密切配合,露出慈祥的笑容。
3.3 藥物知識的宣教。冠心病患者以藥物治療為主,正確使用藥物是有效治療的重要保證。向患者講解藥物的作用、用藥時間、特殊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有可能出現和常見的副作用,如:靜脈滴注硝酸甘油速度宜慢,尤其是開始滴注時,以免造成低血壓,應根據血壓和心率調整滴速。應囑患者和家屬不得擅自調節滴速。對舌下含服者,第一次用藥劑量不宜過大,可先含半片,且服后宜平臥,尤其是老年人更應注意預防低血壓。使患者增進對藥物的認識,能夠正確使用。
3.4 飲食知識指導。向患者建議選用利于疾病康復而避免可能成為誘發因素的食物,如合理營養:注意葷素搭配,減少食鹽及糖的攝入、長期服用藥物對胃產生的副作用、應避免進食刺激的食物、飲食以低熱量、低脂肪的食物為宜,不易過飽等。
3.5 出院指導。在恢復期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及正確用藥非常重要,如禁絕煙酒,保持大便通暢,規則按醫囑服藥,注意控制體重,調節體力活動,定期復查等。如:患者男,70歲,患冠心病住院2個多月,病情基本穩定,想出院回家治療。患者一想到出院回家,情緒就激動,冠心病就發作,連續3次出院都不成。根據該患者情況,向患者又強化了情緒與疾病的關系,冠心病發作時的自救,然后安排患者可以先回家看看,如果在家情緒穩定,病情無變化,再來辦出院手續。患者回家后能控制好情緒,感覺很好,未再發作心絞痛。另外指導患者如何保存藥物,藥物應存放在深色瓶中,否則長時間暴露在空氣和光亮處會失效;備用藥中的硝酸甘油最好6個月換一次;隨身攜帶藥片以應急;在家中,硝酸甘油應放在易拿取的地方,用過放回原處;家屬應知道藥物放置的地方,以便在患者心絞痛發作時能及時取藥。指導患者為避免誘因預防性地用藥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4.1 消除或減輕冠心病老年患者因心理負擔過重而產生的不良情緒,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避免醫療糾紛,使患者和家屬既了解冠心病的有關知識,同時又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降低了冠心病的復發率,加深了護患溝通,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率。
4.2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健康教育的前提,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包括病情分析、確定目標、擬定計劃、組織實施和效果評價,整個護理程序均需患者參與配合,醫護人員對老年患者應尊重、有耐心、主動熱情地與患者交流是護患間溝通和開展健康教育的良好開端。加強護患溝通,密切護患關系,這其中開展人性化優質服務尤為重要,開展人性化優質服務的關鍵在于更新護理服務理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3]。
4.3 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要講究語言藝術,態度誠懇,講解詳細,切忌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要注意老人的心理狀態,老人主要有孤獨感,抑郁感,衰老感,老而無用感。這些負性情緒嚴重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應該向他們宣傳樂觀情緒可以使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自我調節作用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促進身體健康。保持平和舒暢、樂觀、愉快的心情,能保持體內環境平衡,使免疫系統發揮有效的調節作用,從而達到抵抗疾病的目的。健康教育不僅要教育患者,而且要教育患者家屬,患者家屬可幫助或監督患者的行為,這樣不僅融洽了護患關系,同時提高了護士在患者心中的形象。
4.4 綜合系統的健康教育指導,可激發護士的學習熱情,發揮個人潛能,提高了全體護理人員的思想素質及認識能力,各級護理人員能積極的、主動的、有計劃、有目的的去關心、解決患者的生活護理問題,保證了基礎護理的質量。護理人員還必須進一步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不管拓寬知識面,增強與患者家屬的交流、溝通能力、評估能力及教學能力等。
4.5 我國是世界上老齡化人口絕對數最多的國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4]。只有搞好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強化老年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力,保證老年人的生存質量。
[1]宋晨華.實施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住院病人的自我保健水平.護士進修雜志,1999,14(3):56.
[2]陳京立,辛超英.在實施患者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華護理雜志,2001,36﹙6﹚:478-479.
[3]屈樹娟,董瑞馨.人性化護理在心內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1﹚:2606.
[4]馮正儀主編.內科護理學(二).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