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蘭
護理風險是指在護理過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患者死亡或傷殘后果的可能性,除具有一般風險的特性外,還具有風險水平高、風險不確定性、風險復雜性,并存在與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1]。護理行為具有超過各種服務的獨立性,同時又是與各種醫技行為的組合活動,護理活動中存在著風險,任何與護理有關聯的醫療活動都影響著護理質量與安全。為有效地防范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保護護患雙方的權益,減少護患雙方糾紛,我科自2010年1月起實施風險管理,加強了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前的積極預防,取得了較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2010年1 月至2011年12月共收到風險呈報20例,其中屬于差錯類8例:發錯藥2例,會陰微波理療燙傷3例,紅外理療剖宮產腹部刀口導致患處起水泡3例。屬于缺點5例:輸液過程中不及時巡視導致液體滲漏引起局部腫脹3例,外滲面積5.2 cm×4.0 cm~3.0×2.0 cm,平均4.1 cm×3.0 cm,未按時按壓產后宮底2例,護理文書書寫存在問題(評分90分以下)5份,由于溝通技巧問題導致護理糾紛2例。通過分析收到的風險登記表,以及潛在安全隱患,護理糾紛等總結出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主要原因如下:
1.1 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因素 ①人員因素:部分年輕護士責任心不強,法律意識淡漠,對護理工作疏忽大意,巡視病區不及時,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心中無數或患者呼叫應答不及時而延誤搶救治療時機。不認真執行查對制度、醫囑查對不認真是導致差錯類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不按護理級別要求巡視,導致不能及時發現患者輸液滲漏腫脹,病情變化及異常情況。②技術水平:護士操作技術不熟練,違反操作常規,導致操作失誤而發生護理缺陷和失誤,而引起會陰和腹部燙傷。③溝通技巧:調查顯示,大部分的護理糾紛是由于護士言語使用不當所引起。風險告知義務不強,告知質量不高,是導致護理糾紛或投訴的主要原因。④護理記錄:分析5份問題護理文書,發現主要是護士在書寫時,對病情變化情況,實施的護理措施,用藥后的患者情況,護理效果記錄不全、關鍵內容漏記;或隨意修改護理記錄,這些都可能為護理糾紛埋下隱患。
1.2 患者因素 在臨床中經常遇到,相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癥狀,不同的疾病卻有相同的癥狀,疾病的發展轉歸也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護理行為始終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颊邆€體的不確定性也易造成護理風險。
1.3 管理因素 醫院人事制度改革導致護理人員流動性增加,護理人力資源缺乏,床位與護士比例低于國家規定的1∶0.4的標準。臨床一線護士人員數量少,人力配置不能滿足患者護理需求,長期超負荷工作,使護士身心疲憊,注意力不集中,護理質量無法保證,導致工作中出現差錯,引發護理糾紛。
2.1 加強護理安全教育 明確目的,提高護士風險意識。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規的出臺,護理部邀請上級醫院護理部主任進行相關護理安全知識的培訓,在新護士的上崗培訓中也增加了相關風險過程管理的內容,聲明風險事件對事不對人、不以風險事件作為懲罰的依據[2]。護理風險登記的目的是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分析、討論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確保護理安全。對上報人員及時進行肯定,對故意隱瞞者及時進行教育和批評。護理部要求護士長應具備危機意識,重點關注新參加工作及理論操作差、責任心不強的高危護士,對“邊緣事件”保持警覺[3],及時控制事態的發展,總結經驗,確保護理安全。減少緊急事件,安全隱患對患者損害。護士長加大風險管理力度,加強基礎護理、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的監控。對每一起護理差錯、護理缺點、安全隱患均組織科室風險管理小組成員進行嚴格認真地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糾正認識上的偏差,制定改進措施。
2.2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控制護理風險隱患。管理的意義在于控制風險隱患,以達到減少風險的作用[4]。例如責任護士更換頻繁,造成對患者情況缺乏了解而影響護理記錄質量,因此相對固定管床護士,以改變護理工作流程的措施來管理風險。通過這些措施將存在的薄弱環節有效地控制起來,以消除護理風險隱患。
2.3 注重護士素質培養,提高專業技能。加強醫學基礎理論及??浦R教育,培養護士預見性思維和能力。護理部每半年進行3~4項技能操作和培訓,每季度進行1次業務學習的同時,要求護士長每月對科內常見操作進行督查,對于臨床患者具體病情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運用護理程序和??浦R,找出存在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培養護士敏銳的觀察力和提高預見性護理思維能力。
2.4 建立新型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加強本科室護士的文明禮儀教育及溝通技巧的培訓,規范護士行為提高文明服務意識和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以避免矛盾和糾紛,護士要維護患者的知情同意權,讓他們全面了解治療的目的、效果、注意事項及可能存在的風險,使護患雙方共同承擔起生命和健康的風險,建立抵御風險的共同體,提高患者滿意度。
2.5 規范護理記錄的書寫,對護理文書書寫格式、內容要求等進行培訓。培養護士用規范的語言準確、客觀、真實、完整、及時地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及護士為患者提供的治療護理的真實過程,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
醫療護理風險無處不在,已成為醫療界的共識,對護理風險的識別并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風險發生,維護患者的安全。通過不斷分析現有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提出防范措施,我科的護理質量得以明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由原來的90%提高到96%。
[1]李淳.實行風險管理提高服務質量.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5,2﹙10﹚:953-954.
[2]楊雪華.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中國護理管理,2006,6(6):142-144.
[3]陳梅芳,朱丹.全面認識臨床護理風險原因以增強醫療安全.現代護理,2006,41(12):918-920.
[4]梁燕秋,曾平輝.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