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偉
隨著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工作的廣泛深入,預防接種的安全性問題日益突出,目前使用疫苗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疫苗針對疾病的發病得到了大幅度下降,在低發病的同時,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1]。開展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對于評價疫苗安全性,提高接種服務質量,從而增強公眾對預防接種的信心具有重要意義。現將撫順市2011年AEFI監測情況報告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資料來源于撫順市2011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管理系統”AEFI監測資料,疫苗接種劑次數來源于“中國免疫監測信息計劃系統”。
1.2 方法
1.2.1 按照遼寧省AEFI監測方案,對所有接種疫苗者均進行AEFI監測,實行屬地化管理的原則,通過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信息報告系統進行報告。AEFI一般反應病例,只填寫AEFI病例報告卡實行網絡報告;其他的類型AEFI病例,填寫個案調查表完成個案調查。
1.2.2 AEFI病例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診斷標準進行分類。
1.2.3 按照一、二類疫苗總接種劑次、各種疫苗接種劑次和發生反應病例數計算發生率。
2.1 病例分類 2011年共報告AEFI病例127例,其中一般反應124例,占97.64%;異常反應2例,占1.57%;偶合癥1例,占0.79%。
2.2 地區分布 2011年全市鄉級以上預防接種門診共有186家,其中上報AEFI病例的接種門診有56家,占接種門診的30.11%,有130家預防接種門診未上報病例。
2.3 季節分布 除1月、2月、3月外,各月均有病例報告,7月、8月、11月、12月分別占全年病例的15.75%、10.24%、23.62%、14.96%。
2.4 年齡分布 127例病例中,<1歲組最多為64例,占50.39%;8歲及以上年齡組1例,占0.79%;1~2歲組兒童40例,占31.50%。64例 <1歲兒童中,<2月齡2例,占1.57%;3~5月齡28例,占22.05%;6~8月齡 23例,占18.11%;9~11月齡11例,占8.66%。
2.5 發病時間間隔分布 大部分反應在接種后1 d內發生,接種疫苗至發病時間間隔按0~1、2~3、4~7、8~14、>15 d劃分,分別占62.34%、19.67%、9.24%、7.41%、1.34%。
2.6 臨床診斷分布 124例一般反應中報告最多的是發熱74例,占59.68%;局部紅腫39例,占30.71%;局部硬結30例,占23.62%。過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腫、偶合癥各1例,占2.36%
2.7 AEFI報告/調查及時率 全市48 h內報告數124例,48 h內報告率100%,48 h內調查率100%,3日內調查表報告率100%,調查報告上傳數3例,調查報告7日內上傳數3例。
2.8 疫苗分布 我市使用的23種疫苗中,有17種疫苗報告了AEFI。全年累計接種疫苗總人次數952 625人,AEFI報告發生率為13.33/10萬,其中一般反應的報告發生率為13.01/10萬,異常反應報告發生率為0.21/10萬。報告AEFI最多的疫苗是無細胞百白破,報告發生率為98.08/10萬。報告一般反應最多的疫苗是無細胞百白破51例,占一般反應的40.16%。報告異常反應1例麻腮風疫苗,1例雙價出血熱疫苗。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是指在預防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發生的可能造成受種者組織器官、功能損害,且懷疑與預防接種有關的反應[2]。AEFI是我國擴大免疫規劃順利實施的一個關鍵環節,及時發現AEFI病例,迅速有效處理,是防止AEFI導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為加強AEFI病例監測,指導接種單位規范接種,降低AEFI發生率,必須樹立正確的看法,關注疫苗疑似異常反應,重視疑似異常反應的上報工作[3],以應對偶然發生的不良事件。
監測數據顯示表明,監測系統較敏感,但仍有大部分接種門診全年未上報AEFI病例,監測系統敏感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2011年前三個月沒有報告,原因由于我市在4月份開展專項培訓,加強監測督導,進一步規范上報、調查、處理程序,接種人員對監測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大大加強了監測系統的敏感性。大部分接種門診對報告病例有顧慮,政府部門應明確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程序。建議加強衛生行政部門、CDC、藥監部門、醫學會以及疫苗生產企業之間的協調配合,盡快制定調查診斷和補償辦法,便于基層在應對和處理AEFI時有充足的依據[4],解決AEFI監測報告后顧之憂。
127 例AEFI病例以小年齡為主,1周歲以內兒童占很大比例(50.39%),這與該年齡段兒童接種針次有關,無論是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還是二類疫苗,1歲以下兒童接種密度最高;其次發生率高的是1~3歲年齡段(37.01%),這是由于我市開展強化免疫與補種活動原因。
正確認識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的概念,統一反應定義、分類、報告、調查、處理和監測評價等方面,定期進行專項剖析,對開展異常反應監測是有所幫助的[5],定期開展專項培訓、AEFI監測督導,對AEFI監測進展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及時向下級單位反饋。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的AEFI監測系統,可以提高報告的敏感性,評價疫苗的安全性,減少不良反應對預防接種工作的負面影響,增強公眾對預防接種的信心,繼續深入開展擴大國家免疫規劃,保障預防接種安全,預防和控制疫苗針對的傳染病。
[1]郭飚.全球預防接種副反應監測系統的建立與發展.中國計劃免疫,2005,11(3):229-233.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衛生部疾控司,2005:35.
[3]謝廣中重視預防接種的異常反應.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7,19(10):515-517.
[4]武文娣,劉大衛,等.全國2007~2008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中國疫苗和免疫,2009,12(15)6:481-489.
[5]劉大衛.如何開展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工作.中國計劃免疫,2006,8(12)4:3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