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印 史霞 任洪波
兒童上頜竇囊腫臨床并不少見,常以頭痛或伴有鼻-鼻竇炎癥狀在行CT檢查時發現。早期較小的囊腫一般認為可以保守治療定期復查。大的上頜竇囊腫保守治療往往無效,而且有的尚可突入鼻腔形成囊性息肉。兒童鼻腔鼻竇發育不完善,目前對兒童鼻竇手術一直有爭議。我們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兒童上頜竇囊腫手術26例,就臨床特點和手術方法討論如下。
1.1 一般資料 26例31側上頜竇囊腫,男19例;女7例。年齡6-12歲,其中6~9歲23例;10~12歲3例。均因額、顳或面頰部疼痛就診。頭痛病史2個月至1年。伴有鼻塞、流涕20例,CT診斷單純上頜竇囊腫8例;上頜竇囊腫合并鼻竇炎18例;有泡性中鼻甲等鼻腔解剖畸形者12例。囊腫基部有蒂者9例,無蒂廣泛附著上頜竇外壁8例;下壁5例;后壁4例。
1.2 手術方法 全部采用經口氣管插管全麻下手術。0.1%腎上腺素棉片放置鼻腔10 min后取出以充分收縮鼻腔黏膜血管。
合并鼻竇炎和竇口鼻道復合體解剖異常者先行鼻內鏡下中鼻甲修復、鉤突切除和篩竇切除或開放術。
經下鼻道囊腫切除術:根據囊腫位置選擇下鼻道穿刺點,用直徑0.5 cm套管針經下鼻道刺入上頜竇,保留套管。置入0度鼻內鏡觀察囊腫或囊腫破裂后囊腫壁位置,左手固定套管,抽出鼻內鏡,取咬鉗從套管進入盲視鉗除囊腫壁??煞磸蛢如R下觀察直到大部取出囊壁。
經中鼻道鼻囟部開窗囊腫切除術:完整切除鉤突尾部,咬除鼻囟黏膜和骨質,開窗直徑約1.5 cm。用30或70度鼻內鏡直視下選擇合適彎鉗或切吸器切除大部囊壁。
經中、下鼻道囊腫切除術:同上述方法分別中下鼻道上頜竇開窗,保留套管。從中或下鼻道分別置入鼻內鏡和咬鉗或切吸器內鏡下切除大部囊壁。
5例低齡單純上頜竇囊腫患者因鼻腔狹小采用下鼻道囊腫切除。7例經中鼻道完成手術。14例不能經中鼻道完成手術者,采用經中下鼻道囊腫切除術。26例均切除了大部分囊腫壁。出血量10~20 ml。根據囊液性質診斷為黏液腺囊腫10例;漿液囊腫16例。
26例隨訪1~2年,頭痛癥狀均痊愈。4例鼻腔輕度粘連。術后2個月用2.7 mm纖維鼻咽喉鏡復查,21例從中或下鼻道成功置入上頜竇,未見囊腫復發,4例因找不到開口未完成檢查。1例上頜竇粘液囊腫2年后經下鼻道開窗處形成息肉突入鼻腔,再次手術從鼻腔完整摘除見蒂部在上頜竇下壁。分析為殘留囊壁形成息肉。其他未見復發。
3.1 兒童上頜竇囊腫臨床特點 兒童上頜竇囊腫呈膨脹性生長,引起張力性頭痛。經典理論認為其發生與鼻腔、鼻竇解剖異?;蚵匝装Y有關[1,2,3]。本文資料顯示上頜竇囊腫合并鼻竇炎18例(18/26);伴有鼻腔、鼻竇解剖異常12例(12/26)。我們觀察發現,兒童上頜竇囊腫分為兩類,一類為圓形、有蒂,囊壁較厚,含有黃色粘液,認為是黏液腺分泌潴留引起;另一類呈半圓形位于竇內各壁,含有漿液,沒有上皮,囊壁較薄,一般認為是竇內負壓或慢性炎癥使血漿滲出引起[3]。前者為粘液性囊腫,后者為漿液囊腫。兩者均呈膨脹性生長引起頭痛,甚至可以從上頜竇口突入鼻腔形成囊性息肉[4]。但少有骨質破壞。本文1例粘液性囊腫術后復發從下鼻道開窗處突入鼻腔形成囊性息肉。
3.2 兒童上頜竇囊腫的手術治療 上頜竇囊腫的傳統手術方法是鑿開上頜竇前壁,徹底切除囊腫壁,并在鼻腔建立通暢的引流,稱為根治性手術。因為創傷較大,有影響兒童上頜骨發育可能,不適宜兒童患者。鼻內鏡手術開展以來,可以通過中、下鼻道開窗進入上頜竇鼻內鏡下切除囊腫。但因兒童鼻腔和鼻竇未完成發育,中、下鼻道較狹小,不宜開大的窗口或切除中下鼻甲。我們根據囊腫形成的病理特點,認為上頜竇囊腫形成與竇口阻塞引起竇內負壓或炎癥有關,手術在解除上頜竇口的阻塞,建立鼻竇通暢的通氣和引流后,只要切除大部分囊壁,一般不易復發。對于兒童患者,不要為追求手術的徹底性損傷過多的正常組織。為此,我們嘗試了中鼻道鼻囟部開窗,適用較大或有蒂的囊腫,如有器械不能達到的死角,再加用套管針經下鼻道刺入,經中、下鼻道雙徑路既可以方便切除囊腫,又可以不切除中鼻甲和不移動下鼻甲,以減少鼻腔創傷。對于低齡兒童,我們更慎重僅用套管針刺入下鼻道,經套管取出部分囊腫壁,完成手術,也達到了預期效果。
[1] 孔維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2-104.
[2] 卜國鉉.鼻科學.第2版.上海:上??萍汲霭嫔?,2000:519.
[3] Caylakli F,Yavuz H,Cagici AC.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maxillary sinus mucoceles.Head Face Med,2006,6(2):29-30.
[4] Berg O.Origin of the choanal polyp.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88,114: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