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陳迪輝
2011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680萬,就業形勢依舊嚴峻。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自主創業。”關于大學生創業的研究正日益成為創業研究領域的熱點。對作者現掌握的文獻進行初步分析可知,研究者關注的問題主要為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意義和實施、大學生創業的特征、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以及國外大學創業教育的介紹和借鑒等。創業,其本質之一為企業的創造,在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中企業無疑是一支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力量,但從目前的研究看,尚未有系統的以企業為主體的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模式研究。本文將從企業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內容、支持模式、激勵企業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建議三方面進行探討。
(1)企業是創業教師實踐基地。當前,我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面臨的難題之一即為具有創業實踐經驗教師的缺乏。一方面,目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教師多由創業就業指導部門工作人員或教授經濟類、管理類等課程的教師兼任,教師缺乏創業教育知識、方法體系和運行機制的系統培養。另一方面,創業教育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但現任教師自身多數缺乏創業經歷和創業實踐指導經驗。高校可通過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派遣教師到企業實踐或兼職,以打造富有實戰經驗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2)企業家是企業指導教師隊伍重要力量。高校邀請企業家加入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中來,引進企業界有創業和管理經驗的資深人士或專業培訓人員擔任大學生創業教育導師,為高校增添“創業教練”。發展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企業家是創新的主體,其動力來源有:一是利益的追逐;二是獨特的理性精神即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成為時代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通過專題講座、創業沙龍、企業家會診、創業論壇等形式,大學生在課堂內外與企業家進行廣泛交流和接觸,從創業成功者的經歷、經驗、精神意志中得到有益的啟發和幫助,不斷感悟企業家精神,不斷積累創業經驗。
借企業之力創建創業實踐基地。創業實踐基地是為學生提供體驗創業經過、培養和檢驗創業能力的場所。溫家寶總理說,只有理想與信念才能使心靈永遠明亮。安排學生見習、實習,以提高學生的創業信心和創業能力,增強創業的動力。
(1)企業是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讓大學生深入企業親身感知企業的經營活動,感受創業氛圍與企業的創業文化,聆聽企業家的創業經歷,了解創業過程,體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諸多磨練,了解企業經營活動所蘊涵的創業精神,以幫助大學生發展創業品質,培養創業精神,提升“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創成業”的意識和能力。
(2)企業是大學生創業實習基地。創業實習基地主要是提供企業創業頂崗實習和創業項目實習,基地可以建設在校園內或企業中,校園內基地主要為由企業贊助建設的適合學生運營的業務項目,企業基地主要提供創業實習學生企業崗位的實踐學習。高校可根據專業組建模擬企業或組織學生在校外企業進行實際業務活動操作,以熟悉企業創立與運營,提高創業感性認識與實際操作能力。創業實習基地通過創業實踐訓練可以把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業務操作緊密結合,逐漸內化為大學生自身能力,形成創業技能,為將來自主創業奠定堅實基礎。
企業投資建設孵化器和加速器。國家科技部、部分省、市相繼出臺了關于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優惠政策。如杭州市從資金和政策上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或為主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該市現有孵化器中50%是民營,累計投入孵化器建設資金23.72億元,其中企業出資占70%以上。企業將日繼成為大學生創業載體建設主體。
大學生作為一個經濟上不能或者不能完全獨立的群體,大部分在創業的開始就面臨創業資金不足的問題。2009年《社會藍皮書》調查顯示,45.5%的大學生因為啟動資金缺乏而擱淺了創業夢想。據調查分析,多數學生申請貸款都夭折于半路,一方面由于大學生無力提供抵押或擔保,另一方面,工商、銀行等相關部門也不是很積極支持,配合常顯不力。因此,除政府盡快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創業資金融資渠道及信用擔保體系外,企業資本在資金扶持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國的創投產業發展比較晚,數量還不多,前幾年以投資后期的PE項目為主,投資偏早期VC項目比例偏少,特別是天使投資比例嚴重不足。但隨著創投機構競爭日趨激烈,各競爭主體也紛紛加大偏早期的項目投資,特別是對擁有較高科技含量項目的投資案例越來越多。
企業以直營店加盟、電子商務模式以及傳統的銷售公司方式支持大學生創業,企業主要以多渠道銷售方式鋪設銷售網絡,來實現提升品牌,提高銷量,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如傳統零售企業美廉美為了提高在行業里的競爭優勢,美廉美網上商城采用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此模式構建于SNS、B2C、C2C的電子商務平臺基礎之上,在網上商城注冊的用戶可以賣上萬余種由美廉美提供的商品,用戶通過簡單注冊操作,實現無任何風險開設店鋪。
一種是創業投資企業,向大學生創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期在所投資創業企業發育成熟或相對成熟后通過股權轉讓獲得資本增值收益。國家對創投企業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引導政策,如《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從稅收方面給予創投企業大力支持;《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從使用銀行貸款開展項目投資等方面給予創投企業許多含金量很高的優惠政策。一種是企業以無形資產、貨幣資金或其他實物資產直接投資于大學生創業企業,以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這種經濟利益可以通過分得利潤或股利獲取,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取得。
一是企業將大項目分解成若干子項目或將非核心工作、臨時性項目發包給大學生創業團體;二是企業與大學生創業團體進行研發合作。一方面企業對于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一般均會有編制正職人員的需求,但執行過程中難免會面臨非核心工作、臨時性項目、甚至于短期需求的事務,如果聘請正職人員,不但是成本的增加,項目結束后的人員去留問題也會是人事管理上的隱憂;另一方面企業開發的軟件和項目,很多模塊和功能適合外包,也適應契約式開發模式SOA,研發合作可以借用專業人士智慧,節約開發成本,提高開發速度。對發包方而言項目外包不但能規避用工風險,幫助企業集中人力資源降低成本,更能避免組織過度膨脹;對大學生創業企業而言是有了項目的來源和初期賴于生存的業務。
企業以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援助大學生創業,作為公益事業支持創業教育,扶持大學生創業團體。在獲取利潤的同時不少企業家不忘回報社會,出資援助大學生創業。“幫助引導大學生創業是有利于社會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形成共贏局面的好事,猶如慈善之舉一樣,這種做法應該被當今企業家們視為一種社會責任。”悠哉旅游網創始人李代山先生說。“一個企業家的成功與否,物質財富只是表象,社會責任感才是衡量的標桿。”福建省政協委員、北京泉州商會會長、潤豐集團董事長陳水波如是說。
企業是一種盈利性的經濟組織。利益、利潤是不可回避的概念,企業支持大學生創業要有長久的生命力,除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外,需要思考企業能從支持大學生創業中收獲什么。政府加強引導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由于南京政府對民間資本參與孵化器建設缺乏具體的激勵和扶持政策,全市僅有7家民營孵化器。南京市科委副巡視員梁曉沭說,“南京雖是全國較早引入民間資本建設孵化器的城市之一,但由于缺乏政策激勵,孵化器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機制至今尚未形成。”而周邊城市蘇州、無錫、杭州等地的民營孵化器比例均已在一半以上。由此可見,政府應從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方面加大引導企業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力度。
高校要吸引企業積極參與,從各方面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業,必須充分理解和尊重企業的需要,具體分析校企雙方各自所需與所能,在高校育人的需求與企業利益的需求中間尋找共同點,在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贏發展的原則下,將學校的人才技術優勢與企業的資金設施等資源優勢有效結合,建立良好的深層次校企合作關系。當前世界上較為成功的大學科技園均與企業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如英國劍橋科技園和蘇格蘭硅谷。不少國家明確規定校企合作事項,如意大利政府規定大學必須參加以企業為主構成的康采恩(意為多種企業集團),才能獲得政府的資金支持。芬蘭政府規定企業的項目必須有大學或研究機構作為合作伙伴才能得到資助,而大學、研究所的項目也必須有企業的參與才能得到支持。
校企雙方具有廣泛的合作內容。高校可與合作企業一起進行項目申報、產品研發、科技攻關、開展專利申請、行業標準的編寫等合作;優先為合作單位提供優秀畢業生;為企業提供優惠的場地,鼓勵企業在學校建立研究開發機構和實驗中心;校企優勢互補,實訓項目與生產崗位相互“外包”,學校可承接企業生產流程中某幾個崗位(在企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學生交替頂崗生產),教學計劃中的某些技能訓練項目,學校外包給企業,在企業內完成等。通過校企雙方深度合作,以形成互利共贏的良好態勢。
社會責任不是一個企業或某個企業家的事,而是需要一個充滿責任感的社會環境。積極正確的社會輿論環境是企業支持大學生創業的社會基礎和精神動力。社會要宣揚企業家精神,構建積極的企業文化。積極的企業家精神,責任,使命,傳承,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積極的企業文化,倡導學習,鼓勵創新,崇尚協作,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深層動力。社會要廣泛傳播企業家精神,樹立社會企業家典型,宣傳企業家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優秀事跡,把扶持大學生創業作為一種社會美德加以傳頌,作為企業家的一種責任與使命加以倡導,激發和釋放全社會的熱情,并從文化、教育、輿論等方面全面推動,以形成尊重創業、熱愛創業、善于創業、支持創業的良好氛圍。
[1]張璐.南京科技企業孵化器現狀調查[N].南京日報,2011-05-30.
[2]高智華.依托企業資源推進高職大學生創業教育對策研究[J].職業時空,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