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智飛
患者,女,65歲,腹痛,惡心一個多月入院,行腹部超聲檢查時發現右心房實性占位,進一步行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超聲示多角度觀察可見右上縱膈可見大小約7.5 cm×10.5 cm的等密度團塊樣回聲,邊界清晰,與心包關系密切,右心房前上部受壓變形,向心房腔內突入,右心房內血流速度尚正常。左、右心室腔大小形態尚正常。余心臟結構和血流及心功能未見明顯異常。CDFI:實性包塊內未見明顯血流信號。超聲診斷:①心臟右前方占位病變,性質待定(心外、右上縱膈占位可能性大)。②右心房受壓變形。
胸部增強CT:中縱膈(左、右心房之間縱膈內)占位病變,考慮良性腫瘤樣病變(間葉組織來源可能)。
術后病理結果(心房腫物)海綿狀血管瘤,大小7 cm×6 cm×3 cm。
①原發于心臟的良性腫瘤中,據報道[1]粘液瘤占40.8%,脂肪瘤占14.1%,血管瘤占4.7%。另有報道[2]血管瘤只占心臟腫瘤1.5%,多發生于成人,常為體積小、無蒂、呈息肉樣心內膜下贅生物,海綿樣結構。②血管瘤常見于皮膚和皮下組織,發生于心臟的非常罕見,截止1995年僅有75例報告,它可發生在心臟的各個部位,但較常出現在左、右心室,阻塞或壓迫心臟流出道,引起患者活動后氣急、心包積液和右心功能衰竭表現。
術前明確心臟血管瘤的診斷非常困難。超聲心動圖只能發現心臟腫瘤,但不能定性,有時也不易與縱膈的腫瘤區分。心臟血管瘤有冠狀動脈分支血管供血,所以冠狀動脈造影有很高的診斷價值。
[1]左景珍,李慶和,楊澎,等.右心房巨大海綿狀血管瘤一例.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0,18:106.
[2]謝松煒,張紹昌,胡麗霞,等.65例心臟腫瘤臨床和超聲心動圖診斷分析.中華心血管雜志,199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