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麗 孫麗娟
分娩室是醫院的Ⅱ類環境,也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點部門,它擔負著孕產婦和新生兒的雙重責任,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產婦的預后、新生兒的生命質量及醫院的醫療質量。為此,我院加強分娩室管理,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控制醫院感染的措施,減少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安全可靠的保證。
嚴格劃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標識明確,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設置正常分娩室、隔離分娩室、無菌物品存放間;清潔區內設置刷手間、待產間、器械室、辦公室;污染區內設更衣室、產婦接診區、污染間、衛生間、車輛轉換處等。
醫院感染科專職人員,不定期對分娩室進行督導、檢查。由分娩室高年資的主管護師擔任本科室兼職醫院感染監控員,主要負責本科室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及配合感染科專職人員的檢查工作。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科室護士長及醫院感染監控員定期對全科醫務人員進行《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以提高醫務人員無菌觀念及對預防醫院感染重要性的認知程度。
3.1 分娩室環境因素的管理 布局合理,刷手間應臨近分娩室,配備流動水洗手,水龍頭采用非接觸式,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滅菌,助產士按外科手消毒方法進行洗手。配備空氣消毒裝置,每天分2次對室內空氣、地面、物體表面等進行清潔或消毒,地面濕式清掃;產婦分娩后及時清潔地面、臺面和儀器表面等,如遇有血液、體液、羊水污染,必須立即消毒。每月對空氣質量進行衛生學監測,其細菌落數符合Ⅱ類環境(≤200 cFU/m3)的要求。
3.2 分娩室人員管理 進入分娩室人員必須洗手、更衣褲、換鞋、戴好帽子口罩,工作人員外出必須更換衣褲、鞋帽。對患有或疑似傳染病的產婦,應安置在隔離待產間,分娩按隔離技術要求護理和助產,所有物品嚴格按照消毒滅菌要求單獨處理,盡可能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謝絕非工作人員參觀,如有特殊情況須經護士長批準,嚴格遵守分娩室參觀制度。
3.3 助產器械、一次性無菌用品的管理 助產使用后的器械,安排專人負責清洗、消毒、滅菌工作,上崗前接受相關專業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從事器械清洗、消毒及滅菌的工作人員須做好個人防護。清洗滅菌流程:清洗-酶洗-沖洗-干燥-保養-包裝-滅菌-貯存。根據器械危險程度和材料性能選擇適宜的消毒或滅菌方法,首選高壓蒸汽滅菌,并保證在有效期內使用,每月對無菌物品進行監測采樣做細菌培養。在診療操作中使用的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由專人請領和發放,專室專柜存放,用前必須查看產品名稱、規格、滅菌日期、出廠日期、有效期等,符合要求的用品才可以使用。
3.4 接產中無菌技術原則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要求是保障母嬰平安的關鍵,也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3.5 醫療廢物處理原則 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認真做好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交接、登記等工作。我院醫療廢物管理委員會對胎盤、死胎、死嬰等管理工作非常重視,并明確規定胎盤按病理性廢棄物處置,不準買賣。我院于2010年1月起將死胎兒遺體、死嬰兒遺體納入遺體管理,依照《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進行妥善處置,使用專用袋,將遺體包裹好后存放在專用的冰箱里,然后由殯儀館統一運送,火化處理,并完善尸體的登記、交接、轉運、存放、處理等各環節,明確工作人員職責。
助產士的銳器傷是醫務人員感染醫源性病原體的重要途徑,所以工作中嚴格執行各種操作規程,充分認識職業暴露的危害。對急診和已知的傳染病產婦,在診療操作時戴雙層手套、使用一次性防滲透手術衣,配帶眼罩、面罩等用品,防止血液、體液、羊水飛濺而造成的污染。科室定期進行業務學習,將可能引起職業暴露的因素,逐項進行預防教育、規范操作,反復考核,提高自身的防護意識等。對助產士進行相應的免疫接種,也是防止職業暴露獲得性感染發生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