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萍
婦女在絕經前后,出現烘熱面赤,進而汗出,精神倦怠,煩躁易怒,頭暈目眩,耳鳴心悸,失眠健忘,腰背痠痛,手足心熱,或伴有月經紊亂等與絕經有關的癥狀,稱“經斷前后諸證”,又稱“絕經前后諸證”[1]。相當西醫學更年期綜合征,一部分婦女在自然絕經前后,或因手術切除卵巢,放射治療等,卵巢功能衰竭或喪失后出現,這些證候常參差出現,發作次數和時間無規律性,病程長短不一,短者數月,長者可遷延數年以至十數年不等,嚴重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筆者總結五年來應用“溫下清上方”治療的120例門診患者,效果顯著,報導如下。
120例均為門診患者,年齡最小37歲,最大61歲,年齡分布為40歲以下5例,40~45歲15例,45~50歲72例,50~55歲20例,55歲以上8例。
1.1 中醫辨證分型 心腎不交:心煩失眠,心悸易驚,甚至情志失常,頭暈健忘,腰痠乏力,舌質紅,苔少,脈細數。肝腎陰虛:頭暈耳鳴,兩脅脹痛,口苦吞酸,頭部面頰,陣發性烘熱,汗出,五心煩熱,腰膝痠疼,月經不調,大便干結,尿少色黃,舌質紅,少苔,脈眩細。脾腎陽虛:絕經前后頭暈耳鳴,腰痛如折,腹冷陰墜,形寒肢冷,月經不調,食少腹脹,四肢倦怠,大便溏薄,小便頻數,舌質胖,苔白,脈沉緩[2]。
1.2 治療方法 自擬方:“溫下清上方”:淫羊霍、熟地各18 g、當歸、丹皮各 10 g、梔子、黃柏各 9 g、珍珠母 30 g。
1.3 辨證論治 心腎不交,上方加生地、五味子各15 g、遠志10 g、麥冬12 g。肝腎陰虛,上方加龜板10 g、女貞子、旱蓮草各15 g。脾腎陽虛,上方加山藥、云苓各15 g、補骨脂10 g。
1.4 療效標準 顯效:諸癥消失,一年未復發者。有效:諸癥基本消失,半年未復發者。無效:諸癥無變化或加重。
顯效71例,有效4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4.1%。
患者郭某,女性,48歲,工人,2010年10月14日初診,烘熱汗出,頭暈耳鳴,心煩易怒,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口苦,月經已紊亂無期,舌質偏紅,苔少,脈細數,四診合參,證屬肝腎陰虛,上方加女貞子、旱蓮草、夜交藤,龜板各15 g,10劑水煎服,癥狀顯著改善,再服15劑,癥狀消失,隨訪半年未再復發。
圍絕期綜合征,西醫多采用激素治療,副作用較大,有很多婦女要求應用中醫藥治療。婦女在斷經前后,腎氣由盛漸衰,天癸由少漸至衰竭,沖任二脈也隨之而衰少。《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在此生理轉折時期,受內外環境影響,如素體陰陽有所偏勝偏衰,素性抑郁,宿有痼疾,或家庭、社會等環境改變,易導致腎陰陽失調,下寒上熱。本人自擬“溫下清上方”,溫腎壯陽,清熱涼血,養血平肝。方中淫羊霍補腎壯陽,熟地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為主藥,當歸補血活血,丹皮清熱涼血,梔子瀉火除煩,清熱涼血,黃柏清熱瀉火,珍珠母平肝潛陽,清肝明目共為輔藥,是一張溫下清上,平調陰陽之方,可根據證型加減,固本培元,陰陽調和,則諸癥自愈。
據現代藥理研究:淫羊霍具有性激素樣作用,可興奮性腺,促進卵巢的分泌功能,對改善卵巢早衰和升高雌激素水平有一定的療效。當歸對子宮有興奮和抑制二種作用,有奎尼丁樣作用,能降低心肌的興奮性。梔子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鎮靜作用。珍珠母主要成份是鈣質,鈣離子可抑制神經的應激性。故此方可促進卵巢功能,抑制垂體功能,具有調節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功能作用。
[1]馬寶璋,歐陽惠卿.中醫婦科學.第6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04-107.
[2]劉薔.左歸丸合酸棗仁湯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42例.陜西中醫,2010,11:1453-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