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婷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400715)
十六大以來政黨關系的理論發展及路徑
范春婷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400715)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十六大以來,多黨合作政黨關系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引導下蓬勃發展,多黨合作理論不斷發展,多黨合作實踐不斷深入,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和諧政黨關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探討十六大以來多黨合作政黨關系的理論發展,尋求多黨合作政黨關系持續向前的實現路徑,在新時期新階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十六大;多黨合作;和諧;政黨關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建國以來,多黨合作實踐逐漸深化,多黨合作理論不斷完善,各項政策措施日臻完備,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認真總結多黨合作經驗的基礎上,著眼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對進一步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其中和諧政黨關系的提出,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政治格局等,具有重大意義。
“所謂政黨關系就是一個國家內的各個政黨在爭取、執掌、參與國家政權的政治實踐中形成,以特定政治權力和政治利益分配為內容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互動關系?!保?]各個政黨都代表著一定階級和基層的利益,都努力在國家政治生活表達政治訴求、獲取政治權利、分配政治利益,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便形成了政黨關系。當前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大都實行政黨制度,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處理好政黨之間的關系是國家穩定、社會發展的前提。根據各國政黨制度的不同,當今世界的政黨關系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競爭性政黨關系、壟斷性政黨關系、合作性政黨關系。我國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執政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是典型的合作性政黨關系。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領導與被領導、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在共同遵守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在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激烈斗爭中形成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歷史選擇。這一領導地位確立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其權威影響力來自于體現廣大群眾根本利益的指導思想以及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1948年,我國各民主黨派公開響應中國共產黨的“五一”口號,標志著各民主黨派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此走上了參政議政的正確道路。
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深化對多黨合作理論的認識,不斷加強和改善同各民主黨派的平等合作關系。中國共產黨十分尊重各民主黨派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的政治自由和組織獨立,尊重各民主黨派自主處理自身內部事務的權利。在多黨合作的多年實踐中,各民主黨派也不斷努力提高其參政議政能力、政治把握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力求最好地發揮自身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的作用,共同推進多黨合作制度的持續健康發展。
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繼承多黨合作政黨關系現有理論的基礎上,創新了對民主黨派性質的表述,進一步提出了建設和諧穩定的政黨政治關系,豐富和發展了多黨合作理論。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深入發展的實際,中共十六大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中涌現的新的社會階層納入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范疇,豐富了社會主義愛國統一戰線的內容。與此相呼應,《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中完善了對民主黨派性質的表述,指出“在新世紀新階段,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這一新表述,從兩方面實現了理論創新:“一是將新的社會階層納入了民主黨派的社會基礎之中,擴大了民主黨派成員的范疇,使之從‘兩者’聯盟擴大到‘三者’聯盟;二是將進步性和廣泛性統一起來,作為民主黨派性質的表征,更加明確了民主黨派同共產黨、同一般社會組織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廓清和統一了人們對民主黨派的認識?!保?]
“兩者”聯盟擴大為“三者”聯盟,豐富了民主黨派性質的內涵,是對各民主黨派深化發展的科學理論概括,也為新時期新階段建設政黨關系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體現了中共中央與時俱進,著力多黨合作政黨關系的長遠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要充分認識到民主黨派的變化和發展,在堅持十六字方針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和完善對民主黨派的方針和策略,加強與民主黨派的協商與合作,發揮新的社會階層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作用,不斷推動多黨合作事業的前進與發展。十六大以來對民主黨派性質的豐富和發展,不僅進一步明確了民主黨派所聯系的社會階層,擴大了愛國主義統一戰線的聯盟,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新的力量基礎;同時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豐富和發展了多黨合作理論,為發展多黨合作事業提供了理論指導。
從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我國政黨之間的關系是中共中央對我國政黨關系的新發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和諧政黨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鞏固我國多黨合作政治格局的關鍵所在。
以政黨為主體的政黨關系是政黨制度中的基本關系,在各種政治關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國政黨體制中的“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總格局,既是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基本特點,也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關系的總概括。2006年7月,胡錦濤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強調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關系,保持和促進我國政黨關系格局,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他指出,“鞏固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政黨關系,實現我國政黨關系長期和諧,根本在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在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保?]同時,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四個方面的辯證關系:“既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又要推進多黨派的團結合作;既要提高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又要發揮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作用;既要做好民主黨派的思想引導工作,又要真誠接受他們的民主監督;既要全面推進共產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又要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使執政黨建設與參政黨建設相互促進,更好地統一于多黨合作、共創偉業的歷史進程中?!保?]2007年2月,在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胡錦濤再次強調指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政黨關系,促進我國政黨關系和諧,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保?]社會主義和諧政黨關系的提出,對于穩固多黨合作政治格局、鞏固多黨合作制度、推進多黨合作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和諧的政黨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大局。建設和諧政黨關系要加強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強化和拓展各民主黨派自身的建設,并將二者統一于實踐當中,不斷豐富和充實政黨合作制度建設和實踐內容。
在多黨合作政黨體系中,中國共產黨既是執政黨又是領導黨,處于多黨合作的核心地位。建設和諧政黨關系,首先要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是自黨成立以來就十分注重的問題。中國共產黨要注重通過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以及執政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升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能力。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正確的思想能夠帶來良好的行為效果,錯誤的思想必將致人誤入歧途。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也要從思想建設入手,全面提升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和自身修養,使共產黨員強化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與各民主黨派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黨的組織建設也要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導下開展,加強和改進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黨的事業是薪火相傳的,需要不斷培養和提拔年輕干部,為黨組織的發展輸送新鮮血液,創造活力。作風問題關系到黨的性質問題,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共中央就要求全體黨員“不拿群眾一分一線”,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和熱烈擁護。加強作風建設,能夠增進黨內團結,凝聚民心,在任何時候都只能加強不能放松。黨風廉政建設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與興衰榮辱,關系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關系,關系黨與各民主黨派的合作關系,是黨當前面臨的重大考驗和重要任務。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國際國內形勢日益復雜,世界各國競爭日益激烈,對執政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臨新世紀新階段的國際國內變化,中國共產黨只有不斷完善自身,不斷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與各民主黨派的親密合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誠意依靠人民,才能在風云際會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不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都保持著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友好關系。建設和諧政黨關系,中國共產黨要在加強自身素質的同時,深刻認識到各民主黨派的重要地位,正確處理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組織獨立,中國共產黨必須尊重其獨立性和自主性,不得隨意干涉各民主黨派的主張,要充分考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政治利益。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各民主黨派的意見,以政治引導和充分協商的方式處理問題,努力為各民主黨派更好地參政議政創造條件,真正有效地發揮各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和諧政黨關系的建設,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的事情,也是各民主黨派的事情。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在國家政權和政治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通過不斷強化和拓展自身建設,與時俱進,實現參政議政的現代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矛盾的特殊性決定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性質,認識其特殊性是人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各民主黨派的成立背景、內在屬性、政治地位以及發展目的與中國共產黨有著重要的區別,與其他社會團體和政治組織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各民主黨派要強化和拓展自身的建設,必須從本黨派的目的、宗旨、形成歷史、時代背景等出發,找尋最適合自己的道路。當前社會階層的不斷變化擴大了各民主黨派的社會基礎。各民主黨派要永葆生機與活力,必須在堅持廣泛性和進步性的前提下,堅持愛國主義和擁護社會主義的統一,不斷調整組織工作方針與政策,培養可靠接班人,以提高黨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高組織運作效率。各民主黨派要深刻認識自己在國家政權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強化參政議政的意識。作為國家政治生活不可缺少的參政黨,各民主黨派要結合自己的獨特優勢和具體實踐,總結長期以來處理黨內黨外事務的經驗教訓,建立健全本黨的指導思想、基本綱領和工作制度,提升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勇于擔當歷史賦予的重大使命。各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徇私舞弊,要從國家未來建設和民族長遠發展的大局出發,真正做到公平、公開、公正、透明地建言獻策。
制度建設是政治建設的必要條件,只有在健全制度的范圍內活動,才能實現預期目標。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認識的根本目的是實踐,任何正確的認識都只有用于指導實踐,才能最大地發揮其作用。加強和諧政黨關系建設,要將制度建設和合作實踐結合起來,實現多黨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向前邁進。
豐富和充實多黨合作的制度,要以現實多黨合作的實踐為來源,保護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合作關系中的合法權益,為中國共產黨執政和各民主黨派參政提供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為多黨合作創造寬松穩定的優良環境,同時,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活動制定約束規則,為大家互相監督提供依據和保障。2005年2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正式出臺,提出了許多新的理論觀點和政策措施,成為新世紀新階段指導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兑庖姟分饕獜耐晟普螀f商機制、健全民主監督機制和提高參政議政實效三個方面對加強多黨合作提出了要求,這正是豐富和充實多黨合作制度的完美展現。
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的執政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同時也要接受廣大人民群眾和各民主黨派的廣泛監督,將其各項方針政策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上升為國家的意志,對國家整個全局起著統領作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具有法律賦予的參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各種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并對共產黨進行監督。這種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型政黨關系,也是多黨合作實踐的生動反映。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要在現有合作的實踐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深化合作領域,開拓合作范圍,推進多黨合作和諧關系穩步向前?!?/p>
[1]尹華敏.轉型時期我國政黨關系和諧發展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0.
[2]中國特色和諧政黨關系論[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9.
[3][4]胡錦濤.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6-7-13.
[5]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學習參考資料[M].上海:華文出版社,2007.34-35.
D627
A
1009-6566(2012)05-0050-04
2012-03-23
范春婷(1986—),女,四川達縣人,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