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向陽(上海市西南工程學校 上海 200135)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向體育學科提出了“促進學生社會適應”的要求,這同心理健康一樣,也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概念對體育課程提出的新目標。“促進學生社會適應”的目標是對過去提出的培養學生“組織性”、“紀律性”、“團結”、“競爭”、“協同”、“合作”、“集體主義精神”等社會化目標的歸納與概括。這個新目標為新一輪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一個艱巨的任務,也充分體現了課程設計者主動承擔為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作貢獻的義務感和責任心?!按龠M學生社會適應”的目標,已經成為了當前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新熱點。
目前課程改革在全國搞得轟轟烈烈,各種體育教學觀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在課改中,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現象,促使我們不得不進行反省與思考。從發展的現狀看,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職業中專體育教學中限制學生目標追求的廣度,約束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以單一化目標確立不同個體的努力方向,束縛了個性的發揮,不利于個性的培養。在目前的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對體育教學的認識仍停留在“鍛煉身體、學習技術”的水平上。在職業中專體育教學過程中,苛求技術的規范性,將主要作為健身手段的運動技術本末倒置為體育教學的目的,混淆了對于手段與目的的認識,造成了教學目的的偏差,在教學過程中,對動作的技術要求過高,削弱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與欲望,無助于體育教學目的的實現。
職業中專教學觀念與方法應折射出現代教學的指導思想,以及與指導思想相稱的新的教學方法。而現在的體育教學中,我們普遍能感受到“以運動技術為中心”,注重“三基”,片面追求課的負荷強度來刺激學生體質增長等傳統的教學觀念的存在;也能看到“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機械式”、“灌輸式”等陳舊的教學方法,學生則在教師的指揮下進行簡單的模仿和操作,教學效果較差,學生對所學的運動項目不感興趣,而另一方面對自己所想學的運動項目又沒有選擇的權力,致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挫傷。還有就是扭曲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辯證統一關系,在教學中只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注重“討論”體現學生的主動探究。
職業中專體育教學中課的內容龐雜,其遵循的是“漸進性”和“全面發展”原則。少小之時,性情未定,施之“田徑、體操、武術、球類”等多種項目,廣泛地培養學生的興趣,意在春播;而職業中專的學生其行為已經逐漸地擺脫了兒童少年時的幼稚性和盲動性,表現出一定的受理性思維支配和制約的特征,兩者差異明顯。現行的體育教學彼時與此時不分,其結果是“全不發展”。過頻的項目轉換導致學生疲于應付,極不符合運動技術形成的規律。
自主學習(主動性教學)是為了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在體育教師指導下,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確定學習步驟,以完成學習目標的體育教學模式?!庇纱丝梢?,自主學習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學習方式,對教師而言則是一種教學方法。與其相對應的應該是接受式學習或接受式教學。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接受式教學,主要是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學生按照教師的講解、示范,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形式。在這種形式下,學生容易處于一種被動狀態,主體意識容易失缺,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自主學習首先確認:學生是體育學習和體育發展的主體。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給學生創造一定的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實際自主選擇學習目標,自主選擇練習方法,自主選擇練習難度,自主進行練習,因而有利于發揮學生體育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
從教學過程來分析,接受式教學主要是以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為主,學生在教師傳習與指導下,學習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說,接受式教學是以教師的傳授與指導為主的。而在自主學習中,教師的指導相對減少,而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自主練習相對加強。由于學生暫時離開教師的直接指導(但還有思考作業、探究課題及多媒體的學習參考資料等間接的指導),因而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與自主練習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與可能,學生再可以獨立自主地去探究問題與體驗動作技能。這種學習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從教學組織來分析,接受式教學教師面對的主要是學生班集體,在這種教學形式中,一般是教師一人面對全體學生,是一種師生合作的教學形式,而學生之間的合作,往往受到一定限制。而自主學習則不同,它與接受式教學相比,師生互動相對薄弱,而學生互動則相對加強。在自主學習中,由于學生暫時脫離了與教師的直接互動(但與教師的間接互動依然存在),因而為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及相互評價,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有利于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性學習,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有效教學應該是教師通過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獲得了具體進步和發展。課堂教學畢竟是一種有目的、講究效益的活動,體育教學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形成態度和相應的品質,可以說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學生學到什么,得到什么,這是任何教學改革都必須首先追問和考慮的問題。教學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過程。教師要以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不斷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自主性,改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寬容、幫助性的教學。
以筆者的跳繩課教學為例,為了圓滿實現教學目標,堅持以促進每個學生發展為中心,突出教學難點,本課按“導學、練習、點撥、討論、評價”的教學步驟進行,并制定了以下教學策略:(1)根據“玩中學”的理論指導,本課采用了游戲、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通過游戲、合作、探究方法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挖掘學生跳長繩的各種潛能,提高運動技能。(2)針對職業中專學生的心理狀態,設計了團隊協作策略。(3)因跳繩是民族民間的傳統體育項目,所以在學生活動時為其提供民族音樂,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4)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采用了激勵評價策略。激勵每位學生有高質量完成創新跳繩的愿望,并能把這種愿望展現到團隊練習中去。具體情況如下:
筆者首先在上節課結束前宣布好本節課學習的任務是跳繩,并要求學生回家自我設計學習目標,通過在課堂上引導、啟發和播放各種花樣跳繩的教學和表演視頻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在跳繩中,使學生懂得一根跳繩有多種玩法,通過玩法的創意練習,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在玩的過程中也發展了學生的腿部力量和身體協調性。(2)通過2人或2人以上自主設計,創造練習。發展引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積極進取的精神。(3)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學習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前的準備部分可以讓學生輪流帶動,并要求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由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就保證了活動的質量。在基礎部分按照學生個性特點,技術能力、身體素質各方面的條件,先讓學生對兩人合作的跳法進行自主探索練習,探索出如二人一繩同搖同跳練習,二人兩繩交叉同搖同跳練習方法,請同學展示,大家對不同觀點展開討論后進行練習。在技術學習過程中主要運用小組合作進行學習,根據技術動作掌握情況分為每個小組再幾個小組,分為好、較好、一般三個層次學生組,小組練習時同學們通過溝通交流,技術好的同學將好的技術方法、經驗傳授給技術較差的同學,互相交流進行配合協作,他們就會自覺的反復練習,直到掌握該項技術,相互得到成功的喜悅,有效的激發了團隊合作精神。在這期中筆者認為學生的學習自主是相對的,主動權還掌握在老師手里,老師只要認識自己所處的地位和角色,通過導趣,引導學生樂學;通過導思,引導學生活學;通過導法,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導做,引導學生善學,老師有效的和學生進行互動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提高。掌握了兩人配合的簡單跳繩技術后很多同學還學會主動去探究新的更有趣的跳法,如三人三繩交叉跳繩,三人一繩跳,更有技術好的同學結合長短繩組合,組成了如一長繩一短繩、長繩十字交叉、長繩接龍等形式各樣的練習,一根繩子讓學生運動樂趣達到高潮,營造了良好的運動氛圍,使學生掌握了花樣跳繩的要領、節奏,做到了人繩融為一體,用動態的方式淡化了跳繩的局限性,競爭性,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并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該節課在老師的帶領下,在柔美的輕音樂中通過自我放松法很好的調節自身的精神狀態,達到放松、安神、養生的目的,培養出一個陽光健康的心理狀態中得以結束。
總之,在新體育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職業中專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主要指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表現為學生自主設置學習目標、發展學習策略、進行自我監控和評價的能力,以及創造性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職業中專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的獲得、運動技能水平的提高和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歸根結底是學生學習的結果。教師應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潛力,提高體育與健康課教學的效益。
[1]聞先濤.體育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
[2]王秀英.體育系速度滑冰課“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冰雪運動.第29卷第2期,2007,4.
[3]王小琴,江典在.終身體育視野下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實證研究[J].福建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