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林(北方重工業集團第三中學 內蒙古 包頭 014000)
1.1、學校由于需要改革的科目比較多,多數學校領導把教學改革的重心傾向了語文、數學、英語等與升學有著密切關系的科目上,根本就沒有想體育改革是怎么回事。需要的器材不能得到滿足,需要相關專業的教師不能得到及時的引進,中學的體育課在很多領導看來就是活動課,學生只是學習累了出來活動下。只要在課上不出現什么問題就是好課了。學校也不會將很多的資金投入到體育教學當中去,因為搞好體育活動是要發錢的。另外,體育的器材比較容易損壞,更新頻率遠遠高于其他學科器材。因此,幾年內都不會買什么體育器材。試問,這樣的場地狀況,怎么正常開展體育教學?
1.2、教材陳舊,重復過多,少運動樂趣,脫離學生實際。我國中學體育教學傳統體育教學體系,仍未擺脫傳統教學理念束縛。教師沉醉于現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現狀,不思創新,課堂結構永遠是:“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幾乎沒有室內體育場所。其內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競技體育項目構成,各項動作技術難度大,專項素質要求高,重復過多。脫離中學學生實際,難以滿足學生對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實用性的需求。學生上課,表面愿意,內心痛苦,壓抑了學生對運動的欲求,對運動樂趣的體驗。
1.3.教學思想陳舊,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落后,專業老師缺乏。考評以身體素質達標為準。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簡單課堂教學依然存在。不可避免地壓制了學生地情感,挫傷了學生地主動性和積極性,抑制了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地功能發揮。專業上的缺乏也是教改后老師“隱性”缺乏的一個表現,這樣的學校開展按學生興趣分項教學無疑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項目也會比較單一,從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興趣得到滿足上來說都是不合適的。與傳統的教學不同,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后更重視了學生的興趣。我們也深深的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道理。然而,學校場地的限制,教師專業的不同,導致學生只能在給定的幾個項目上選。
2.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發展適應新世紀的體育教學
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體育在職教中的重要作用,加強領導,健全職教系統的體育教學、科研、競賽體系,加大投資力度,改善教學環境。定期對體育教師進行業務培訓,以適應新世紀體育教學的需要。
2.2、改革課程體系和脫離學生實際的教材內容
中學生是一個比較好動的群體,對于體育活動的需求較為強烈,興趣較大,大多數學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識和方法,培養一兩門體育愛好和專長,以備考上大學乃至走上社會之用。然而,每周兩節體育課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在保留原有體育課大的基礎上,增設體育選修課或體育專項活動課。他們對各項運動非常癡迷,熱愛有加。業余時間幾乎都用在各項活動中。他們旺盛的精力得到宣泄,運動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避免了許多違紀事件的發生。學生還可以通過體育課學習各項基本技術,而在活動課中利用充足得時間,系統地專門學習某一項運動技術、技能、技巧,增強其熟練性。有利于學習產生良好地自我鍛煉意識和習慣。對參與其它體育項目地學習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為各項運動競賽儲備人才。
(1)要有高尚的師德風范。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作為一名體育老師,要取得事業成功,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熱愛學生,以身作則,以身立教。
(2)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首先,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專業技能。這樣才能有效地去開啟學生地心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兼融其他學識和技能。這樣教學時才能融會貫通,游刃有余。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主要是指讓學生掌握身體基本活動能力、運動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鍛煉等能力,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技術和方法作為理論指導進行自我鍛煉和自我評價。
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組織能力,可采用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代替過去由教師“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講明課的準備活動、放松活動或有目的性的游戲的內容要求、練習形式及規定時間。如需用音樂,應幫助他們選好音樂或規定好音樂節奏。要求學生提前寫出一個簡案,經過多次修改和教學實踐后,由教師講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又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氣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獨立的組織能力。
教師的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的進一步改革,是培養學生能力的前提。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及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提高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明確自我鍛煉所帶來的益處和今后發展的關系,以達到終身受益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