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英(河北省滄州市第十四中學 河北 061001)
中學體育教學的目的首先是傳授學生體育知識,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在此基礎上,體育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培養他們除身體素質以外的素質,最大限度的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
中學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傳授給學生體育知識,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體育知識,進行體育鍛煉,首先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寓教于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喜歡,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體育運動,并且針對學生的基礎素質定制學分制度,讓學生在學習自己喜歡的項目時有一定的約束與激勵,避免學生應付了事,設定專項成績比較好、比較擅長這項運動的學生為負責人,讓負責人帶領著喜歡這項運動的學生練習,教師可以舉行比賽,利用中學生喜歡爭強好勝的本性,讓學生主動加強鍛煉。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通過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在體育比賽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在平時的運動中注意安全,并教給學生應急處理受傷部位的辦法,提高學生應急能力。
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不一樣的,中學生隨著年齡的成長個性特點也越來越明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并逐漸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其健康發展。教師的教育對學生個性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性,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差異,這樣才能根據學生個性的差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最能展示出自己的個性,活潑與文靜、粗暴與溫柔、好斗與怕事……都能在體育運動中展示出來。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教師在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后,要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因材施教,不能因為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存有偏見。第三,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學生個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體育運動中的自我意識社會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有利于學生高尚個性的形成與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也是新形勢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中學生的好奇心重,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意深刻、充滿趣味的體育教學有著濃厚的探究與體驗心理,而體育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開放性能夠滿足學生的探究與體驗心理,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體育教學的內容來說,單純的講授內容會把充滿趣味的體育變成枯燥的學生,不利于學生接受知識,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方法,把同樣的教學內容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多提供意見,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的上課方式,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游戲的方式。游戲也是一項具有規則和情節的運動項目,它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游戲能夠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競賽又能夠激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思考取勝的辦法,讓體育課堂成為學生發揮想象、積極參與、公平競爭的游戲課堂。
無論是體育鍛煉還是體育游戲,都需要學生的共同參與,在共同參與中,學生能夠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體育教師可以多組織需要團隊精神的體育運動,比如足球、籃球、排球等等,在這些小組賽中,學生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要在團隊中展示自我,維護團隊的整體利益,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在有競爭性的比賽中,學生會把集體利益看得高于個人利益,思考怎么能用自己的集體打敗對方的集體,無形中培養了團隊意識和相互幫助的品質。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中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這時就需要學生具有堅強的品質,不畏挫折,勇于克服困難,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會更有勇氣,體育教學鍛煉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品質。
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標準的提高,綜合素質的培養越來越重要,中學體育教師應該及時的轉變觀念,改革教學目標,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一切教學手段和措施都要圍繞著這一目標來進行,為學生未來發展鋪路。
[1]鄧權忠.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1年第7期.
[2]孫成福.體育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創新[J].體育學刊,2002(4):65-66.
[3]朱昭叢.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致力點[J].四川體育科學,2001(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