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烈(臨沂市沂南縣第四實驗小學 山東 276300)
進入新世紀,我們之所以必須重視德性力量,其原因在于德性在塑造學生的心靈程序和人格結構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德性需要培養,培養德性即德育。實踐證明,體育教學中加強組織性紀律性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實事求是的優良品質教育,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
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舉止大方、談吐文明、言行一致、關心和愛護學生。教師自身的表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情緒,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德無時不在感染、熏陶和影響學生。所謂“身教勝于言教”,就是這個道理。
從洛杉機奧運會上許海峰金牌“零”的突破到我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結合我國競技體育成長過程,用劉翔、中國女排實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多數學生尤其是女生缺乏艱苦的鍛煉,怕吃苦不愿參加中長跑訓練,這些現象表明學生缺乏堅韌等精神品質。教師要耐心的引導,如在耐久跑教學時,我采用這樣的教學手段:首先讓學生講述奧運健兒在運動場上為祖國榮譽頑強拼搏的事跡。從而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
在實踐中實例很多,例如,在支撐跳躍教學中,從一些同學的身體素質、技術來看完成動作是沒有問題的,而他們就是不敢過器械。在跳高練習中,過較低桿時技術動作很好,但橫桿一升高動作就變形了……這是因為精神因素的消極作用所致。所以我們通過這些項目的教學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
游戲教學是在一定的組織形勢下進行,游戲教學幾乎都是集體活動,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創造了先決條件。體育游戲又要求有組織、有紀律、密切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動。教師要拓展教學方法和能力,讓學生在游戲中嘗到成功的喜悅,深深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力量,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就水到渠成了。對于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個人主義、小團體行為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正確引導,從而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體育課堂常規是體育課的規章制度,是上好體育課的保障。常規要求學生從集合、整隊、隊列練習到隊形變化都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性。通過體育教學過程落實到每一節體育課中,培養學生遵守紀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習慣。
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后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愛護公物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契機。從新生入學就應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做好這項工作,要向學生講清楚學校各種場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進行課外體育活動時要求學生看明白有關場地、器材的標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這樣,不僅對保護學校體育器材有好處,而且使學生們養成了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良好品行。如在整理和收還器材這一環節中,利用學生借用別人的東西使用時特別愛惜,用完后迅速加以整理和歸還這一日常生活經驗來教育學生。
在分組及不分組輪換調隊時,要提倡讓兄弟班、組先行通過,切忌搶行或互相穿插,對本班調隊中互相謙讓的組長及時給予表揚,培養學生互相尊重、講禮貌的文明行為;在分組教學時,特別是分組輪換教學時,要培養體育骨干的組織能力;提倡認真觀摩、學習別人長處,熱情幫助、保護同伴改進技術的好作風。這樣既有利于提高練習質量,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相互尊敬、助人為樂的優良品德。
如在田徑障礙跑教學時,過程技術是難點,傳統的教法是不厭其煩地講解示范,學生肅立聽講,越聽越看恐懼心理越強,練習時一塌糊涂,上竄下跳。教師只有再集合,再示范,組織教學浪費很多時間,一堂課下來,教師累得氣喘,學生還是掌握不好要領。根據這種情況,我從思想教育入手,采取開放式教法,公開宣布難點由學生自己找,指出解放軍在跨越障礙時的跨進動作,怎樣做才能省時省力,讓學生邊練邊體會,使學生無形中克服了恐懼感,并且練得興致高,干勁大,培養了學生果斷、機智的勇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