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華北科技學院體育部 河北 065201)
增強我國高校學生體質、促進高校學生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但是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全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與健康調研結果表明:學生的肺活量水平繼續呈下降趨勢,速度、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肥胖檢出率繼續上升,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筆者對全國各地高校學生體質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找出了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原因,針對原因提出了構建促進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服務體系,為提高大學生的健康素質提供幫助。
現在的大學注重的是學生的就業率、考研率,對體育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致使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經費緊缺,隨著各個學校每年的擴招,學生人數不斷增多,運動場地和器材設施滿足不了學生鍛煉的需要。
學校對體育工作的宣傳和組織的力度大小,很大程度影響著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次數。現在部分高校取消了早晨出操制度,課外活動和體育比賽流于形式,很多學校的體育活動完全是為了完成任務,根本無法達到國家規定的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
在大學學習,學生所有的日常起居都需要自理,使學生更加忽視了自己的健康問題,生活方式的轉變導致大學生健康飲食觀念的缺失,致使營養知識匱乏,飲食結構夠合理,衛生健康意識缺乏。大學周邊被網吧、酒吧等各式各樣娛樂場所包圍,豐富了學生業余生活的同時也使一部分學生沉迷其中,缺少鍛煉。
在體育教學中,把握不住原則,一味追求“快樂”的氣氛,而沒有正確的處理好快樂與嚴格,快樂與刻苦,快樂與質量的關系,更忽視了對大學生的艱苦體育實踐的體驗和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
當前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在體質健康逐年下降的情況下,構建一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服務體系則尤為重要。我們可以把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服務系統看作一個系統,從系統論的觀點來分析,通過協調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來促進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管理體系是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決策者(包括政府、學校制定有益于促進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相關政策),要制定有效合理的政策,減少目前大學生的學業負擔重、壓力大和參加體育鍛煉時間少等問題。然后建立合理的激勵體系,要激勵和結合社會力量與資源積極參與大學生體質健康服務體系中,要激勵大學生重視自身的體育鍛煉,最重要的是對服務體系給予跟多的關注和支持。
(1)學校的主體作用
學校應認真嚴格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大力開展各項體育活動與競賽,通過櫥窗和教室黑板報加大對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力度,要盡可能的配足配齊體育場地與器材,開齊開足體育課,確保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陽光體育活動。學校行政部門對學生的體育活動制定嚴格的實施與評價標準,對學生的體育活動效果(態度、質量)進行評分并計入班級日常規考核。
(2)學校體育教師“主導”作用
體育教師要通過休閑娛樂的體育活動,使學們在寬松、自由、主動的學習環境中娛樂、健身、提高身體素質;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樂于練勤與練。在每節課中要確保一定的運動負荷。
(3)家庭和社會的作用
全社會和家庭都應該樹立“健康第一”思想,大力關心和支持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場館設施應當積極向學生開放,充分發揮各項體育資源對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積極作用。社會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有利于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普及體育健康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育子觀、成才觀、健康觀,使更多的父母都能和學生共同參加體育鍛煉,使家庭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時代的氣息。
要通過構建多元化的監管方式,形成內外部監督相結合的模式,強化輿論監督和民主監管力度。要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程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依靠外部的監督形成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的主要作用。建立對學校體育的專項監督制度,實行監督結果公告制度。健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定期監測并公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并計入學校的相關測評總分。
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評價的內容包含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投入與支出、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服務體系的滿意度以及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服務對未來大學生生活影響的評價等。評價的原則科學實效、體現個別對待、系統完善的原則,評價的標準就是對“健康第一”,結合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特點,確定具體的評價指標,評價的方法應該堅持政府、學校、專家和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多方面的評價檢測最終體現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服務體系的效果。
大學生體質健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要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就需要從下降原因著手,協調好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服務體系的內容,做到管理、實施、監督、評價四個體系協同發展、互相促進、密切配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體質日益下降的現狀。
[1]岳保柱.構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服務體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7.
[2]李海.關于高校學生體質下降的現狀與對策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