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艷李瑞洗(、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重慶北碚40075)
身體功能訓練是從美國引進過來的,在國內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翻譯上都沒有對此有一個精確的界定和解釋,在國外被稱為functional training,是由美國AP公司身體功能訓練中心傳播而來。是事物所發揮的作用的語言體現形式,是事物所具有的本有屬性。也做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作用。
身體功能訓練既有對人體整體的訓練,又有局部的訓練,包括肌肉、關節、韌帶等的針對性訓練,能夠使人體得到全面的科學化訓練,最合理最大限度的發揮身體有利作用。身體功能訓練不僅對傳統意義上的主動肌與大肌肉進行訓練,還對被動肌、小肌肉群及深層肌肉進行訓練,注重肌群的全面性,避免只注重單方面發展使另一方面弱化,發展不平衡,既容易造成傷病又使運動壽命減少。
1.3.1、重視整體訓練
傳統的體能訓練強調通過獨立的、單一方向維度的練習獲得絕對力量和肌肉體積最優化。在實際運動過程中,人體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優化選擇肌肉整合模式需要在三個方位的綜合運動。如果局限在一個方位的話,對提高整體的競技表現來說收效甚微。可以在較高水平上發展靈活性、核心力量、神經肌肉控制、爆發力、柔韌性、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功能性力量。
1.3.2、重視多方位訓練
人體運動所在的三個解剖面分別是冠狀面、矢狀面和橫切面。身體功能訓練從解剖結構特點和生物力學功能出發,將斜向旋轉、屈伸、水平旋轉組合在一起并將其融入到核心區訓練之中,結合專項需求,精心設計出真正符合運動項目需要的多關節、多維度、全幅度的練習,肌肉的張力保持相應平衡,保證肌肉均衡發展。對運動員進行有效的多方位訓練,有利于整合運動素質,減少運動員在運動中的損傷。
1.3.3、強調身體姿態控制
通過功能力量訓練可使運動員在意識的支配下,整合軀干和四肢的力量,使各運動環節由內及外,由近端環節到遠端環節,節節貫穿,高效傳遞,產生渾然一體的彈性體,動能通過運動鏈的逐級加速放大,使動作末端環節獲得最大的速度。以正確的姿態進行訓練有利于訓練效果最優化、減少肌肉不平衡、減少關節功能障礙和連接組織的負荷。
1.3.4、強調肌肉整體平衡
理想的長度—緊張關系是肌肉功能最優化來自于肌肉理想的預設長度。當肌肉被激活后處于短于和長于理想的有效的長度時,肌肉的長度—緊張關系變化會導致運動鏈發生改變。姿態上的微小變化、運動模式的過度負荷、以及降低的神經肌肉控制效能都會改變正常狀態下肌肉的長度,由此導致肌肉失衡。肌肉的過度活動、適應性的肌肉縮短都會導致肌肉功能的下降。協同性肌肉的補償增強導致運動模式的改變和神經肌肉控制能力降低。
1.3.5、強調肌肉功能最優化
運動是神經中樞控制的復雜活動。神經中樞控制著預先設定的動作模式,這些動作模式是對身體重力、地面反彈力以及相應的沖力的反應。使運動員多做矢狀面的髖關節的屈和伸 ( 蹬起和俯臥撐等),而減少臀大肌的橫切面、離心收縮以及穩定功能是使臀部肌肉力量最優化的典型方式。
1.3.6、強化神經控制訓練
從運動生物學的機制看,只有類似于比賽的神經肌肉的募集方式的練習,其效果才有可能被轉移到比賽中去。神經—肌肉系統對訓練強度具有敏感的選擇性適應,長期低強度的刺激無法使肌肉的快肌纖維得到訓練,而只能使慢肌纖維得到優先發展。身體功能訓練重視整合神經—肌肉的功能,強化神經對肌肉在多個維度、全方位幅度以及大范圍內的速度等條件下的高效控制能力,有助于運動員的速度、靈活、協調性、平衡能力的提高,促進獲得的素質轉化為專項需求的運動素質,同時有助于專項技術的學習和技術模式的穩定。
1.3.7、重視拉伸—縮短模式訓練
拉伸—縮短模式訓練可以在短時間提高爆發力,具體通過離心收縮后快速的向心收縮來實現的。快速離心收縮儲存的彈性勢能可以產生比肌肉在安靜狀態下更強的力量。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之間的時間越短,儲存的彈性勢能就越多,轉化成向心的力就越大。穩定性的力量、核心力量以及高效的神經肌肉有助于控制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之間的時間。當離心收縮的力量增大、神經肌肉控制更加有力時,穩定性力量更優化,運動員就可以在不增加肌肉體積的條件下增加向心收縮力量。拉伸—縮短模式訓練為增加力量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法,實現在不同運動項目上體能訓練效果的優化。
在備戰2012倫敦奧運會的訓練期間,身體功能訓練方法得到了國家乒乓球隊、體操隊、跳水隊等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全面運用,通過訓練和比賽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成效。
1.4.1、從鍛煉動機方面講
運動員已經厭倦單一枯燥的傳統訓練方法,對一般的體能訓練都是應付完成,不僅達不到訓練的效果甚至還會造成傷病,而身體功能訓練方法新穎多樣,大大增加了隊員的興趣,不僅使隊員們精神振奮身體還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1.4.2、從傷病恢復方面講
身體功能訓練能大大的縮短運動員傷病恢復期。這種新穎、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不僅能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成績,還使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逐漸的恢復健康。
1.4.3、從運動成績方面講
通過身體功能訓練方法的運用,使我國運動員的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獲得了奧運會史上境外比賽最好成績,我國運動員一共獲得了38塊金牌,27塊銀牌,22塊銅牌。所以,新的體能訓練方法的運用對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傳統的體能訓練和身體功能訓練都是體能訓練的一種方式,都是通過一定的訓練方法使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出最佳競技狀態,獲得最佳成績。身體功能訓練將運動訓練的過程看作是“訓練刺激——康復”一體化的過程,強調在身體健康狀態下進行高效的訓練和比賽。因此,傳統體能訓練與身體功能性訓練應互為補充,共同促進高水平專項競技能力的形成。
身體功能性訓練和傳統訓練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所在的方面也就是兩種訓練應具體進行互為補充或完善的環節。身體功能訓練是新興的一種新理念下的體能訓練,更具科學性、合理性。身體功能訓練強調運動素質和運動機能的有機結合;,強調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的有機結合;重視力量素質的均衡化和完整性,重視關節在多方位、大幅度運動時神經肌肉的工作效能; 強調身體素質訓練整體化。
核心力量訓練中很關鍵的一點是強調讓運動員的身體處于一種不平衡、不穩定的狀態下進行訓練,這種非平衡性力量訓練是通過自身調整不穩定的身體狀態,達到訓練神經一肌肉系統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以及本體感覺的目的。使用不穩定的裝置進行力量訓練不但可提高所訓練肌群的力量水平和本體感受能力,并且還可以激活核心肌群的參與,有效提高整體力量水平和運動能力。
身體的功能訓練打破了以往傳統體能訓練的觀念,是對傳統體能訓練的進一步拓展。與傳統體能訓練和核心力量訓練相比,身體功能訓練的方法更多更靈活、更有針對性,能有效的提高運動員全身肌肉的整體工作能力和力量傳遞效率,對預防運動損傷延長運動壽命具有積極的意義。目前,身體功能訓練在我國才剛剛起步,隨著身體功能訓練在我國運動隊的運用,這種訓練方法必然會成為指導我國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的重要方法。
[1]閆琪.功能性體能訓練在我國的發展[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1.
[2]李丹陽,胡法信等.功能性訓練:釋義與應用[J].山東體育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