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上海 200040)
香港康復治療專業本科教育情況及啟示
吳澄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上海 200040)
目的 探索內地與香港康復治療專業本科教育的差異,改進臨床帶教的方法,提高康復專業實習學生的技能水平。方法 赴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進修學習,體驗香港的康復本科教育模式,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統計。結果 對比兩地的康復專業本科教育,從教學大綱、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學習文化、臨床實踐與前瞻教育6個不同方面得出結論和啟示。香港的康復本科教育在整體觀培養、亞專業分科、治療師教師團隊、引導式教育、臨床實踐規劃和發展空間上均有突出的亮點,值得借鑒學習。內地的康復本科教育同樣也有自身的特色與優點,需要繼承發揚。結論 香港的康復治療專業本科教育起步早,并與國際接軌,在世界范圍內屬于領先地位。但是內地的康復本科教育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借鑒參考香港模式,走有內地特色的康復本科教育發展道路。
香港康復治療專業;本科教育;啟示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醫學的進步以及人們對于日常生活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康復醫學作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現代醫學分類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在各級臨床醫療機構中發展壯大起來。因此,在康復治療專業人才需求缺口存在的現狀下,改進和提高康復教育質量,為社會輸送合格優秀的康復專業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的康復治療教育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主要培養方式為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于2002年正式獲國家教育部批準,建立“康復治療學(4年制本科)專業”以來[1],我國康復治療專業的本科教育模式逐步開展。目前已有近40所高等院校相繼開展了康復治療本科專業教育[2]。
筆者所在的臨床機構是一所綜合性三甲教學醫院,承擔著數家高等院校的康復專業授課和臨床實習帶教工作。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我們發現國內培養的康復治療專業學生在臨床實習中有著一些共同的問題:知識點駁雜、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強、操作經驗少、推演總結能力弱等。同時,在各院校間還存在著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學時安排、師資水平和教材選擇的差異,這使得我國的康復人才水平很難與國際接軌[3]。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成立于1978年,是提供香港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專業課程最為系統完善的高等院校,多年來培養了大量優秀的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學士、碩士學位人才。筆者有幸于今年在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進修學習,通過親身體驗,感受香港的康復治療專業本科教育,結合臨床帶教中發現的內地康復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筆者得到了一些啟示,希望能對內地的康復治療專業教育工作者有借鑒意義。
3.1 知識點為基本單位的教學大綱
香港理工大學的康復治療專業本科教育是以培養能夠設計和執行全面康復計劃的人才為目的的。通過教學大綱對學科知識進行歸攏分類,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康復整體觀。整體觀是指:(1)患者病理、生理狀況綜合評估的整體觀;(2)臨床分析的整體觀;(3)多環節康復計劃彼此之間的整體觀;(4)單一康復計劃的縱向整體觀[4]。如果在理論學習時期就構建起整體觀的知識體系,那么在臨床運用中將使康復診療流程更為順暢。
在教學大綱的設計上,香港理工大學的特點就是以知識點為基本單位,以具體病癥為中心主線,串聯成一個個從評估到運動計劃制定,再到具體實施的康復治療模型。以知識點為基本單位的優勢在于在制訂教學計劃的過程中,課程組合的方式更為靈活和充實。從而打造一套全面的教學診療流程,滿足康復整體觀培養的需要。
內地的高等院校在康復治療專業教學設計上,大部分以康復不同科目為課程劃分,如首都醫科大學的康復課程:康復醫學概論、臨床運動療法學、運動療法技術學、物理療法評價學、作業療法評價學、基礎作業學、物理療法學、作業療法學、語言治療學、日常生活技能與環境改造、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假肢與矯形器學等[5]。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知識樹條理清晰、構架分明的優點,但是在圍繞病癥診療的整體觀應用上,一些知識點是分離和割裂的,畢業生在初涉臨床時對各部分知識的調用也做不到得心應手,難以制訂準確詳細的運動治療計劃。
3.2 細化亞專業的課程設置
康復醫學作為現代醫學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決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臨床輔助學科。針對不同病癥的康復治療活動,往往需要不同分工不同亞專業的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和康復護士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在國際上,也有世界物理療法師聯盟(The 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WCPT)和世界作業療法師聯盟(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這樣的康復學術聯盟分類。
香港理工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與國際同步接軌的,在康復本科教育上,亞專業的細化直接影響著畢業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在基礎科目和治療科目完成后,學生可選擇更加細化的專業科目,最終獲得物理治療學或職業治療學的理學士學位。這樣使得畢業生在進入臨床前對未來的工作規劃有了“預選擇”,不僅能更好適應康復治療中不同分工的團隊協作,也能在自己選擇的康復亞專業學術研究上走得更遠。
內地的高等院校大部分還沒有進行康復本科教育的PT、OT亞專業劃分,課程設置全面但沒有側重,顯得籠統和雜亂。有些院校甚至在原有的臨床醫學專業教育基礎上加入康復知識,就稱之為康復醫學教育[6]。畢業生在面臨臨床實踐時往往是“全而不精”,無論是操作技能標準化還是亞專業研究深入性都與國際治療師聯盟的教育標準有一定差距。
3.3 治療師為主體的師資團隊
優秀的導師在知識的傳授上起著不可替代的橋梁作用,所以對康復治療這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來說,教師的引導顯得更加重要。究竟由誰來教育培養康復治療師這個群體,香港理工大學康復科學系的選擇是物理治療學、職業治療學的碩士和博士生導師。由高資質的治療師帶教,不僅在專業對口上具備優勢,也更能從實踐技能操作上授予經驗,使得學生站在更高的起點將康復專業傳承和發展。
內地康復專業本科教育的師資團隊以康復醫師為主,主要原因是我國康復發展起步較晚,康復治療教育必須依托于臨床醫學教育體制。首都醫科大學首先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2001年與日本簽署JICA(國際協力事業團)教育援助項目,主要援助康復治療(PT、OT)專業的本科教育,目標包括培養PT、OT專業課師資,援助PT、OT教學設備和指導教學[7]。這為內地康復治療師教師團隊的培養方式提供了思路。
3.4 全程開放的教學文化
如果說內地的康復本科教育是將知識點羅列成文,整理成書,供學生學習的話,那么香港理工大學的康復本科教育是要求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自己尋找知識。通過下載每堂課的教師講義,并閱讀相關推薦文獻,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分析案例并提出治療計劃,教師稍作引導和查漏補缺,真正體現了以問題為導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方法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這樣開放和探索的學習方式無疑使得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培養了其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能力。筆者也曾經歷過國內的康復治療本科教育,相對于按照講義和教材,完全由講師授課的教學模式,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經歷是對終生學習有莫大益處的體驗。
3.5 學與用交叉的臨床實踐
要獲得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學位,香港理工大學康復系的學生必須在3年的學習中分6次完成至少1000小時的實習。也就是說,每一學期結束時都將會有臨床實踐作為所學理論知識的總結。同時,在實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和特殊病例將可以帶入下學期用新的知識點加以解釋。
在具體課程上,香港理工大學康復系也體現著這種學以致用的良性循環。以筆者體驗的課程“Adult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s”為例,這門課一周3次共6學時,每周一為理論授課,周二、周五均為實踐課,以分組討論、設計運動模型的方式理解和闡述理論課上學習的知識。這種學與用的交叉練習,不僅是對理論的鞏固,也是對實踐的提高。
內地高等院校康復本科學生的實踐培養,大部分是在3年的理論學習后,進行1年的臨床實習。這也是內地各醫學院校臨床學科基本的實習模式,這樣的優勢是使得即將畢業的學生能以最好的準工作狀態進入醫療機構。但是,康復治療專業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定位在治療師的培養上,應與臨床醫師培養有所區別,要更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在理論學習期間定時不斷強化實際操作能力[8]。這樣能避免實習前獲得的大量理論知識在整合應用過程中逐漸流失和遺忘,以至造成理論知識銜接的斷層和實踐操作的局限。3.6為深造鋪墊的前瞻教育
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分為專科、學士、碩士、博士4個層次,其中學士教育是以研究教育為出發的學位培養的第一級。因此,康復治療專業本科教育理應引入適當的科學研究方法教學。內地的康復本科教育除了部分院校開設“統計學”課程外,多是以基礎學識和康復專業學識為主。
在香港理工大學康復系本科的課程表中,就有一門叫做“科學探索與研究方法”的課,引導學生建立研究的思考方式,掌握研究的技能,為將來的碩士學位深造和學術發展創造更大空間。所以,香港理工大學康復系高超的學術水平和地位絕不是偶然。
香港理工大學的康復專業本科教育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發展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并延續著國際康復資格培訓的教育模式,對內地的康復專業本科教育有很好的借鑒作用。但是,我們的康復人才培養并不能照搬照抄,要與社會環境和醫療體制相結合,在摸索中前進,在借鑒中發展。
[1]張鳳仁,李洪霞,崔泓.國內康復治療學專業教育的現狀和發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6):599-600.
[2]陳艷,潘翠環.國內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教育課程設置比較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5(10):992-995.
[3]敖麗娟,李詠梅,王文麗.昆明醫學院康復治療學專業教學計劃及課程設置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4):363-365.
[4]楊芳.香港康復治療教育對內地的啟示[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1):8-10.
[5]喻洪流,胡秀枋,沈力行,等.國內外康復醫學的教育發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182-184.
[6]陳偉峰.對我國高等院校康復醫學相關專業教育現狀的思考[J].中國康復,2007,22(2):142-143.
[7]張鳳仁,李洪霞,趙揚.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學歷教育的探討[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3):297-298.
[8]王斌,王冰水,劉衛.對康復醫學本科專業教學方向定位的思考[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21(3):257-258.
G40-03
A
1671-1246(2012)10-0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