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甘南師范學校,甘肅 合作 747000)
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shù)探究
張鑫
(甘南師范學校,甘肅 合作 747000)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教師向?qū)W生傳遞教學信息的主要形式。從教學語言的激勵藝術(shù)、情感藝術(shù)、生動形象藝術(shù)、幽默風趣藝術(shù)、啟智導學藝術(shù)5個方面,對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shù)進行探究。
教師;教學探討;語言藝術(shù)
教師的語言是課堂教學中最無法替代的教學媒體。在師與生、教與學之間,信息的互相傳遞,多數(shù)是憑借語言來進行的。聽一堂好課,猶如觀摩一幅名畫,令人心曠神怡、神采飛揚;又像欣賞一首名曲,余音繞梁、三日不絕;還像是品味一杯名茶,清香四溢、回味悠長。教師傳授的知識能否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關鍵在于他能否把人類所積累的科學文化知識,通過語言轉(zhuǎn)化為學生可接受的信息。教學語言是否具有藝術(shù)性,對于學生知識的接受、智力的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心靈的啟迪、情操的陶冶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探究教師教學的語言藝術(shù),對教師做好教學是至關重要的。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將知識和教學用語融合成課堂語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努力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心理學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不但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而且接受信息的速度非常快。不管哪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都很關注,因此,心理因素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都顯得很重要。不少教師常常在學生答不出問題時,不及時激勵學生,而是表現(xiàn)出“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教師簡單粗暴的指責及煩躁的情緒只會使學生更緊張,甚至思維停滯。這會使學生遭受失敗的體驗,從而情緒低落,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當學生尤其是“差生”答對問題受到表揚時,他們會激動不已,整堂課都會昂著頭,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教師,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對學生來說猶如注入了一針興奮劑,特別是對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學生。在課堂中,教師一句無意的評語,往往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情緒,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將課堂中對各層次學生的隨意性評語變?yōu)榭杉ぐl(fā)學生更積極思維的特意性評語。比如當有學生被提問時,答案與正確答案出入較大時,可以親切和藹地對學生說:“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與這個問題的思路稍有出入,換一個角度想想,或許會有新發(fā)現(xiàn)的。”然后對全體學生提醒說:“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實這個問題如果能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就會變得很簡單。”這時,那位學生也許會成為第一個搶答者,其他學生也會紛紛踴躍思考。因此,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看著學生;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教師要耐心地鋪路搭橋,以激勵、引導學生找出答案,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適時表揚,激勵、引導學生朝著目標前進。這樣,我們就會在教學中看到學生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聽到學生的歡聲笑語。
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間知識的交流,同時也是一種情感交流。教師的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表情,都會讓善解人意的學生心領神會。如果教師向?qū)W生發(fā)出的教學信息不真誠,那么就很難激活學生審美心理感受中的情感功能。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話語比單純的理論性話語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學生自身就具有一種情感潛勢,這種潛勢在外界刺激下就會被引發(fā)出來。優(yōu)秀教師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用滿面春風的語態(tài)、帶有濃郁情味的話語及飽含激情的語氣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潛勢,產(chǎn)生一種情感共鳴的語境,使學生為之所感,為之所動,從而轉(zhuǎn)化為良好的學習動機,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只有情深意切的教學語言,才能像磁鐵一樣具有吸引力,觸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心靈的顫動和共鳴,叩開學生的心扉,產(chǎn)生巨大的感染力,撥動學生微妙的審美情思,使其對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應善于捕捉適當?shù)慕逃龝r機表達自己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自始至終都能以一腔熱忱面對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增強師生間的親和力,注重帶著感情去教,滿懷深情地講,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和風細雨,真正做到情動于衷且溢于言表,所教的課,所講的道理,就能對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和震撼,從而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產(chǎn)生教學的共鳴,而且這樣學生也樂于接受新的知識,正是“親其師而信其道”。
《學論》說:“君子之教,喻也。”教師使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可以幫助學生在大腦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學生把知識同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知進行聯(lián)系和想象,進而深刻地理解知識。生動形象的語言,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理論通俗化。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能使學生產(chǎn)生“聞其聲如見其人”、“聽其景如臨其境”的感受,使教學內(nèi)容中的抽象知識具體、形象起來。教師在講解時可以運用恰當?shù)牡涔省⑸鷦拥谋扔鳌⑿蜗蟮氖吕⒃溨C幽默的語言,這樣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寓教于樂、妙趣橫生的課堂氣氛,使學生上課時情緒高漲,課后仍回味無窮,在愉悅中學到知識,學起來欲罷不能。如用魯迅曾說過的農(nóng)民討媳婦不要杏臉柳腰、弱不禁風的美人,而是要腰臂圓壯、臉色紅潤的勞動姑娘這個事例,來闡明“美的階級性”這一理論,化抽象為生動,使學生不但容易懂,而且記得牢。
俗話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幽默就是一種巧說,恰當使用它可以成為課堂的催化劑。教師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以聲引人,以情感人,既能彌補教材趣味性的不足,又能傳情達意,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學習境界,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接受知識和內(nèi)化知識中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
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既是一種教學的藝術(shù)也是一種教學的風格,它能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縮小師生間的心理差距,引發(fā)學習興趣,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振奮精神,改善課堂氣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和開朗的個性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原本生硬的課堂在寬松的氣氛中得到舒展。例如,一位物理教師在講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時,學生一開始對這深奧的知識難以理解,教師就做了這樣的解釋:“如果你和一位美麗的姑娘坐在一起一個小時,你只覺得坐了片刻,但如果你是坐在一個火爐上,雖然你只坐了片刻卻像坐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意義。”這位教師用了一個形象、生動、幽默的比喻,把“片刻”一詞講解得非常生動、鮮明,教室里不時傳來笑聲,一節(jié)課很快過去了,教學效果非常好。
有人說過,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好的教師講解,優(yōu)秀的教師示范,偉大的教師啟發(fā)。教師教學的目的之一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要求其教學語言要有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教學語言富有啟發(fā)性是現(xiàn)代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之一。教師的語言要機智靈活、因勢利導、以變應變。教師一句啟示性的話,能使學生茅塞頓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用語言去啟發(fā)和引導學生,比如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畏縮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大師的學問是他頭腦中固有的呢,還是學來的?世上有沒有一個一學就會、從來沒有在學習中遇到過困難的人呢?”這樣一說,一下子就把學生的信心鼓勵起來了,也許還會影響他一生。
G420
A
1671-1246(2012)10-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