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
(萊陽衛生學校,山東 萊陽 265200)
中職護生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與對策
徐榮
(萊陽衛生學校,山東 萊陽 265200)
中職護生;課堂問題行為;原因;對策
中職護生在課堂上產生問題行為的原因比較復雜,既有護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的原因,還包括周圍環境的影響等原因。
1.1 護生方面的因素
1.1.1 心理因素 中職護生的年齡一般在15~18歲,她們小學、初中階段在學習上受過無數次失敗的打擊,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再加上中職護生文憑低、社會地位不高,使這些護生大部分都抱著學不學無所謂的態度,于是以擾亂課堂來尋求刺激。
1.1.2 性別因素 多年來,受傳統觀念影響,大多數男性不愿從事護理工作,報護理專業的男生很少,與部分教師訪談發現,護理專業班的課上起來比較“悶”,究其原因女生比較安靜、細膩,情感比較豐富,對不懂的問題不愛探究,被動等待教師解決,以致不懂的知識越積越多,最后失去學習興趣。
1.1.3 需求缺失 中職護生的行為多伴有情緒色彩,她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贊許,渴望受人注意。中職護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都是父母的寶貝,大都會得到完善的關懷、注意和照顧。而由于從初中甚至小學開始,“差生”的身份使她們常常被忽略,到了中職學校這樣一個新的環境時,她們也想引起教師的注意,也想成為被關注者,當課堂上被教師叫起來回答問題的或協助教師的護生不是她時,或是教師本來經常提問她,但幾次出錯后再不提問她時,護生就會采取其他不適宜的方式來獲得注意,課堂問題就產生了。
1.2 教師因素
課堂上護生的問題行為會妨礙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而教師面對護生的問題行為,往往只指責學生不守規矩,調皮搗蛋,卻很少進行自我反思[1]。專業教師缺乏相關教育科學知識,教師課堂教學單調、方法陳舊、枯燥無味,課堂管理失范以及對待學生不能一視同仁,都成為護生產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原因。
教師必須采用合理有效的應對方式來預防或制止課堂問題行為的發生,并促進護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筆者通過對以上問題行為產生原因的分析,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多次深入課堂觀察總結,提出以下對策。
2.1 注重培訓,提升醫學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
中職護生的醫學專業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的正規培訓和學習,缺乏教育理論和教學藝術,雖然有較強的專業知識,但課堂效果達不到理想的狀態。筆者認為,應該注重教師培訓,以提高醫學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育專業理論水平,使醫學專業教師具備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能。
2.2 提高護生的學習興趣
凡是護生感興趣的學科,往往也是護生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科。這是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應該促成護生的成功經驗,降低受挫折水平。護生的成功經驗,通常會激發她們的愉悅情緒,引起學習興趣,從而避免或減少問題行為。
2.3 提高教師的課堂管理認識,實施科學有效的課堂管理方法
當前我國教師對于課堂管理基本上采取控制和糾正的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課堂問題行為,近年來的研究清楚表明,成功的課堂管理不僅是待問題出現時能做出有效的反應,并且能預防頻頻出現的問題[2]。
2.3.1 建立課堂準則和慣例,明確紀律要求 良好的課堂秩序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要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首先就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管理規則,明確規范護生在課堂中的行為,即護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沒有適宜的課堂規則,就不會有良好的課堂秩序[3]。
2.3.2 教師要樹立權威 在探討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特別是課堂控制問題時,首先涉及到的是教師的權威問題,幾乎所有教師都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具有某種程度的權威,否則教學任務難以完成。一位品德高尚、才華出眾的教師在護生的心目中具有極高的威信,在課堂教學中護生就會服從這位教師的教導和管理。德國社會學者韋伯將權威的來源分為3種類型:(1)傳統的權威,即在長期的傳統影響下而形成的權威。(2)感召的權威,即由個體魅力所獲得的權威。(3)法理的權威,具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官方的權威或法定的權威;另一類是專業的或理性的權威[4]。就實際情況來看,現在中職教師大多兼備這3種權威的來源,但在現代社會中,要想使學生真正的服從,即從心理上服從,“權威”的含義要更寬廣,中職教師應從各個方面加強自我修養,不斷完善自我人格,提高知識和技能水準,明確教學目標,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2.3.3 糾正和控制為輔 積極的預防為主的課堂管理策略對于預防問題行為盡管有效,但當課堂問題行為在積極的預防下仍然出現時,教師必須進行有效地控制并使之得到及時的處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使用表揚和贊賞。但在中職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師對表揚和贊賞比較吝嗇,護生做的對意味著合乎標準和不值得批評,做錯了就要求糾正和受到批評。中職護生在初中已經受到了很多教育和批評,且已經習以為常,再一味的批評不會有什么成效,所以我們鼓勵教師對護生多點表揚、少點批評指責,以鼓勵和強化護生的良好行為,抑制其課堂問題行為。
2.4 加強中職護生的就業教育
2.4.1 轉變護生的就業觀念,使其樹立積極的就業意識 由于受傳統儒家教育思想“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影響,在社會上形成了重學歷、輕能力的傾向,不少護生認為作為一名普通勞動者沒有前途與發展空間,因此對前途感到渺茫,學習積極性不高,進而造成各種課堂問題行為。為此,我們要幫助護生從國情和個人實際能力出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轉變就業觀念。
2.4.2 幫助護生做好就業準備,增強自身競爭力 就業是每個中職護生比較關注的問題。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部門,形成一套完備的職業指導體系。我們不僅要做好護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還應當在就業過程中,幫助護生廣泛收集就業信息、提供就業機會,如聯系各醫院舉辦供需洽談會。急護生之所急,想護生之所想,尊重護生,關心護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課堂問題行為。還要培養護生學會做事,使她們具備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1]李耀新.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2]Vemon F,Jones.方彤譯.全面課堂管理—創建一個共同的班集體[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3]杜萍.課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05.
[4]張義兵.論網絡時代教師權威的轉型[J].教育研究,2000(9):67.
G455
A
1671-1246(2012)10-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