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四川省攀枝花市經(jīng)貿旅游學校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前言:新課程改革給體育教師帶來良好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它不但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還要改變習以為常的教學角色、教學行為和教學模式。因此,體育教師必須隨時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及能力的發(fā)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方式、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jīng)驗進行重新整合,以適合不斷變化的教育發(fā)展要求。
1.1、新課程標準指導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將更加豐富,呈現(xiàn)開放的特點。在目標的統(tǒng)領下,著眼于“對生活有用”和“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知識技能,加強內容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生活實際反映現(xiàn)代社會的聯(lián)系。通過多樣化,開放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體育的多種需求得到滿足,促使其終身意識的形成。
1.2、體育課堂是民主的課堂
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固守“師道尊嚴”,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自己的主觀意志去安排教學過程,應當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互相尊重,真誠交往,共同探求,交流體驗。
1.3、關注學生差異
由于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是很大的。體育教師要把這種差異當成一種財富,有針對的因勢利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意識,發(fā)展自己的潛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進行運動,在體育課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1.4、《新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求教師掌握體育生理、心理、衛(wèi)生保健、環(huán)境、社會安全、營養(yǎng)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體育教育本身是一種鮮活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斷改善和發(fā)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又要發(fā)展學生心理品質,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行為的養(yǎng)成,即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于課堂實施的全過程。
2.1、制定好教學課件,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依據(jù)。新課程根據(jù)健康三維觀,體育自身特點以及國際課程發(fā)展趨勢,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教師不要把運動技能教學作為專門運動技能的掌握,而應結合實際,重點提高學生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2.2、搞好課堂教學評價,是搞好課改的關鍵。課堂教學更注重口頭評價。并要隨時對課堂教學當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加以引導糾正,對學生活動加以評價鼓勵,對有關的知識要加以滲透,教師的評價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評價,這些都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口頭評價能、駕馭課堂能力。
3.1、新課程標準是一種人性化教育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首先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其次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一切為了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的思想,充分調動學生運動參與意識,要求課堂教學必須營造愉悅氣氛,給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要求教師由單向知識傳授過度向情感互動過度;由一味指責失誤向千方百計讓學生品嘗成功過度。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情感價值特性,運用情感的感染性、情境性,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情感,激發(fā)起他們對學習的向往、知識的追求和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做到“育體”和“育人”的結合。
3.2、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
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由教師為主體向學習為主體轉變,突出“以師為導”、“以生為本”的思想,著重突出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強調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和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
4.1、學習理論基礎知識。就必須將練習動作設計得合理,各種練習組合得恰當,運動負荷安排得合適。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掌握和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
4.2、學習專項理論知識,不斷提高專項理論水平,制定出符合專項特點的教學訓練計劃和具體要求,使教學訓練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功效。
4.3、學習體育相關學科知識,如體育管理學,體育未來學、體育與健康知識等等。如果在新興學科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是很難擔任當代學校體育工作的。
新課程對原有課程體系和課程觀念的徹底改革,是對原有課程哲學觀和課程價值的重大調整。同時也對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時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因為新課程與教師變化發(fā)展是統(tǒng)一的。
[1]胡飛燕.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師的轉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4):80-82.
[2]張亞平,程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中體育教師專業(yè)成的內涵特點[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