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剛(成都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 四川 成都 610072)
基礎體操作為體育訓練的主要內容之一,主要包括:隊列練習、輕器械體操、器械體操、徒手體操、技巧、跳躍等六項。它的新穎、優美等特性以及它強身健體和塑體美體的功能使得體操深受廣小學生的歡迎,并在學校里得到了有效的開展。同時體操又是體育項目中難度較大,專業技能要求比較高的一類運動項目,它對運動參與者的專項技術、身體素質、場地器械條件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
2.1.1、身體素質的影響
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掌握運動技能并充分發揮自身主體地位的基礎,身體素質的狀況直接影響著體操課的教學效果。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的降低,將增加學生體操訓練和教練進行體操教學的難度,影響體操教學的效果。因此,如何科學合理開發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提高體操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2.1.2、心理素質的影響
心理因素是影響體操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生的心理素質對體操教學效果的影響已成為體操教學中教師關注的重要話題。體操教學中,當練習者對難度較大的復雜動作了解不深或掌握不夠熟練的時候,極易產生恐懼的心理,導致技術動作不能順利完成。如果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重視,引發了教學事故——運動損傷,則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恐懼心理。
2.1.3、興趣愛好的影響
所謂“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積極參與的熱情,期望和敢于完成技術動作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整個體操課教學中,始終保持著一貫的激情,形成長期的個人愛好,是其學習和掌握體操技能的動力源泉,直接影響著體操課的教學效果。
2.2.1、師資隊伍的配備情況
一個學校師資隊伍的配備情況,將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訓練質量和教學效果,尤其是像體操這種較高難度的運動項目,如果師資配備較少或者教練素質不高的話,很難保證對學生的訓練進行有效的指導,更難做到教學進度的進行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因此,學校對體操課程的師資隊伍的配備狀況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2.2.2、教練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影響
新課改后,師生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練為主導的教學指導思想,這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體操課中教練主導作用的發揮主要體現在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應用上。體操教學的具體方法主要有:直觀方法類教法、語言方法類教法、練習方法類教法等。體操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教練應以學生為本,選擇適合教學條件和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但是不管使用哪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練都應該時刻注意做好保護與幫助。
教練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教練的作用不僅僅是傳授科學知識或技能,而是在此基礎上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和教練(師)的影響力往往至關重大。
體操場地器械是學生直觀認識和了解體操動作的主要工具,它是教練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橋梁。完備的器材設施,不僅可以減少練習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而且還能給練習者賞心悅目、心情愉悅的感覺,進而可以較為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考慮到體操對國民體育消費的影響和學校體育中的地位,以及體操課所特有的高危險性等特點,學校要高度重視體操課的開展情況,配置好師資力量,強化師生的安全保護意識,做好場地器材的使用、管理以及維護工作,使體操課在學校中順利、安全、有效的進行。
重視體操的主要途徑就是要保證體操課的課時。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勤加練習,同時還要有人勤加指導,實現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體操課的課時一定要跟上,在教練的指導下增加學生的練習密度,使體操教學行之有效的進行下去。
“師者,所以傳業授道解惑者也”,因此教練的道德水平和專業能力,將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尤其是目前課改新形勢下,對體操教練的專業能力要求更高,不僅要具備熟練規范的動作技能,掌握全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還要時刻提高安全意識,并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同時,還要求體操教練具備不斷學習和不斷創新的能力,把各種創新成果轉化到教學過程中來,最大限度的保障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