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寶松(首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北京 100088)
目前國內對于體能的界定有很多種,2000年出版的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運動訓練學》中闡明:運動員體能指運動員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運動員體能發展水平是由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及運動素質的發展狀況所決定。田麥久等專家對其給的定義為:運動員體能是指運動員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運動員體能發展水平是由其身體形態、生理機能及運動素質的發展狀況所決定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但是青少年的體能問題不但沒有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而提升,反而下滑趨勢越加突出,尤其是6-18歲的青少年體能下降最為明顯。目前關注青少年體能問題已成為世界的熱點問題。從1985年起,中國進行的多次大規模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中發現了中國的中學生中體質健康存在以下幾個趨勢:1..學生體能部分指標繼續呈下降趨,主要表現在度、爆發力、力量等素質繼續出現下降。2.學生肺活量繼續呈現下降趨。3..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中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提出。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進行的4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顯示.最近20年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在持續下降,調查報告表明:學生肥胖率在過去的五年內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近視眼比例,初中生達58%,高中生達76%左右,大學生高達83%。動作不協調、肌肉松、關節硬。心里素質差,抗壓能力低。由此可見,我國青少年體能現狀不容忽視。
2.1.1、社會經濟飛快發展帶來的“現代化生活效應”
2.1.2、社會發展的當代價值觀影響
2.2.1、傳統應試教育后效應的影響
把升學率作為考驗教育工作成績的唯一標準。高分才是通往大學的敲門磚,升學率才是提高學校知名度的籌碼。因此體育課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為盡可能的增加學習時間甚至剝奪學生的課外鍛煉時間。
2.2.2、傳統體育教學的影響
青少年是極具活力的一代,天性好動、對新鮮事物的學習能力強。傳統的體育教學、體育鍛煉,單純的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等內容陳舊、形式單一,很難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學生不愿意練、不參與,最后發展為體育課堂的另一特色——體育課堂的“放羊式”管理。
在家庭方面:一方面,家長的思想受片面的社會價值觀的影響,許多家長一直堅定只有讀好書才有出路,盡管很多家長也知道孩子要德、智、美、體、勞全面發展。可是在行動上仍有很大的反差,忽略了孩子的體育運動參與。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害怕孩子會出現危險,因此、不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鍛煉。
青少年不僅僅是社會的希望,更是每個家庭的希望。父母對子女賦予了太多的要求和疼愛。因而,會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只要一見到孩子,話題總是離不開要好好學習,也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見,按照自己的要求為孩子安排大量的輔導班、興趣班等,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決策權利,也剝奪了孩子的自由時間與空間。偶爾的體育活動卻被稱為“荒廢時間”“玩物喪志”,把孩子的健康寄托于醫療保健上,為孩子的學習全職陪伴監督著,一方面讓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失去了自己鍛煉的機會從而也失去了作為父母對孩子體育鍛煉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一種長久的影響,不利于青少年終身體育的發展。
青少年時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對于改善青少年的體能有直接的作用。學校應克服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注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創新體育教學方法,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充分調動青少年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強化青少年的體能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目前我國針對青少年的體質、體能問題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田麥久,武福全,談太鈺等.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
[3]孫文平,張振東.“健康是1、其他是0”:體能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基礎[J].運動,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