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麗梅,王玲波,張云琦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41)
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與產業結構對接研究
靳麗梅,王玲波,張云琦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41)
通過對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與中藥產業結構對接課程體系之間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專業與產業結構的無縫對接,適應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
中藥制藥技術;課程設置;中藥產業
中藥行業一直是國家重點扶持行業,政府對發展中醫藥態度鮮明,“中藥復興”再次成為國家戰略。中藥企業受益于行業政策的支持,獲得更多的政策資源。2009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中藥品種保護指導原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自2009年9月21日起實施?;舅幬锬夸浝镉幸话肫贩N是中成藥和中醫藥,中藥飲片首次被納入國家基本藥物?!靶箩t改”的深入推行使我國中醫、中藥的應用更加廣泛。近年來,以同仁堂、太極集團、三九集團、九芝堂、天力士等大集團公司為代表的中藥龍頭企業發展迅猛,研發水平不斷提升。國外醫藥巨頭也躍躍欲試,當前世界醫藥20強都已經成立了專門的中草藥研究中心,有些企業也開始在中國網羅中藥開發人才。同時,受中藥板塊高利潤、高增長等利好因素的吸引,社會上大量資本流入中藥行業,使中藥市場調整步伐加快。中藥因為藥食同源的基礎和臨床功效,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和開發空間,隨著回歸自然思潮的影響,市場需求還會不斷增長。中藥除了治療藥品,還可以開發保健品、食品、飲料、化妝品、中藥獸藥、中藥飼料添加劑等,將會帶來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藥制藥技術專業以國家《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國家職業大典》、《中醫藥行業職業技術等級考核標準》等為依據,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等[1]。跟蹤國內外先進的制藥技術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更新教學設備,使學生掌握新劑型的生產和新技術的應用。畢業生面向各中藥生產企業、醫療單位制劑室,可從事固體、液體制劑的制備、中藥前處理、中藥質量檢測等工作。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預計到2015年,包括中藥工業、中藥農業、中藥商業、中藥保健品、中藥食品、中藥化妝品、中藥獸藥以及中藥加工裝備制造業等在內的大中藥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中藥產業多元化的發展意味著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適應變化的中藥產業市場。如何培養出與變化的中藥產業結構相適應的中藥制藥技術專業人才是本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以規范化生產(GMP)、統一質量標準、現代化制藥技術設備為特色的中藥現代工業,對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和數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藥工業企業在推進產業化、現代化和開發世界市場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技術崗位和職業崗位,急需一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了培養符合中藥制藥行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中藥制藥技術人才,急需調研就業崗位,分析崗位能力;針對崗位特點,重構課程體系,不斷改進實踐教學方法,構建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規范實踐考核,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我們與當地中藥企業共同制定新的實踐教學大綱,修改實踐教學計劃,對于聯系緊密的相關實踐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增設綜合實踐課程,以突出“實用”為原則,通過不斷探討高職教育特點和學生狀況,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的培養質量[2]。根據制藥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共同編印實訓(實習)計劃、實訓(實習)大綱、實訓(實習)考核標準,讓學生帶著任務、按照崗位技能要求去企業頂崗實習。分階段把學生培養成“觀念職業人”、“準職業人”和“完全職業人”。高職教育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被社會廣泛認可,必須切實轉變辦學理念、明確辦學方向,努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而將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與中藥產業結構對接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然途徑,也是高職高專中藥制藥技術專業發展和改革的必然選擇。
(1)調查黑龍江地區中藥生產企業,食品、化妝品行業,中藥材及其制劑、保健品經營以及黑龍江地區的道地中藥材資源等情況,分析大中藥行業人才需求狀況,調整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課程設置,以適應行業的需求。
(2)對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課程進行調整,并進行兩個年度一個畢業班學生的實踐應用,對畢業生以及用人單位進行跟蹤調查,不斷調整和完善專業課程體系。
(3)形成以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與中藥產業結構對接的課程體系。
通過對省內的中藥生產企業,食品、化妝品行業,中藥材及其制劑、保健品經營以及黑龍江地區的道地中藥材資源等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調整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以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制藥系中藥制藥技術專業學生為試點對象,對調整后的課程體系進行具體研究和實踐,驗證課程改革的可行性,形成以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與中藥產業結構對接的“動態”課程體系[3]。
中藥產業是具有我國民族特色和獨特優勢的產業,國際中藥市場空間大,然而當前我國中藥產業技術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國際競爭力。目前這一環節的參與者包括政府、高校、研究機構、部分企業研究部門,但由于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政府扮演了主要角色,它不僅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且直接介入到新藥的研發中。產業結構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程度、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和質量,也關系到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狀態。
高職中藥制藥技術專業是與工學相結合的一個新專業,應用性強,覆蓋面廣,是連接醫與藥的橋梁,涉及中藥制藥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劑型、新輔料、GMP標準等多個領域。中藥制藥技術專業以培養具有一定的中醫藥理論基礎,具備現代中藥生產企業所需要的職業技能,能勝任中藥生產企業中藥制劑生產、中藥飲片生產、中藥鑒定、中藥質檢、中藥營銷等崗位工作的人才為目標[4]。工學結合是培養這些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在辦學層面體現為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學生在頂崗企業或訂單培養企業中按照準員工要求進行頂崗實習和預就業,實現了就業與頂崗實習的無縫對接。
[1]黃麗萍,張寶成,吉玉蘭.以實踐技能培養為目標革新中藥制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職業教育研究,2011(1):46.
[2]孔令義,梁敬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提高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2):77~78.
[3]姚麗梅,杜淑清.高職中藥制藥技術專業模塊化教學的探討[J].中醫教育,2007(11):33~34.
[4]李羿,萬德光,鐘世紅.從中藥產業鏈試論中藥材生產[J].成都醫學院學報,2008,3(4):24~27.
G423.02
A
1671-1246(2012)09-0132-02
黑龍江省職業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中藥制藥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與中藥產業結構調整對接研究”(GG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