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彥軍(東莞市技師學院 廣東 東莞 52311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優化結構,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同時,國務院批轉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也提出:要建立大中小學相互銜接的、較為科學合理的體育教育體系,保證學校體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提高教學水平。因此,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自身素質是當代教育發展必然之路。
談及體育這項活動,在大多數人的腦子往往會呈現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概念,所以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以及教學理念尤其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由于體育這項教學的特殊性,大部分教師都是從相關體育院校畢業,而在這樣院校學習的結果就是單純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文化教育的培養,這樣也就客觀的導致了這批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受自身教育的影響只是側重對于專業技能的授課而不重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文化以及精神的灌輸意義。一味的側重在教學過程中技能的鍛煉,最終會導致學生對這些體育項目的發展源頭、歷史、過程的空白區,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理念政策提出之后,這樣的教育模式以及理念顯然與當代整個教育界的發展理念相違背。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是培育新一代的園丁。教師要用自己的品格育人,以自己的良好德行和習慣去影響、塑造學生。作為合格教師,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理論素質、技能素質、身心素質、風度儀表等,同時還必須具備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當今社會對幼兒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積極響應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的精神,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素質修養,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尋找自己身上的不足,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在我國大多數院校,從小學體育教育開始就形成了這樣一個發展模式,語文、數學等主要課業的重視程度往往大于體育課,所以就導致了一些主課教師占有體育授課時間,體育教師不受重視也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在大學學習過程當中,體育教育也在日漸備受重視,對于體育教師高素質的要求也許僅僅局限于高校教師,因為外界會為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高校可以開辦第二輔導班來輔助體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開創與體育教育相關的課程,側重對于體育文化的培養,在強身健體之余,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毅力。教師自己也應當在課余時間,認真研讀相關著作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提高。在教學技術制定之初,就應當清晰的明白教學計劃最終要得到的成活,設立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以簡單明了的教學內容完成最終想要達到的教學成果。以不斷創新的教學手段以及理念實現教育最優化,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同時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體育教師可以經常閱讀有關教育的報刊雜志,學習最新的大學體育教育基本理論、科研基本知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加強個人的再學習,勤讀書,勤思考,勤總結。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發展趨勢及課改方向,用最新的理念來指導平時的教學工作,提高自己專業知識水平。深入學習、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不斷探索新的教法,在教學中有創新,活動中注重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興趣的培養。規范自己的日常用語和行為舉止,進一步樹立教育的良好形象。積極參加課題研究、撰寫論文或教育教學經驗文章、教案設計等,進一步鞏固專業思想,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提高其實施大學生體育教育教學的能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在培養人地的活動中,教師擔負著特殊的使命。教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所以,體育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著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體育課堂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可見,體育教師的道德風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目前,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機的社會轉型時期,形形色色的道德現象交織在快速發展和復雜多變的經濟和社會現象之中,人們的道德觀念特別是價值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對于善、惡、是、非的識別比以前要困難得多。面對這種形勢,體育教師必須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自覺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真正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草離去。
當前,知識發展的總趨勢和新特點就是知識正在以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綜合。大量新型的邊緣學科往往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于一體,學科間的相互綜合已成為知識創新的重要力量。傳統的知識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廣博的文化科技知識和教育科學理論,只有這樣的高校體育教師。才能讓學生對多門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遷移和綜合,真正做到對知識的融合貫通,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從而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弱。如果教師僅拘泥于陳舊的體育教學模式,社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體育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大膽探索,不斷豐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有關的學科知識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真正的做到“常教常新”。
大學生體育教師需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不要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遇到了你而留下任何遺憾。多讀書,要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盡快提高,讀書是一種省時高效的途徑,所以我要堅持讀有關教育的書籍。同時注意多鉆研,勤思考,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并在總結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向身邊優秀的老師學習教學經驗,學習掌握教師工作必備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師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磨練才能領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以高度的覺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學藝術來教育人。要用愛心開啟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心中的好教師。以自身做起,讓愛撒向每一個受教育的學生。
[1]吳巖.必由之路-高職教育產學研結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1.
[2]鄭家泰等.育才通道-高職教育專業建設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92.
[3]戴健等.21世紀體育人才的素質要素及培養要點[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1):83-86.
[4]張堯學.高職教育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講座.2009,8.
[5]夏冬生.新世紀體育教師能力結構新要求[J].遼寧體育科技,2002,(2):70-71.
[6]楊明,孫全洪.論小康社會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的構建[J].體育文化導刊,2004,(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