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鈺 蔣海嶺
(武夷學院 藝術系,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動畫場景是指以動畫影片文字劇本及導演的構思、創作為基礎繪制而成的單張的畫面。它為動畫角色提供表演、活動的空間、場地,是整部動畫影片重要的組成部分。色彩在動畫整部影片場景的整體風格的把握、內容情節的表達、主題的突出、氣氛的渲染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色彩的產生有一個必備條件——光。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光源—物體—眼睛—大腦發生關系的色就叫做色彩。[1]
由各種光源發出的光,由于光波的長短、強弱、比例性質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稱為光源色。[2]
色彩分為有彩色系、無彩色系,其中無彩色系又稱為黑白系列、極色。彩色系:可見光譜中的全部色彩,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無彩色系只包括黑、白色及黑白兩色相混所產生的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系列。
動畫影片的場景是指動畫影片中除了角色造型以外的隨著時間改變而變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設計,[3]即角色所處的生活場所、陳設道具、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歷史環境,甚至包括作為社會背景出現的群眾角色。
動畫影片的場景畫面與繪畫作品一樣,具有一定的造型性。所謂造型是指在畫面上,通過形體、光線、色彩等空間元素的具體安排來表現畫面中的人、景、物,傳達出作者的需要表達的意圖、思想。也就是說動畫場景的畫面則是由一個個的造型元素組成。
色調是一幅畫的主旋律。[4]什么是色調呢?它是指一種主色和其他色的組合、搭配,所形成的畫面色彩關系,即色彩的總的傾向性,是多樣與統一的具體體現。一般在畫面所占面積大的色相便從視覺上形成為主色調,即主調,它是統一畫面的主要色彩。
動畫作品與繪畫作品明顯的區別在于:動畫作品具有運動型、時間性、變化性、可聽性、可視性;動畫作品的這些特性賦予動畫影片的最小組成單位,即動畫影片的畫面同時也具有運動型、時間性、變化性、可聽性、可視性,在時間中運動著、變化著,根據情節需要引起畫面的變化直接,引起畫面中的色彩隨之變化。動畫場景中色彩的變化引起觀者心理、情緒的變化,進而吸引觀眾觀看。
寫實風格的動畫場景是指畫面效果以我們日常生活中色彩為基礎。色彩表達方式講求在現具體的光色條件下的物象色彩的真實面貌,追求一定的真實感與紀實性。典型的片例要數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先生的多部動畫影片,如《龍貓》、《天空之城》、《再見螢火蟲》、《幽靈公主》;韓國動畫影片,如《五歲庵》;俄羅斯動畫影片,如《老人與海》;美國動畫影片《小馬王》、《人猿泰山》、《白雪公主》,等等。但是這種寫實風格的動畫影片中場景的繪制是對現實生活的場景完全照搬嗎?不是,寫實但不照抄。場景繪制師根據劇情要求、導演構思、分鏡頭畫面的合理安排進而對現實生活場景進行一定的賽選、重組、打散,利用構成的方法進行設計描繪,使場景不失真實性的基礎上達到更加符合劇情需要。當今商業動畫片偏向于這種寫實手法。如中國近年的動畫影片《風云決》、《清時明月》、《三國演義》,以及我院藝術系師生共同制作的武夷山民間原創動畫影片《扣冰古佛》,等等。
主觀色彩不像寫實色彩那樣追求紀實性、對現實生活的再現,而是根據藝術家本人對色彩的趣味、喜好,以及為了突出某種色彩的象征意義和對人們的心理效應而采用的夸張色彩手法、超出常情及常規視覺的一種色彩處理。如美國著名動畫影片《獅子王》中小獅子辛巴出生時那金黃色的非洲草原;法國動畫影片《美麗城三重奏》中充滿冷色調的主人公抑郁生活場景色彩;日本宮崎駿作品《千與千尋》中油屋里飽和度極高的異域色彩。主觀色彩在某種層面上能夠與觀眾達到共鳴,它所表達的是一種思想、一種心理。再如藝術動畫短片《植樹人》、《老人與海》等。
裝飾色彩不拘泥于客觀色彩真實的光色關系與變化,而是純粹側重色彩的搭配表現,采用客觀色彩的高度概括、純化、夸張、變形,以取得或突出色彩的純視覺效果及裝飾效果,或是通過非現實的色彩來傳達某種情緒。裝飾色彩的場景往往表達出某種夢幻般的情節。例如動畫片《阿姍》中阿姍為了逃避枯燥學習神游到仙境那一幕。再如中國水墨動畫影片《蝴蝶泉》、《天書奇談》、《抬驢》、《有求必應》等。
色彩心理對動畫場景繪制影響很大,它能夠直接影響觀眾的心理隨著影片情節的發展而變化。色彩能夠帶給觀眾最為直接的感受。
人們常說色彩是有情感的,因為色彩的各種情緒和象征作用是由人們長期生活積累的視覺感知而形成的。
俄羅斯動畫片《老人與海》整部片子的色調以藍冷色調為主,來表達老人那種冷靜地與魚斗爭的經過。寧靜的大海,冷靜的頭腦,藍色調最合適不過。
宮崎駿動畫影片《龍貓》中姐妹倆家后面那片老樹林中那種綠色,綠得讓人心動、讓人安靜;小主人公獨自一人來到那么大的樹林玩耍,如果不是那么綠的樹林,換成枯樹林,效果會完全不同,小主人公面對褐色的枯樹林會不寒而栗,更不要說獨自一人進林中玩耍。
宮崎駿動畫影片《天空之城》中兩個小主人公最后到達天空之城后,看到城市上空的淡藍的天空,頓時忘卻城下的戰爭,心中充滿了寧靜。
美國動畫片《獅子王》中小獅子出生那段,小獅子被高舉于空中,整個畫面以金黃色為主色調,象征著希望、輝煌,代表著小獅子會給大伙帶來新的希望。到后面當反面人物小獅子的叔叔刀疤在大象墓園出場時以深藍的冷色暗色調為主調,給人一種邪惡、恐怖、黑暗感覺。
《人猿泰山》中面對大家的排擠,尤其是父親的責罵時,小泰山哭跑著,這時的場景以郁悶的冷調子、暗色調來比喻小泰山內心的苦楚。
由于不同的地區和民族的生活、審美、文化、習慣的不同,人們對色彩的感知、喜好也不盡相同。如:宋代很多畫家偏好淡彩水墨畫,利用潑墨而成的渲染畫面,表現了對自然真實景象色彩的一種高度的概括、提煉。國內著名的插畫家阮筠庭畫面中的色彩透露出溫馨、浪漫的感覺,她尤其喜用藍色、紫色。當代插畫家本杰明,他的畫面偏好紅色、黑色,非常濃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使畫面具有很強的色彩視覺沖擊力。
“中國紅”透露出中國人對紅色的偏愛,它代表著喜慶、莊重、大氣。在非洲,氣候炎熱,當地人們對明艷、高純度、高飽和度的色彩甚是喜愛,這些色彩與他們的膚色形成鮮明的對比,顯得格外的漂亮,同時人們的性情直率、奔放、熱情。然而歐洲其他一些國家則喜好“高級灰”,也就是色彩的飽和度、純度都相對比較低,這些色彩在視覺上比較柔和雅致。
[1]王磊,盧嘉.色彩構成[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7.
[2]余雁,關雪侖.構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3]韓笑.影視動畫場景設計[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7.
[4]張繼渝.設計色彩[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