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詠徐璐
(上海海洋大學,上海 201306)
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的一大趨勢。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在1992年聯合國日的致辭中宣稱:“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全球化已成為當今時髦的經濟口號。所謂“全球化”指的是各國在經濟上越來越相互依存。全球化(即Globalization)一詞,最早是由T.萊和特于1985年在其《市場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來的。他用全球化形容此前20年間國際經濟發生的巨大變化,即“商品、服務、資本和技術在世界性的生產、投資及消費領域里的擴散”。
隨著經濟體制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人類進入了信息爆炸的時代,不同文明、文化之間的沖突成為世界性的問題,全球化正在日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因此研究職業發展教育的學者不能也不應該回避全球化問題。事實上,中外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1909年,一位從事各種改革運動的工程師弗蘭克·帕森斯,在波士頓成立了職業局,它的功能類似于今天的職業介紹所,是第一個具體的職業組織[1]。帕森斯認為選擇職業要比找工作重要,他提出職業輔導的“知己、知彼、決策”的三個步驟。
1950年,美國國家職業輔導協會主席霍布克明確表示:傳統的觀念正在“粉碎中”,1951年舒伯建議美國國家職業輔導協會將1937年起沿用的“職業輔導”的定義修改成:“幫助個人將自己與工作世界中的角色發展結合成一個完整的概念,讓這個概念在現實中得到考驗,而后再將它修正成與現實接近,最終使自己與社會都感到滿意,這個過程便是職業輔導。”舒伯的這個新定義,將個人與職業綜合成有機的整體,并將職業行為置于人類發展的架構中加以研究[2]。
60年代,職業輔導特別重視職業決定的過程,Samler職業輔導就是學習做決定的經驗。
70年代,“生涯輔導”理論在美國興起,之后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發展和運用,“生涯輔導”強調生涯決策能力的發展、自我概念的發展、個人價值觀的發展、選擇的自由,重視個別差異,對外界變遷的因變[3]。
80年代,生涯輔導已經完全轉變成動態的、包羅萬象的、內容廣泛的一門學科。國外學校確立了“全人”生涯輔導模式,并輔以矯正、補救的心理咨詢和訓練項目。
我國高校在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進入21世紀,隨著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進一步發展,高校就業輔導與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日益受到重視。2008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將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明確列入教學計劃,并附上教學要求的詳細規定:現階段作為公共課,既強調職業在人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職業發展教育又邁向一個新的層次。
我們需要在全球化視角下開展職業發展教育,這是因為當代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眾多的機遇與挑戰,它需要人類共同解決。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提名教育部長鄧肯時提出:“我們需要一個21世紀的教育制度。”作為世界教育強國的美國,面對如此快速變化的社會潮流,產生了憂患意識。《時代周刊》甚至認為:“現在美國的學生在學校里所做的事情,幾乎與他們的曾祖父母沒有什么兩樣:坐在教室里,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用手寫下聽課筆記,閱讀在印刷時就已經過時的教科書,這樣的教育方法,顯然是與不斷變化的世界有些脫離的。”[4]為此美國教育界、政界和商業界的領袖們開始反思美國的教育,希望能夠對現行的教育制度進行必要的調整,使美國學生擁有“21世紀的技能”。這些技能包括:(1)了解整個世界,即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和與世界不同文化、文明溝通的能力;(2)跳出思維的局限,即擁有創新力、獨創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3)懂得靈活運用新的信息,即具有信息搜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合群能力[5]。
我們需要在全球化視角下開展職業發展教育、職業發展教育是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簡稱,是就業指導工作與職業指導教育的延伸與發展。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心理測評和職業咨詢、就業創業教育等內容[6]。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目標是將職業發展指導作為大學生人生指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提高大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為大學生畢業后的職業與事業發展奠定基礎[7]。職業發展教育注重個人素養的簡歷、態度的調適、觀念的更新,以及個人能力的提高,這與美國所提出的“21世紀的技能”不謀而合。
時至今日,當人類面臨著共同的生態環境問題,資源匱乏問題,貧困饑餓問題,生命倫理問題,以至于“克隆”技術對人類生命概念提出的挑戰時,人類已經意識到并開始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式[8]。這意味著作為個體的人正在逐步擺脫過去的整體性存在、單子式存在而走向世界歷史性的存在,即共生性的存在[9]。也預示了在全球化視角下,職業發展教育的現實需要,即人們在進行職業環境探索的時候,不要把視角只局限在中國國內的一時一地,而應該放眼全球,以及長遠的未來,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多了解、接收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甄別,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就是21世紀技能中的與世界溝通的技能,以及靈活運用新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對以“全人”輔導為主導的生涯輔導模式,我國高校在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我們該如何看待職業發展教育的全球化趨勢?
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化教育”,畢業生就業能力差,就業主動性差,高校對畢業生就業觀念轉變教育比較欠缺,等等。可見,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在中國的全球化需要積極融入策略,一方面,通過參與全球化的過程,提高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擴大中國在國際規則形成和發展中的發言權,從而使國際規則更多地反映我國利益。另一方面,在保護好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同時,推動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走向全球,使之成為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對全球化的重要任務如下。
(一)全球化為我國的職業發展教育提供了發展的契機。
西方發達國家在職業發展教育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全球化的發展促使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更加頻繁,這將有利于我們在學習中發展,完善自己的職業發展教育工作。我們在借鑒西方的發展教育經驗,克服本國職業發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高校職業發展教育工作資源投入初具規模,在工作比重、經費投入上均有較大發展,但是資源投入呈現較為局限的狀態;師資力量投入上有較大發展,師資基礎良好,但師資水平和層次有待進一步提高,大部分老師沒有相關工作的專業背景,必然在具體學生指導工作中走彎路;學生對職業發展教育的認識有限,雖然很多高校采取了各種方式推進職業發展教育理念的普及,尤其是講座的方式,但是大多數學校的活動(比如講座、課程)更多的只是生涯任務的故事展示、教育者的說教,理論信息的提供,沒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學生對此的認識和感受并不深刻,效果會打折;高校職業發展工作途徑已經呈現多樣化特點,但理想的途徑和現實之間仍存在矛盾,部分途徑的效果有待加強。從上述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職業發展教育途徑的理想與現實之間仍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問題的存在將極大地阻礙我國職業發展教育的發展。全球化時代為我們借鑒國外在該領域的先進經驗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們應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比較和借鑒中將我國的職業發展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全球化為我國的職業發展教育在培養世界性人才中發揮作用創造了條件。
中國已步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大學生就業成為全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大學類型不同,戰略定位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有所不同,但都要為學生的現實服務,都要為學生的未來著想。許多用人單位在進行選拔時,比較看重大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因此,實踐性強的學生,比較容易適應社會環境,勝任崗位。通過職業發展教育,大學生可以優化自身的各種能力結構,培養平等競爭的意識,獨立自主的人格,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責任意識與敬業精神,從而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2003年12月10 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了題為“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演講。溫總理在演講中指出,昨天的中國,是一個古老并創造了燦爛文明的大國;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改革開放與和平崛起的大國;明天的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充滿希望的大國。在經歷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后,我國正以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融入世界,因此,我們的教育要鼓勵師生掌握廣博知識和面向世界的競爭能力,努力使大學生率先踐行胡錦濤總書記對全國廣大團員和各族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自覺擔負起時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為榜樣,努力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一直頑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新一代,讓青春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三)全球化為我國的職業發展教育面向世界發展,并走向國際舞臺發揮作用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雖然近年來職業發展教育在我國呈現良好的勢頭,一些人力資源咨詢公司更是經營起了職業發展業務,但總體上看,我國與國外的職業發展教育差距仍然很大。西方許多國家的職業發展教育從小學就開始了,而且形式多樣,如職業日、職業興趣測試、社會實習等。在我國,只是當大學生就業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時,職業發展教育才在學校引起重視。大學有責任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學會確定職業目標,指導學生明確職業目標,并將其轉化為行動計劃等方面做出更系統全面的探索和實踐,這對于中國的職業發展教育理念走向世界、邁向全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陳若璋.美好未來不是夢:生涯探索與前程規劃[M].臺北:心理出版社,1989.
[2]Crites,J.O.Career Counseling:Modes,Methods and Materials[M].N.Y:McGrawhill,1981.
[3]金樹人.生計的觀念,生計的輔導[J].咨詢與輔導月刊,1987,(1):14-15.
[4]丁山.美國教育與時代脫節,提出21世紀需要掌握的技能[N].新民晚報,2006-12-12.
[5]時代周刊.Skillofthetwenty-firstcentury.
[6]曹紅霞.略論我國高校職業指導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6).
[7]雷五明,趙北平.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內容與實施[J].中國青年研究,2006,(9).
[8]萬俊人.尋求普世倫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7.
[9]魯潔.關系中的人:當代道德教育的一種人學探尋[J].教育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