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磊 王玲玲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真心”這個詞比較常見,屬于一個高頻詞。“真心祝福”,“真心愛你”等字眼在報刊,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真心”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解釋為名詞,“真實的心意”的意思。如真心話,真心實意。后來,“真心”的用法開始發(fā)生轉變,可用作狀語,修飾動作,心理的態(tài)度的誠懇程度。漸漸地,“真心”的副詞或形容詞作用越發(fā)顯現,如“真心祝你幸福”“真心喜歡跟你在一起。”從“真心”修飾的短語可見,“真心”后面一般接表示積極意愿的短語,如“我真心希望你早日康復。”“我們真心盼望您能來我們學校講學。”這種用法居多。也可以接中性色彩的詞語,如“在她家的這段時間,她家人一直真心對我好。”
不過,近來發(fā)現,“真心”不僅可以接積極或中性的短語,有時候可以接貶義色彩的短語。這類用法早在聞一多的《雜文·善于儒、道、土匪》中就有出現,“所以儒家之所以反對道家,只是口頭的,表面的,不像他對于墨家那樣的真心的深惡痛絕。”這里,“真心”仍然是真實的意思,即那種深惡痛絕是發(fā)自內心的。但是,這種用法與日常所用的“真心”的用法有所不同。近來,“真心”接貶義色彩的用法更為盛行,尤其在網絡語言中,更是屢見不鮮。“我真心恨你。”“我真心不想待不下去了。”下面先來看看各網站或新聞中出現此類用法的例子。
1.60年代賺錢不容易啊。真心后悔了,那掉率,不信你去試試。
2.讓腰部快速變細你可以選擇瑜伽,如果真心很懶那就散步吧,每天飯后適當的行走半小時左右,每天早起做三分鐘的伸展運動,睡覺之前起床之后記得深呼吸。
3.劉璇大腿真心的粗!王祖賢是當年的“神仙姐姐”。
以上三個例子可見,“真心”后面搭配的詞語不再是“祝福”,“希望”等表積極意義的詞語,“后悔”,“懶”,“粗”在意義上均有消極貶義的色彩。“真心”在這四句中的意思可解釋為“發(fā)自內心的,真實的”。與原來《現代漢語詞典》意義相近,但“心意”義開始慢慢消失。用法也發(fā)生變化。我們認為,“真心”不再是一個褒義色彩的詞語,已開始向中性色彩詞語轉變,人們是引用其意思,表達態(tài)度之誠懇。與“真的”意義相近。至于“真心”的褒義色彩,在使用過程中已顯得不那么重要。這種用法即為詞語搭配的擴大。
首先,從語義上看,“真心”的意思從“真實的心意”轉變?yōu)椤鞍l(fā)自內心的,真實的”。心意的意義有所淡化,所以說,“真心”的詞性由原來的褒義色彩較濃漸漸向中性色彩轉變。但是,基本意義仍保持不變。與“真的”意思相近。
其次,從句法層面來分析,跟“真心”搭配的詞語正發(fā)生變化,由于“真心”意義有少許變化,所以,其搭配的詞語不再局限于褒義或者中性,在表達“真實”意義上甚至可以接貶義色彩的詞語。比如,“我真心恨你。”“我真心感覺無語。”
最后,從語用來看,“真心”的這種用法有加強強調的意味。比如,現在我們說“我真心祝福你。”即有一種強調這種祝福是發(fā)自內心,而非虛偽的含義。可以設想這么一個語境,在自己曾深愛卻因為各種原因分開的人面前說此句,即有強調我已釋懷,誠心祝福的意味。同理,“我真心待不下去了。”表達的即為強調真的是忍無可忍,已超出極限,再待下去會窒息的這種情感。這種用法對表達強烈的情緒有很好很明顯的作用,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
可以用兩個例子來證明。
1.我真心想你。我真的想你。
2.我真心想逃離這個鬼地方。我真的想逃離這個鬼地方。
句1中,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前一個句子更真誠,并能表達想你的意愿之出自內心,有濃烈的感情。而句2“真的想你”未免生硬,即陳述一事實,與“假的”相對,有申辯的意味在里面。所以,在表達上,“真心”是優(yōu)于“真的”的。
“真心”的這種用法的改變,有人自然會想到早期非常常見的“褒詞貶用”和“貶詞褒用”現象。但是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褒詞貶用”和“貶詞褒用”是一種修辭現象,是指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詞語的詞性,以達到反語或諷刺的效果。如:
1.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巍巍《我的老師》
2.中國軍人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治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句1中的“狡猾”本是詭計多端的意思,是個貶義詞。但在此句中并沒有貶斥的意思,反而表現了孩子們的機靈調皮。屬于貶詞褒用。句2中“偉績”本是褒義詞,在這里是反語相譏,是對中國軍人暴行的控訴。屬于褒詞貶用。
但是這兩種用法均屬于詞性的臨時變化,是受一定語境限制的。如“狡猾”和“偉績”,其貶義和褒義的詞性是沒有變的,只是在特定的語境中發(fā)生了變化。這與本文要討論的“真心”的用法變化有很大差異。“真心”在使用時并不受語境的影響,其基本意義是保持不變的。這種用法不是修辭現象,而是一種詞語搭配問題。與最近比較流行的“各種”用法相近,“各種恨”,“各種抱”同屬詞語搭配的擴大。因此,用“褒詞貶用”來解釋“真心”的用法變化是不科學的。
認知語言學認為人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自身與外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關系,這種關系多次反映在人的大腦中,就會形成一定的意象圖式。語義以認知為基礎,是人類在對世界進行范疇化和概念化的過程中形成的。人們認識事物總是從基本事物范疇開始的,在此基礎上開始認識到抽象的概念。原型是某一范疇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其他的事物由于與原型有一定的家族相似性而被認為屬同一范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認識和創(chuàng)造的新事物不斷增多,當原有的概念、范疇已不能反映新世界時,人們就要尋求表達新事物的方法。但人類不能無止境地創(chuàng)造新的詞語,因為這樣既不可能,也不經濟,這樣人們就會利用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相關性,將新認識的抽象概念與認知的事物相聯(lián)系,找到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點,用已知事物表達新概念,于是就產生兩個認知域,即由始源域到目的域之間的投射。擴展的義項與基本義項由某種關聯(lián)而成為同一詞的義項,詞義就開始擴大。“真心”原本有褒義色彩,人們?yōu)榱吮磉_的方便,在表達“真實的”意義時,不再選擇另造新詞,而直接將“真心”的意義范圍擴大,從來搭配能力也加強。這樣,“真心”既可以用來修飾褒義色彩短語,又可以修飾貶義色彩短語。不僅表達了意義,也符合語言簡明經濟的原則。
詞匯出現完全的空白、缺環(huán),不能滿足言語主體表達的需要,這就是詞匯的不自足現象。這種缺漏和不自足并不是一種語言的缺點,而“只是一個民族的思維和語言的一種集體無意識,為全人類、全社會所共有。”也就是說,詞匯不自足現象對于所有語言都是平等的,當然,現代漢語也不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師母”的說法,而“女教師的丈夫”卻無法稱呼,這就造成了“師母”對應詞的不自足。同理,“真心”原本用來形容褒義色彩的詞語,而形容貶義色彩詞語的“真心實意”的該層次找不到對應的詞語。如表達發(fā)自內心的喜歡,贊同則有“真心喜歡”,“真心祝福”,而表達“發(fā)自內心的討厭”則缺少相應的詞語,所以,人們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將“真心”意義進行擴大,這樣就填補了其對應詞的空缺。這種用法會慢慢被大家所接受。
從交際功能來看,“真心”在表義明確這一基本原則上是沒有任何不妥的。如“我真心恨你。”解釋為:我發(fā)自內心地恨你,這種恨是真實的,不虛假的。這種表達方法詼諧地表達出說話者恨的真實程度,不僅有俏皮的成分,又表達了自己的意圖。所以,人們習慣用這種用法來表達自己的一些負面情緒,既照顧了聽話者的情緒,又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判斷一種用法是否符合規(guī)范并被大眾接受的一種最高準則即約定俗成,“約定俗成謂之宜”。基于此,筆者認為“真心+貶義色彩的短語”這種用法是合理的,是有很好的發(fā)展空間的。“真心”的這種新用法能夠填補之前語言中的缺環(huán),它有很大的使用群體,而且在表義上也是明確的。因此“真心+貶義色彩的短語”的這種用法是符合規(guī)范的。詞語預測的落腳點是為語言規(guī)范服務的,如果對該用法進行預測的話,我們應持樂觀的態(tài)度,并以積極,欣喜的態(tài)度來迎接他們。只有這樣,我們的語言才會越來越生動,越來越完善。
[1]段世齊.從認知角度看詞義的擴大及認知思維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J].2008(3).
[2]劉芳.現代漢語詞匯中的不自足現象[J].2010(4).
[3]王海霞.新詞語產生方式的心理依據探討[J].2009(24).
[4]匡藐男.貶義詞褒用和褒義詞貶用[J].修辭學習,1999(2).
[5]周薦.二十世紀現代漢語詞匯論文精選[M].商務印書館,2004.
[6]程工.語言共性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