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蘋
(長春工業大學 人文信息學院,吉林 長春 130122)
寫作習慣是在長期的寫作過程中逐漸形成規范的寫作行為。應用文寫作也不例外,如果能從開始進行應用文寫作學習時起就讓學生養成規范寫作的習慣,那么對他們今后應用文的寫作將會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師在應用文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應用文寫作習慣。
好習慣的培養是有一個過程的,而良好的應用文寫作習慣的培養應該貫穿在整個應用文寫作的過程中,也就是說教師要從寫作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入手,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應用文寫作需要經過確立主題、選取材料、安排結構、寫作成文、修改潤色五個步驟,而在每個步驟中都應該對應地讓學生養成一種習慣,這樣學生就能把握應用文寫作的方法,真正學會寫應用文,具備應用文寫作的技能。
確立主題是應用文寫作的第一步。應用文的主題主要是表明作者的寫作意圖及觀點和態度。與文學寫作不同的是應用文的主題除了要鮮明、新穎外,還必須正確。
在實際寫作中,很多學生經常憑借自己的想象寫作,或者是在文章中說假話,這就違背了應用文寫作具有真實、實用性的特點,更影響了主題的表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指導學生如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確保主題的正確。要讓學生學會認真思考問題。例如寫調查報告,應先讓學生弄清楚寫調查報告的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質或客觀規律。接下來就應要求學生針對需要調查的問題考慮清楚如何進行調查,如何整理調查獲得的材料,如何找出規律,發現問題的本質,把這些問題考慮清楚了,就可以保證寫作的順利進行。但如果不進行調查,自己編造事實,則無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應用文寫作是沒有意義的,甚至還有可能產生更為嚴重的后果。
通過這樣的指導和練習,讓學生學會在每次寫應用文之前都先想想自己為什么要寫,寫的是什么事情,以及所寫情況是不是真實可信的。堅持這么做,就能使學生養成認真思考、實事求是的習慣。真實性正是應用文區別于其他文學作品的顯著特點,把握了這一特點也有利于學生寫好應用文。
圍繞主題選取材料是應用文寫作的第二步。應用文的寫作要如實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在寫作中不能有主觀的想象,因此對寫作材料有很強的依賴性,缺乏材料很難完成應用文的寫作。這就需要學生在平時多積累寫作材料,在寫作時才能找到那些能夠有效支撐主題的材料,從而完成應用文的寫作。應用文寫作中的很多材料都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并把觀察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在寫應用文的時候才有話可說。如果平時對看到的事情視而不見,對聽到的事情充耳不聞,那么到寫作的時候自然無話可說。
為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布置學生對某件事、某個人進行觀察。在觀察前先對學生講明觀察目的和要點;在觀察時要求學生認真細致觀察,尤其要注重細節,并做好觀察記錄;觀察結束后要及時整理觀察記錄,找出規律,發現問題的本質,以此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的能力,并養成積極觀察的習慣。如果學生真能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那么在寫作時就不愁沒有寫作材料了。
應用文的寫作需要材料的支持,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養成對生活細致觀察,并積累寫作材料的習慣,真正使學生做到在應用文寫作中有話可說。
圍繞主題選好寫作材料后,就需要考慮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哪些應該詳寫,哪些應該略寫,這就是應用文寫作的第三步,安排好整篇文章的結構。在應用文的寫作中對結構和寫法有著嚴格的要求,這與其他文學作品的寫作是不同的,而這也正是學習應用文寫作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除了給學生講清楚應用文的整體結構外,還應該對不同文種之間的區別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不同文種在寫作中的不同要求,從而掌握具體文種的寫法。
例如應用文都由三大部分構成,即標題、正文和落款,所以在寫應用文時必須包括這三個部分,缺一不可。在應用文的寫作實踐中,很多學生都能夠完成標題和正文部分的寫作,但經常忘了落款。如果讓學生在學習應用文寫作之初就把寫落款作為應用文寫作的一種習慣,那么在以后的寫作中就不會出現這類錯誤了。所以在學生的應用文寫作練習中,教師不能忽視落款的寫作,應該要求學生寫全、寫對。其次,對于不同的文種有不同的寫作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文種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文種之間的異同。例如請假條,要先寫清楚請假的原因,再寫明請假的時間;通知,要先寫清楚發通知的緣由,再寫具體的要求。這兩個文種寫作中,相同的是都要先寫清楚寫作的緣由,不同的是要根據文種的用途交代清楚相關的事項。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不僅能夠比較清楚地掌握應用文的總體結構,而且能夠掌握不同文種的寫作內容。
除了寫作內容外,應用文還要注意格式上的要求。例如請假條、申請、書信等文種,開頭要有稱呼,結尾部分還要使用一些慣用語,要求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都交代清楚了,這樣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應用文。
為了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具有清晰的思路,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養成列寫作提綱的習慣。寫作提綱可以幫助學生做到結構完整、思路清晰、格式正確。所以,在每次寫作前,教師都應該先讓學生列出寫作提綱,再按照提綱進行寫作。在日常的練習中也可以單獨練習寫寫作提綱。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列寫作提綱對自己寫作的重要作用,從而在寫作前養成理清思路,列出提綱的習慣,這對順利完成應用文的寫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列好寫作提綱,考慮清楚如何寫之后,就要把文章具體寫出來了,這是應用文寫作的第四步。寫文章離不開語言,而應用文的寫作對語言的要求更為嚴格。應用文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很多文種還要用來指導具體的工作,在實踐中要具有可操作性。這就要求應用文的語言必須做到準確、簡潔、樸實、得體。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深刻體會應用文寫作中對語言的這幾點要求。例如在請假條中寫“請假一兩天”,在通知中寫“三點左右開會”,其中的“一兩天”、“三點左右”都是不準確的語言,可以讓學生自己體會這種不準確的寫法對實際工作的影響。其次,應用文的寫作要求直入主題,把問題說清楚就可以了。因此,學生在寫應用文時不需要對自己的心理活動和景物進行細致描寫。此外,在用詞用語上必須恰當、得體。例如給自己的長輩寫信和給自己的朋友寫信是不一樣的。給長輩寫信要用敬語,而給朋友寫信要表現出熱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清楚地了解這些要求,養成使用規范語言的習慣。在寫作前,教師可以通過例文讓學生學習規范的語言表達法,并讓學生背誦應用文寫作中的習慣用語,以便學生在寫作中可以靈活使用。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修改應用文中使用不規范的語句,通過改錯掌握規范的表達方法。
語言是完成應用文寫作的基礎,只有在寫作練習中正確地使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寫作,才能養成使用規范語言的習慣,從而保證應用文寫作的規范性。
應用文寫完了,但并不意味著整個寫作的過程結束了,還要完成第五步,對應用文進行修改潤色。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要保證文章的質量,就必須修改。因此修改也是應用文寫作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學生寫完之后要指導學生先對寫好的應用文進行修改,并養成修改的習慣。
學生在對自己寫的應用文進行修改的時候,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看看是否有錯別字,語句是否通順,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這其實只是修改中的一項內容,就是語言方面的修改。而對應用文的修改還需要從主題、材料、結構、文種使用等幾個方面考慮。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自己寫好的應用文從這些方面進行全面的修改。主題的修改主要是讓學生確定自己表達的主題是否正確,觀點是否鮮明。材料的修改主要是從整篇文章來看所使用的材料是否都能有效地支持主題,是否都是真實可信的。結構的修改要考慮應用文的格式是否正確,所寫文種的內容是否完整,條理是否清晰。最后還要考慮文種選用是否正確,例如不要把通知錯用成啟事。
學生只有經過了這幾個方面的修改,才能保證所寫應用文的質量。所以,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寫完之后學會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并在不斷的練習中養成這種習慣,這將為學生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打好基礎。
良好的應用文寫作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打好寫作基礎,在以后的寫作實踐中才能寫出實用性強、質量好的應用文。
[1]徐世貴.新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指導[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126.
[2]謝玉珍.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寫好應用文[J].小學教學參考,2011,(9).
[3]蘇晨暉.寫作習慣的培養[J].寫作教學,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