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婷
(北方民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0)
幽默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是幽默動作(如卓別林的啞劇)、幽默畫(漫畫)、幽默音樂和幽默語言。本文只討論以語言為表達方式的幽默。幽默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會話幽默以言語行為為主要表現方式,可以用來化解矛盾、說服勸誡、應付尷尬場面等。本文將語用預設的相關理論與幽默研究相結合,旨在為幽默語言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預設也叫“前提”、“先設”和“前設”,是語義學和語用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語用預設的概念最早由哲學家斯塔奈克提出,目前對于它的定義還存在一些分歧。菲爾莫爾指出語用預設是 “通過一句話來有效地實施某一個言外行為所必須滿足的條件”。基馮從話語分析的角度將語用預設解釋為 “發話者對受話者可能會毫無疑義地接受的內容所做出的假設”。而何自然認為語用預設是指“那些對語境敏感的,與說話人(有時還包括說話對象)的信念、態度、意圖有關的前提關系”。
語用預設的合適性要求預設必須和語境緊密結合,因為預設是言語行為的先決條件。如果說話人不考慮語境因素,故意違反預設的合適性,則有可能鬧出笑話,造成幽默。正如呂光旦所說:“幽默的產生一方面離不開語言本身的內在規律,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語言在語境中的使用情況。”
(1)在課堂上,老師營造一種詼諧幽默的活躍氣氛。
老師:“馬克思都知道吧?美國大家都去過好幾次了是吧?”
學生:“知道,不過我跟他不熟。”
老師在上課時候,故意違反預設的合適性原則,明明知道大家都知道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知道同學們從來沒有出過國,故意說大家都去過美國好幾遍,實際是以一種幽默的方式激勵大家要謙虛謹慎地好好地學習。
(2)兩個關系很好的朋友一起走在路上,一個一不小心在過馬路的時候擦到了別人的車子。
A:怎么不小心點,你身強力壯的,把人家車撞壞了怎么辦?
B:我沒事,還好只是掛到了衣服。
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兩個朋友之間的關系非常好,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關心自己的朋友,故意說會不會把人家的車撞壞,言外之意是路上要小心有沒有受傷,以這種方式來避免朋友尷尬。說話人考慮到了朋友被撞倒后的緊張心情,很大程度上用這種違反預設的合適性來產生幽默。
在幽默的實現中,幽默的創造和理解之間的協調十分重要。要想達到預期的幽默效果,雙方必須有共同的知識儲備及認知基礎,這樣才有可能成功進行溝通交流。如果一方說出的幽默言語并不能被對方理解,幽默也就無從說起了。因此,幽默會話一定要以知識共知為基礎。
一個病人到醫院看病,當病人看完病,醫生把開具的藥方給病人,病人拿到手中看了看,問:“您是大夫嗎?我怎么看不像呢?”醫生回答:“怎么了,您有什么疑問嗎?”病人:“您寫的字我怎么都看得懂。”
該對話中的幽默效果之所以產生是因為答話者預設了提問者知道“醫生的藥方只有自己才看得懂”。問話者對醫生的身份產生質疑,讓醫生緊張,以為自己的處方出了什么問題,他很自然地利用這一預設的共知性開了一個玩笑,詼諧地回答了醫生疑問的問題。
預設是交際過程中說話者單方面作出的,并未與聽話者溝通協商,因為不一定會為聽話者所共知,卻可以達到聽話人沒辦法拒絕的語用效果,利用語用預設的這一特點也可以實現幽默,并且達到預期的效果。
(1)兩個年輕人剛開始談戀愛,男孩害怕女孩拒絕自己的請求,所以對女孩說:“咱們一會兒是去看電影呢,還是欣賞電影呢,還是到電影院呢?”
女孩微笑地回答:“那還是去看電影吧。”
男孩很聰明地預設了三個選項,但是選項的內容都是
WENJIAOZILIAOILIAO一個事情——看電影,讓女孩沒有辦法做出其他的選擇,還逗女孩微笑地做出了選擇。
(2)當我轉身離去,你在我身后無助地哭泣和撕心裂肺的痛楚,讓我剎那間明白我是多么愛你,我猛轉身將你狠狠抱住,哭喊道:“這豬我不賣了!”
例二是一則短信,大家都可能以為短信中的“我”是跟自己的愛人說話,那么“我”哭喊道的那句話就該是:“我再也離不開你了!”但它出乎讀者的預期,打破讀者的心理定勢,引導他們做出不同尋常的期待,讓結果出人意料,造成讀者心理撲空,產生幽默的心理。
由于語用預設具有主觀性,因此聽話者可以通過自己的主觀臆斷去預設說話人的意思,甚至故意曲解。在會話幽默中,聽話人就常常“利用語言本身的模糊性和發話人的語用模糊實施自己對說話人的主觀曲解,制造幽默效果,或者借此實現特定的交際意圖”進入另外一個語義范疇,產生強烈的語義反差。
“爸爸,我哪兒也不去,就愿意進公安局。”
“好小子,膽子不小啊,人家怕進公安局,你卻志愿進公安局。”
“進公安局”可以指去公安局上班,也可以指因為觸犯了國家的法律法規而被傳喚或者逮捕,兒子要進公安局工作,而父親卻轉換語義,又岔開話題幽默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給人以回味的余地,并按自己的預設作出了相應的回答。這樣一來,他巧妙地避開了對問題的直接回應,同時又避免了不回答可能造成的尷尬局面。
日常會話中,人們經常會將一些信息以預設的形式隱含在話語中。這些隱含的信息從表面看可能會被忽略,但仔細推敲,卻令人回味。許多幽默的產生就是利用預設的隱蔽性造成的。
甲:下邊,我看看。魚翅就更不要點了。
乙:魚翅有也別吃了,我吃魚翅有一回就卡住了。后來用饅頭噎醋泡都不好使,到醫院用鑷子拿出來的!不吃那玩意。——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錢》
趙本山扮演的是一個老農民,因為地域的限制,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魚翅”,所以頭腦里并沒有“魚翅”的概念,也可能是老農民故意把讀音相近的兩個字混淆了,讓聽話者明白魚翅這道菜就不要點了。老農民說話間隱含的信息是,魚翅可能有點貴,還是不要點了。設計符合邏輯,同時使這個農民形象愈加真實親切。
會話幽默的產生與語用預設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中的許多幽默言語就是通過預設來實現的。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幽默,掌握相關的語用預設知識將對會話幽默地理解會獲益匪淺。
幽默通常以含蓄的語言呈現出來,要理解幽默必須具有較強的推理能力。在推理過程中,需要用到各種知識。學習預設的相關理論,如預設的觸發機制、語用預設的特征等,可以讓人們對話語中隱含的預設信息的敏感度增加,從而更容易抓住會話幽默中的制笑點。此外,語用預設本身就是一種語用推理,熟練掌握并運用預設能夠于無形中提高人們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對會話幽默的理解。
在對幽默的理解中,如果涉及的是聽者熟悉的文化,往往較容易理解;而如果是跨語言文化,則會有一定難度。這主要是由于文化預設的存在。當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跨文化交際時,交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彼此不了解的預設,從而造成理解障礙。西方人的一些幽默語言難以被東方人理解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因此,要想更好地欣賞跨文化交際中的幽默,就要認識文化預設,并盡可能地擴大自己的文化知識范圍,實現對不同文化背景下得文化預設的理解。
幽默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了幽默,生活平淡無趣,作為現代人有幽默感、有欣賞幽默的能力很重要。當然我們還可以從預設的其他角度來討論幽默現象的產生。例如:焦點轉移、語義模糊等現象都可能影響預設而產生出幽默話語。本文運用語用預設理論對英漢言語幽默進行了分析,其中也存在一些缺點與不足,還需要在今后的學習和研究中加以改進。
[1]胡范鑄.幽默語言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
[2]王勇.由關聯理論看幽默言語[J].外語教學,2001,(1).
[3]Givon T..On understanding grammar[M].New York:Academi Press,1979.
[4]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5]何兆雄.新編語用學摘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呂光旦.英語幽默的語用分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8,(1).
[7]呂光旦.英語幽默的語用分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8,(1).
[8]方傳余,王蒙.會話幽默中的曲解策略[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